-
公开(公告)号:CN11700520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125431.6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D06M15/643 , D06M11/83 , D06M15/333 , D06M11/74 , D06M11/38 , D06M15/03 , D06M15/61 , D06M15/53 , G01N27/327 , G01N27/30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可穿戴技术领域,包括:分别制备传感纤维、银/氯化银参比纤维和修复凝胶;在传感纤维和银/氯化银参比纤维上涂覆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绝缘层;将涂覆了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传感纤维和银/氯化银参比纤维平行排列,使传感部位具有轴向位移差,传感部位为纤维上用于探测目标物质的区域;将平行排列的限位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胶带固定,形成螺旋结构;在螺旋结构上再次涂覆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固化;在固化后的螺旋结构上涂覆修复凝胶,形成纤维传感器。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妊娠期羊水的实时在体监测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传感器表面涂覆修复凝胶,实现对妊娠期羊水的实时在体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76471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054225.1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体内能源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孔抗污界面、电池电极、电池及制备方法。针对生物燃料电池植入体内后受到体液影响,电极表面会产生生物污染并失活,导致其性能严重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抗污界面、电池电极、电池及制备方法,生物燃料电池由生物负极及部分绝缘的生物正极加捻组成,且正负极分别由碳纳米管纤维、用于电子转移调节的介体和多孔抗污界面组成,该界面由酶、抗污聚合物和阳离子聚合物组成:采用抗污聚合物来抵抗生物体液中细胞及蛋白质的污染,阳离子聚合物增强电极表面酶的固定,且多孔网络结构使反应物持续渗透。实现了生物燃料电池植入体内后能够保持稳定、高性能的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764712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54225.1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体内能源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前驱体溶液、多孔抗污界面、电池电极、电池及制备方法。针对生物燃料电池植入体内后受到体液影响,电极表面会产生生物污染并失活,导致其性能严重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驱体溶液、多孔抗污界面、电池电极、电池及制备方法,生物燃料电池由生物负极及部分绝缘的生物正极加捻组成,且正负极分别由碳纳米管纤维、用于电子转移调节的介体和多孔抗污界面组成,该界面由酶、抗污聚合物和阳离子聚合物组成:采用抗污聚合物来抵抗生物体液中细胞及蛋白质的污染,阳离子聚合物增强电极表面酶的固定,且多孔网络结构使反应物持续渗透。实现了生物燃料电池植入体内后能够保持稳定、高性能的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5053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38469.8
申请日:2024-11-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灵敏度双连续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可穿戴传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高分子溶液:将高分子粉末分别加入到良溶剂中,使其溶解后搅拌均匀,得到高分子溶液;制备液态金属‑高分子混合溶液:将液态金属加入到高分子溶液中,混合溶液用匀浆机均匀分散,得到液态金属‑高分子混合溶液;制备双连续薄膜电极:将均匀分散后的混合溶液通过加热或冷冻干燥等方式去除良溶剂,得到双连续薄膜电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实现表皮电极在表皮多种变形场景和动态监测环境中监测信号的稳定,以高信噪比监测出疾病场景下的特征电生理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716526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40813.6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9K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冰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环境预备:确保融冰剂制备所需的干燥环境;药品准备:准备1号药品及2号药品;融冰剂制备:将1号药品、2号药品与硅胶干燥剂密封包装,得到融冰剂。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在于:本发明使用氢化铝锂作为引发剂,能够实现极寒下(如‑50℃)融冰成水的效果;使用锂作为高热值反应剂,能够提升单位质量融冰剂所融化的冰块总量并将水加热至一定温度;使用活泼金属锂作为反应剂,能够缩短融冰反应所需时间;本发明使用氧化钙,碳酸钠和铝粉共同作为温和反应剂,能够减少融冰剂使用时的氢气产量,提升融冰剂的使用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6510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50009.9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A61L29/10 , A61M25/00 , G01K7/16 , G01K13/20 , A61L29/08 , A61L29/14 , C08J3/075 , C08L51/02 , C08F251/00 , C08F2/48 , C08F220/06 , C08F22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水凝胶、复合材料及装置,涉及体内医疗传感技术领域,包括:制备水凝胶前驱体溶液;将柔性碳纳米管纤维电极的部分进行绝缘处理;将绝缘处理后的柔性碳纳米管纤维电极贴在导管表面;将导管表面进行亲水处理;将亲水处理后的导管浸入水凝胶前驱体溶液中,提拉起后置于紫外光下,在导管表面形成水凝胶涂层;在水凝胶涂层的外部制备高分子膜封装层。本申请能有效保证温度传感器在体内正常工作,避免溶胀和体系离子的渗漏,同时能够实现和导管的紧密贴合,在复杂变形和长期植入后依然维持性能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凝胶传感器在体内稳定性较差,易溶胀、发生物质交换,且容易与导管分离脱落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64382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111237298.4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4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42 , H01M50/414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水凝胶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力学性能与人体组织不匹配的问题,本发明以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为电极和电解质主体,通过界面干交联策略,得到三明治结构的不同类型的一体化全凝胶电池。整个全水凝胶电池采用具有低杨氏模量的水凝胶,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高杨氏模量的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了电池的超高柔软性。该电池的开发为解决可穿戴和可植入生物电子中电池和生物组织之间的力学不匹配问题提供了一个实用的途径,为开发新一代储能器件和其他生物相关电子器件提供了一个通用和有前途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48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47846.2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7/414 , G01N27/327 , G01N2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流体电化学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可穿戴传感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汗液捕获效率低、动态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以在超疏水织物衬底上刺绣多种芯鞘传感纱线来开发可穿戴微流体电化学织物传感器,通过构建由多层棉鞘和碳纳米管传感纤维芯组成的芯鞘传感纱线,形成集汗液捕获/输送、收集/分析的微流体通道。利用芯鞘传感纱线与超疏水织物衬底之间存在的明显亲疏水差异,使汗液在芯鞘传感纱线之间富集,减少无效扩散,从而显著提高汗捕获效率和动态测试稳定性。本发明可在用户剧烈运动和相对温和的运动状态下实时监测汗液的多种化学信息,并为开发高性能的可穿戴式汗液传感器开辟了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2000302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47313.5
申请日:2025-03-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29C64/10 , A61M25/00 , A61B5/145 , A61B5/1473 , B29C64/314 , B29C64/30 , B33Y10/00 , B33Y40/10 , B33Y40/00 , B33Y70/1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子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体内医疗传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银/氯化银参比电极、钙离子传感电极、钾离子传感电极、钠离子传感电极、胆红素传感电极、牛磺酸传感电极及过氧化氢传感电极;对静脉导管表面进行亲水处理,附着制备的金属凝胶打印浆料;将金属凝胶打印浆料3D打印在静脉导管表面;裁剪各传感电极和参比电极并黏附至金属凝胶打印线路末端后进行加热以得到金属凝胶打印线路;对金属凝胶打印线路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电子导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实现在医疗导管表面打印金属凝胶,并设计针对肠外营养各类并发症的化学信号传感器,结合机器学习进行趋势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44662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03967.6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相金属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凝胶和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刚性金属颗粒和柔性液态金属混合于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连续搅拌后分离,得到二相金属;将聚乙烯醇溶解于良溶剂中,得到聚乙烯醇溶液;将二相金属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分散,得到二相金属‑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将二相金属‑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干燥,得到二相金属凝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二相金属凝胶兼具高电子电导率、高韧性和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