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0846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31452.9

    申请日:2021-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导肥槽装置,导肥槽装置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左室和右室,导肥槽装置靠近左室的一侧等距开设有菌肥窗,隔板上等距开设有缓冲孔,其方法为先对宿主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并在垄上种植培养,丛枝菌根真菌即可在宿主植物根系上定殖,同时菌丝会在垄上延伸发展,并通过菌肥窗进入导肥槽装置中左室内中,从而接触到调配好的水肥溶液;本发明通过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传递给植物水肥,既满足了植物的水肥供应,同时增强了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共生效应,以及水肥与土壤隔离,避免化学肥料对土壤自身性质与结构的破坏,通过定期回收水肥并重新利用,节约了水肥成本。

    利用菌根菌丝网连续监测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3395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034280.3

    申请日:2020-01-14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菌根菌丝网连续监测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方法,是首先制备培养室,在不同育苗容器间隙的育苗基质中建立丰富的菌根菌丝网络,收获宿主植物后再重新种植宿主植物,在育苗容器间隙的育苗基质中菌丝失去与原宿主植物的联系势必会寻找下一个宿主植物进行侵染,使重新种植的宿主植物达到被快速侵染的目的,克服了在收获宿主植物时毁苗后不可连续使用的缺陷,增加育苗基质的使用次数,降低菌剂的消耗量以及减少菌剂扩繁消耗的时间,得到不同时间段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变化对宿主植物作用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利用菌根菌丝网连续监测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体系,达到一次接种多次监测的目的。

    分室培养连续扩繁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526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17883.2

    申请日:2020-01-08

    Abstract: 本发明分室培养连续扩繁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是将培养室分为若干个隔离室并填充下层基质、中层基质与上层基质,进行间隔连续培植接种分离,由于丛枝菌根真菌可侵染宿主植物根系产生菌丝网,以及菌丝网的扩散与侵染性,所以只需要进行一次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在相邻的隔离室中新萌发的幼苗根系就可以被其侵染,所以相对于单盆培养法具有连续性;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活史为90天,每个隔离室中的宿主植物培养120天后,经遮光处理使宿主植物死亡而产生大量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因此每间隔的天数为120与隔离室个数的比值,即可获得新鲜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相比于双重培养体系法,本发明培养条件要求低,操作方便,培养室可循环利用,可行性高。

    一种用于宿主介导的丛枝菌根真菌基因过表达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915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210534.7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宿主介导的丛枝菌根真菌基因过表达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上下放置的菌根室和菌丝室,菌根室底部设有菌丝孔,菌丝孔上方垫有支撑网和尼龙网,允许菌丝通过但限制植物根系通过。在菌根室培养伴生植物并接种AM真菌菌剂,低磷营养液浇灌;在菌丝室注入高磷营养液,因仅有菌丝可吸收高磷营养液,加强了AM真菌与伴生植物间的互利共生及共生界面养分的高速交换。随后,引入过表达AM真菌基因的目标宿主植物,使目标宿主植物加入与AM真菌菌丝高速物质交换的共生网络中。在此共生关系下,目标宿主植物根系内过表达的mRNA通过丛枝界面大量进入丛枝菌根真菌内部并实现过表达。此方法为过表达AM真菌基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种垂直绿化遮阳幕墙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5819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07837.2

    申请日:2023-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幕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垂直绿化遮阳幕墙装置,幕墙可贴设于位于向阳面的墙面,自动滴灌装置向若干种植盒内供水以满足种植盒内植物生长需要,满足城市生态建设需要,改善生态环境;太阳能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并将产生的电量储存至蓄电池,通过对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控制电磁铁的通电状态使铁球运动以调整种植盒倾斜状态,使种植盒上的植物得到充分光照或遮阳,同时加强室内遮阳效果,降低室内温度,减少极端天气对植物的伤害,其中,种植盒通过悬挂臂与幕墙连接以在铁球运动时实现种植盒转动,使垂直绿化遮阳幕墙装置可在常规的垂直平整表面和砖墙结构以及在非垂直表面和钢架建筑结构进行安装,应用场景广泛。

    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08464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1531452.9

    申请日:2021-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肥料回收再利用的丛枝菌根真菌应用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导肥槽装置,导肥槽装置内部通过隔板分割为左室和右室,导肥槽装置靠近左室的一侧等距开设有菌肥窗,隔板上等距开设有缓冲孔,其方法为先对宿主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并在垄上种植培养,丛枝菌根真菌即可在宿主植物根系上定殖,同时菌丝会在垄上延伸发展,并通过菌肥窗进入导肥槽装置中左室内中,从而接触到调配好的水肥溶液;本发明通过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传递给植物水肥,既满足了植物的水肥供应,同时增强了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共生效应,以及水肥与土壤隔离,避免化学肥料对土壤自身性质与结构的破坏,通过定期回收水肥并重新利用,节约了水肥成本。

    利用菌根菌丝网连续监测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3395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034280.3

    申请日:2020-01-14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菌根菌丝网连续监测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方法,是首先制备培养室,在不同育苗容器间隙的育苗基质中建立丰富的菌根菌丝网络,收获宿主植物后再重新种植宿主植物,在育苗容器间隙的育苗基质中菌丝失去与原宿主植物的联系势必会寻找下一个宿主植物进行侵染,使重新种植的宿主植物达到被快速侵染的目的,克服了在收获宿主植物时毁苗后不可连续使用的缺陷,增加育苗基质的使用次数,降低菌剂的消耗量以及减少菌剂扩繁消耗的时间,得到不同时间段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变化对宿主植物作用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利用菌根菌丝网连续监测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体系,达到一次接种多次监测的目的。

    一种软塑盆架与陶质片嵌装组合花盆

    公开(公告)号:CN110521442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57311.2

    申请日:2019-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塑盆架与陶质片嵌装组合花盆,是由软塑盆架一体压制而成,其横断面为圆形或多边形,底面开有排水孔,侧壁等分设有若干个嵌装槽,每个嵌装槽内嵌装陶质片,嵌装成圆形或多边形组合花盆。软塑盆架可为塑料或橡胶等可塑性材质,陶质片为陶土片或其它具有透水透气性的材质。本发明结合了陶质材质透水透气与软塑材质可塑及耐用的特点,软塑盆架不易破碎,陶质片透气透水且可随意更换,既有益于植物生长,又方便实用,而且便于组装和运输,同时陶质片还可以刻制各种花草虫鸟图案文字等,增加了花盆的艺术品味,实为一种既实用耐用又有益于植物生长的组合花盆,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一种分层培养富集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0944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610532342.7

    申请日:2016-07-07

    Inventor: 唐明 胡文涛 陈辉

    Abstract: 一种分层培养富集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是在培养容器内分层放置下层基质、中层基质、隔离网与上层基质,再将无菌的宿主植物植株种植于上层基质内;将该培养容器放置于容器托盘内,培养容器底部设有排吸水口;在植株种植层浇灌低磷营养液,在容器托盘内浇灌高磷营养液,由于将培养容器分为三层且中层作为缓冲层,植株种植层浇灌低磷营养液保持植株基本的生长需求,下层基质虹吸高磷营养液以维持下层高磷环境,同时中层的大颗粒阻断最下层到植株种植层的虹吸作用,丛枝菌根真菌为了帮助宿主吸收磷势必进入下层,在宿主植物将死时在下层大量产孢,从而在最下层获得大量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用来单孢扩繁和鉴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