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在线监测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268077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74466.4

    申请日:2012-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避雷器在线监测传感器,其包括接地端、内部电流输入端和污秽电流输入端;内部电流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依次连接有内部电流采集单元、第一整流电路和内部电流检测单元;污秽电流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二整流电路和污秽电流检测单元。内部电流采集单元中包括氧化锌电阻和雷电信号感应电路,可采集内部电流并感应雷电信号;内部电流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电流经整流后,输出至内部电流检测单元,通过全电流表、阻性电流表、全电流传感器和阻性电流传感器,分别对全电流和阻性电流进行检测;污秽电流经第二整流电路、污秽电流表和污秽电流传感器,在污秽电流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形成回路后,通过污秽电流传感器和污秽电流表进行检测。

    动态测试试验无线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46397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316501.7

    申请日:2011-10-18

    Abstract: 一种动态测试试验无线管理系统,包括无线测试单元、无线测试节点、无线管理主机和系统主机;无线测试单元有m个,测试单元采集和存储被测信号,并进行无线收发;无线测试节点有m组;测试节点中继单个无线测试单元发送来的无线数据,同时还向测试单元发送指令和数据,以及同无线管理主机进行通讯;无线管理主机包括控制单片机、中继单片机和通信模块;中继单片机分别与通信模块和控制单片机连接。一种上述系统的测试实验方法,其特征是被测信号由无线测试单元发出,并由无线测试节点捕获,并传输给无线管理主机统一上行发送给系统主机;控制指令由系统主机下行发送给无线管理主机、无线测试节点和无线测试单元。

    适用于智能终端的温度快速预测方法、装置与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38596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561292.2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智能终端的温度快速预测方法、装置与设备,能做到基于一组较少的瞬态测量数据预测其稳态测量数据。本发明首先设三次函数c(t)拟合采样温度数据,这些数据是在tn‑k到tn的极短时间内由测量产生的;然后让二次函数f(t)作为一个预测函数,通过点(tn,c(tn)),并共享在该点的同一斜率的sn;最后尝试找到下一个点(tn+m,f(tn+m)),其中斜率满足sn+m=sn/2,其中m强烈依赖于sn,通过一个经验公式得到。f(t)可由(tn,c(tn)),sn和sn+m确定。实验表明,对于90%的二十个以上的检测样本其f(t)的最大值很好地接近被测对象的稳态温度,误差很小。

    外观检测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6933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23283.8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架、移动抓取机构、下夹持机构和摄像头组件,工作台架置于地面之上,移动抓取机构置于工作台架表面上且位于边缘处,下夹持机构设置在工作台架上且位于移动抓取机构的下方;摄像头组件设置在工作台架四周用于拍摄照片检测外观是否合格。优点,本外观检测装置,采用双行程气缸推动移动抓取机构沿导轨线性往复移动,与下夹持机构配合夹持电容器,提供的可供拍摄的工位多,便于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拍摄工位。

    电解电容器外观检测机构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3909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278510.X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电容器外观检测机构,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已有的电容器生产中,电容器的成品外观检测主要靠人工完成,存在工作内容单一,工人容易劳累,容易漏检的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电解电容器外观检测机构,包括基板、转动主机、电容导槽、主机垫高支架、合格品料盆和次品料盆。优点,本电解电容器外观检测机构,主机结构简单,采用双辊子带动电容器转动,转动均匀可靠;对电容器的成品外观进行自动检测,克服了现有人工检测存在工作内容单一,工人容易劳累,容易漏检的技术问题。

    电机串列式独立进给螺旋铣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5300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810044622.2

    申请日:2018-0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G1/32 B23G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串列式独立进给螺旋铣削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螺旋铣孔装置存在缺陷不能满足当前航空叠层构件实现高效精密制孔需求的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机串列式独立进给螺旋铣削装置,包括机头、机壳、驱动组件、进给组件和夹头,夹头与机头连接,机头部分位于机壳内,驱动组件位于机壳内给机头提供动力,进给组件位于机壳内驱动机头进给或后退。优点:本电机串列式独立进给螺旋铣削装置,减小了装置的整体直径,减轻了整机重量;具备半径调节功能;在铣孔时,具备刀具自转功能,刀具公转功能和刀具轴向进给功能;同时还采用了单独电机驱动进给,可以螺旋铣削盲孔。

    一种紫外线检测器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56329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581566.1

    申请日:2017-07-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1/429 G01J1/44 G01J2001/44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外线检测器,包括紫外线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信号采集电路、微处理器以及通信接口电路;紫外线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信号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采集电路的采集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电路的采集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引脚相连;微处理器的通信端口与通信接口电路相连;紫外线传感器选定发光波长为200-400nm的紫外线发光二极管。该紫外线检测器采用选定波长的紫外线发光二极管作为紫外线传感器,而避免使用现有技术中紫外线光电二极管配以滤光片的组合,不仅节省了成本,且光线选择性非常好,大大减小了检测器的体积,方便携带使用。

    一种电磁辐射计校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6989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9382.3

    申请日:2015-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辐射计校准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标定信号发生模块、天线、固定支架以及校准误差显示模块;标定信号发生模块又包括射频信号发生器、信号放大器、定向耦合器、功率检测模块以及控制器;方法包括:检测位置调节、产生调零标定信号、计算调零误差并调零处理、产生线性调整标定信号、计算线性调整误差并进行线性调整处理以及判断调零误差是否为0等步骤。该电磁辐射计校准装置及方法可以在简易环境中对生产出的电磁辐射计进行快速、准确的校准。

    一种用于圆柱形载体的共形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2427160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110228478.6

    申请日:2011-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圆柱形载体的共形天线及其应用方法,共形天线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圆柱形阻抗匹配层、绝缘层、辐射层,阻抗匹配层与辐射层同一端的两圆周外沿之间环形连接,绝缘层的长度大于阻抗匹配层和辐射层的长度。在应用时,共形天线包覆圆柱形载体外围,阻抗匹配层与辐射层连接的一端与其所在圆柱形载体的一端端面之间设有取值范围在λ/6~λ/4之间的辐射间隔,最小可为零,最大不大于圆柱形载体的长度,λ为天线工作频率对应波长;同轴馈电电缆的一端伸入载体内部,另一端内导体连接辐射层,外导体连接阻抗匹配层。本发明实现了天线与圆柱形载体表面的共形,降低了共形天线与载体本身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种远程可变策略变电站温湿度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68202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1184.9

    申请日:2014-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可变策略变电站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控制分站和监测终端,客户端包括模式选择模块和参数设定模块,服务器包括监控模块和配置文件生成模块,监测终端包括设备控制终端、电能监测终端和温湿度监测终端,设备控制终端、电能监测终端和温湿度监测终端都与控制分站相连,服务器分别与控制分站和客户端相连,系统的控制模式包括人工控制模式、服务器控制模式、设备控制模式和房间控制模式。本发明的变电站温湿度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具体监测环境切换控制模式,提高了变电站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