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4823978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57137.X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上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的结构如式(1)所示。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对孢囊线虫、根结线虫、短体线虫、水稻干尖线虫均有强毒杀活性,特别是对根结线虫的毒力很强。本发明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来源于天然植物中,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因此与化学杀线剂相比,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性,与环境相容性更好,符合绿色植保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84522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09797.4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D‑扁桃酸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上的应用,以D‑扁桃酸作为主要有效成分,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中的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二龄幼虫均有强毒杀活性,并能抑制根结线虫卵的孵化,能有效用于植物线虫病害的防治。D‑扁桃酸来源于天然植物中,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因此与化学杀线剂相比,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性,更加环保,符合绿色植保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377313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797635.9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
IPC: C05G3/00 , C05G3/40 , C05G3/60 , C05G5/12 , C05G5/30 , A01N43/16 , A01N25/12 , A01N25/26 , A01P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皂素缓释颗粒剂及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的方法。所述茶皂素缓释颗粒剂包括树脂包膜层以及被树脂包膜层包裹在内的药肥颗粒,所述药肥颗粒的组分包括茶皂素、有机质肥料、微量元素肥、缓释助剂和填充剂。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的方法,将缓释效果达到5个月以上的上述茶皂素缓释颗粒剂按一定比例与小麦种子混播,可与孢囊线虫的发育/发生阶段完美匹配,经过大量大田实验显示,可显著提高茶皂素用于小麦孢囊线虫的大田防治效果,并且能影响小麦抽穗期的发生与持续,显著提升麦穗数与发育,最终显著提升增产效果,能有效应用于大田小麦种植,对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害和增产具有良好的农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76792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797641.4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 ,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01N51/00 , A01N43/16 , A01P7/04 , A01P5/00 , C05G3/00 , C05G3/40 , C05G3/60 , C05G5/12 , C05G5/35 , A01G13/00 , A01C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小麦病害防治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吡虫啉与茶皂甙复配剂及防治小麦病害的方法。所述吡虫啉与茶皂甙复配剂包括吡虫啉‑茶皂甙组合物,进一步开发为缓释期达5个月以上的缓释药剂,按一定比例与小麦种子混播,能显著提高茶皂甙用于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同时兼治小麦蚜虫;实验结果显示,吡虫啉与茶皂甙复配使用发挥了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小麦孢囊线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并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能有效应用于大田防治小麦病害,具有良好的农业应用前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