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77967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83224.4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系统中负电阻的消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获取简化后电力网络系统的潮流结果及新生成含负电阻串联支路的电阻值和电抗值,所述潮流结果是电力网络系统化简之前的潮流计算结果;步骤S20,对含负电阻的串联支路进行等电流网络变换,变换为含有负电阻和正电阻的对地导纳支路;步骤S30,将对地导纳支路中的负电阻进行忽略处理,对其中的正电阻进行保留处理,对原含有负电阻的支路参数进行更新,形成新的支路。本发明方法基于潮流计算结果的消去负电阻方法,能够经过少量步骤将负电阻消去而不较大改变系统的动态特性,从而满足了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对含负电阻网络的建模需求及含负电阻网络的仿真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86886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03775.5
申请日:2016-05-1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考虑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成本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布点优化的动态规划方法,在架空线安装故障指示器、电压时间型终端、电压电流型终端,在电缆线安装故障指示器、二遥终端和三遥终端,根据自动化终端类型确定故障影响模式,以开关为边界划分配电网的区域节点,以用户年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为评价供电可靠性的指标,分别建立以用户年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为优化目标和以投资总额为优化目标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布点优化的动态规划模型,使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从XML文件读取配网数据,以开关为边界划分配电网的区域节点,采用开源的图形库JGraphT存储配网拓扑信息,调用通用代数建模系统GAMS求解每阶段的优化模型,选择的求解器是BARON。
-
公开(公告)号:CN105449676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1029405.9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 华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 Y04S40/22 , H02J3/00 , G06F17/509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区域节点网络生成方法与系统,构建CIM树状拓扑结构,将CIM树状拓扑结构中的虚拟支路消除,并将属于同一双绕组变压器的变压器绕组支路合并成单条变压器支路,获得电气树状拓扑结构,根据开关支路,将电气树状拓扑结构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区域,并将每个相互独立区域作为单个节点,获得多个区域节点,恢复开关支路在多个区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获得区域节点网络。整个过程中,以CIM模型为基础,经过CIM拓扑和电气拓扑两个层面的收缩获得区域节点网络,获得高度简化区域节点网络,并且获得的区域节点网络中内部设备对配电网可靠性的贡献相同,能在不影响配电网可靠性计算的同时大大减少计算规模,提高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534008B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0810219495.1
申请日:2008-12-0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电压暂降对用电设备影响的方法,通过分析敏感设备能承受的电压暂降的幅值和持续时间。统计各回电源进线发生电压暂降事件的幅值和持续时间;通过统计获得经验分布函数,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分别获得电压暂降幅值和持续时间的概率分布;根据指标计算值,对敏感设备进行分配将不同类型的敏感设备分配到不同的电源点上。本发明将最敏感的设备分配到电压暂降事件发生最小的电源进线上,减少了电压暂降事件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6086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02054.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nventor: 武志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求解框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控制反转思想的优化问题通用求解框架;技术问题:现有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大多基于以求解方法为主体,输入待求解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求解;因此在使用其他算法时,可能因为数学模型的微小差异就需要重新构建并输入数学模型,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控制反转思想的优化问题通用求解框架,包括有通用平台框架和求解方法模块;本发明通过在通用平台框架内部维护了一个行为之间的依赖关系图,根据依赖关系将这些模块创建出来并进行组合,由通用平台框架管理求解过程行为,再由用户侧配置平台框架从而获取结果,提供了一种统一的配置方式,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和配置应用程序中的各个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05907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02182.1
申请日:2016-06-30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3/000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以多阶段的总损失电量为优化目标的配电自动化终端优化配置方法,每阶段优化配置结束后,配电网网架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变化的情况主要包括新建线路、线路延长、追加支路、调整负荷、馈线联络关系发生变化,给定总投资金额,求解各阶段的终端配置方案,使得各阶段的损失电量之和最小,使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用开源的遗传算法类库Jenetics求解优化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3218530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310127289.9
申请日:2013-04-12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 华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直流输电系统停运检修方式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和系统,评估方法包括:选定包括至少一个故障的故障集;获取所述直流输电系统正常运行在发生所述故障集中的故障时的运行统计参数;获取所述直流输电系统采用所述停运检修方式在发生所述故障集中的故障时的检修统计参数;根据所述运行统计参数和检修统计参数对所述停运检修方式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本发明通过对直流输电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和采用其中一种停运检修方式时的不同统计参数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个具体的可靠性指标,并通过该指标对直流输电系统采用的停运检修方式进行可靠性评估,从而确定该种停运检修方式是否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17851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034306.4
申请日:2013-01-29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2J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系统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先设定的统计期间内直流输电系统的通道等效停运小时;计算通道等效停运小时占统计期间的百分比作为通道运行不可用率;计算通道运行可用率=1-通道运行不可用率;采用通道运行可用率对所述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上述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更加科学,所采用的通道运行可用率在计算统计期间内直流输电系统可用时间比例时,以加权形式增加考虑了每次直流输电系统不可用运行状态对整个电网运行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而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能量可用率指标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3178512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34306.4
申请日:2013-01-29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2J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系统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先设定的统计期间内直流输电系统的通道等效停运小时;计算通道等效停运小时占统计期间的百分比作为通道运行不可用率;计算通道运行可用率=1-通道运行不可用率;采用通道运行可用率对所述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上述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更加科学,所采用的通道运行可用率在计算统计期间内直流输电系统可用时间比例时,以加权形式增加考虑了每次直流输电系统不可用运行状态对整个电网运行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而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能量可用率指标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5449676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511029405.9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区域节点网络生成方法与系统,构建CIM树状拓扑结构,将CIM树状拓扑结构中的虚拟支路消除,并将属于同一双绕组变压器的变压器绕组支路合并成单条变压器支路,获得电气树状拓扑结构,根据开关支路,将电气树状拓扑结构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区域,并将每个相互独立区域作为单个节点,获得多个区域节点,恢复开关支路在多个区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获得区域节点网络。整个过程中,以CIM模型为基础,经过CIM拓扑和电气拓扑两个层面的收缩获得区域节点网络,获得高度简化区域节点网络,并且获得的区域节点网络中内部设备对配电网可靠性的贡献相同,能在不影响配电网可靠性计算的同时大大减少计算规模,提高计算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