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6526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17883.2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分室培养连续扩繁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是将培养室分为若干个隔离室并填充下层基质、中层基质与上层基质,进行间隔连续培植接种分离,由于丛枝菌根真菌可侵染宿主植物根系产生菌丝网,以及菌丝网的扩散与侵染性,所以只需要进行一次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在相邻的隔离室中新萌发的幼苗根系就可以被其侵染,所以相对于单盆培养法具有连续性;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活史为90天,每个隔离室中的宿主植物培养120天后,经遮光处理使宿主植物死亡而产生大量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因此每间隔的天数为120与隔离室个数的比值,即可获得新鲜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相比于双重培养体系法,本发明培养条件要求低,操作方便,培养室可循环利用,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64067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623580.9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物诱导AM真菌离体产生菌丝体和次生孢子的培养方法。本发明的“多层三明治”夹膜培养体系能有效隔绝异形根孢囊霉孢子侵染紫云英根系,在离体条件下,异形根孢囊霉能摄取根系分泌物并促进其菌丝生长和次生孢子形成。同时,模拟根系分泌物成分营养液能诱导异形根孢囊霉在离体条件下产次生孢子。可见,本发明的方法能在离体条件下扩繁AM真菌,而不需要侵染宿主植物根系,扩繁效率高且能分离纯净孢子便于科学研究,还有操作简单和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利用该方法能实现准确鉴定野生AM真菌的形态特征及菌种分类,扩展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为丛枝菌根真菌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更简便和可行的扩繁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6831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23690.1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巨桉二肽转运蛋白质编码基因EgNPF8.1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EgNPF8.1基因功能参与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和菌根共生体发育过程,基因转录水平分析表明EgNPF8.1受AM真菌异形根孢囊霉侵染的显著诱导表达。通过对巨桉基因EgNPF8.1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二肽转运子,并在巨桉丛枝菌根氮与磷吸收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基因的沉默对巨桉丛枝菌根氮与磷吸收途径具有显著的影响,可用于菌根林木的遗传改良。还通过添加不同氮和磷浓度的营养液,观察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低磷加氮条件下,显著促进巨桉丛枝菌根的形成与发育。
-
公开(公告)号:CN115873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218492.2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异形根孢囊霉菌根共生早期标记基因RiPde2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同源序列搜索和保守结构域分析方法,在异形根孢囊霉基因组中发现了参与营养信号通路的10个基因,包括Cyr1、Pde2、Bcy1、Tpk1、Snf1、Tor2、Tip41、Atg8、Ssa3和Msn2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上述基因在共生早期大量表达,表明上述基因可作为共生早期标记基因;且表达量高、灵敏度高,分析所需的样品量较少、工作量较小,不但有利于提前评判常规的菌根植物种苗能否实现菌根化及潜在的菌根化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灵敏度并减少工作量,从而为农林业菌根化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430385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1583566.8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观赏植物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裂叶构树盆景的培育方法。本发明的培育方法为:选取至少两年生的构树植株,提高培育构树的培养基质的盐浓度,然后去掉构树植株的全部叶片,降低培养基质的田间持水量并保持低田间持水量,避免在保持低田间持水量过程中的盐流失,重新长出树叶即得多裂叶构树盆景。利用本发明的培养条件,使得构树植株在适当渗透条件下生长出多裂叶,同时延缓裂叶构树的生长,进而延长裂叶构树植物盆景的景观时间,达到了裂叶构树植物盆景的造景效果。同时,本发明的整个方法操作简便、操作周期短,形成的裂叶构树植物盆景后期可塑性大,方便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3528697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785269.5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异形根孢囊霉菌根共生早期标记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同源序列搜索和保守结构域分析方法,在异形根孢囊霉基因组中发现了参与营养信号通路的10个基因,包括Cyr1、Pde2、Bcy1、Tpk1、Snf1、Tor2、Tip41、Atg8、Ssa3和Msn2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上述基因在共生早期大量表达,表明上述基因可作为共生早期标记基因;且表达量高、灵敏度高,分析所需的样品量较少、工作量较小,不但有利于提前评判常规的菌根植物种苗能否实现菌根化及潜在的菌根化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灵敏度并减少工作量,从而为农林业菌根化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0521564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0874609.4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活体菌丝网侵染植物的菌根化育苗方法,将植物的无菌苗根系从培养容器外穿入倒置种植,并接种菌根真菌菌剂于根系周围;使隔离网的上层框架与培养容器内壁贴合紧密;填充上层基质在隔离网上面;浇灌营养液并使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孔排出;采用菌剂接种并经过六周的培养后,植物根系便可与菌剂中的菌根真菌建立共生关系,待上层播种的种子发芽后,对底部倒置种植的植物进行遮荫处理,三周后上层幼苗即可菌根化成功。本发明适用于各种菌根真菌,可多次在培养容器上层进行菌根化育苗,且周期短、操作简单、不需多次培养菌根真菌菌剂和多次接种,一次倒置种植底层植物和接种,可常年多次进行菌根化育苗,使用简单,省时省力,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16526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0017883.2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分室培养连续扩繁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是将培养室分为若干个隔离室并填充下层基质、中层基质与上层基质,进行间隔连续培植接种分离,由于丛枝菌根真菌可侵染宿主植物根系产生菌丝网,以及菌丝网的扩散与侵染性,所以只需要进行一次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在相邻的隔离室中新萌发的幼苗根系就可以被其侵染,所以相对于单盆培养法具有连续性;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活史为90天,每个隔离室中的宿主植物培养120天后,经遮光处理使宿主植物死亡而产生大量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因此每间隔的天数为120与隔离室个数的比值,即可获得新鲜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相比于双重培养体系法,本发明培养条件要求低,操作方便,培养室可循环利用,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22125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328976.6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防治大小蠹枯木注干菌液由以下组分及重量份配比而成:营养液60~78,稳定剂5~17,白僵菌20~30;本发明是选择华山松枯萎木作为防治对象,采用注干的方式将菌液固定上去,菌剂不被吸收反而慢慢向外流出进入树皮缝隙,孢子就会在整个树干上传播,不仅可以杀死树干上的大小蠹,同时该树干也充当传孢体,大量的孢子会快速在整个林间传播开来,有效的控制了大小蠹的扩散。利用枯木注干菌液灭虫效果显著,性质稳定,防治长效,不受天气影响,成本低廉,节省人力物力,为防治大小蠹以及其它蛀干害虫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可在广大林区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0663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310881080.5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带副伯克霍尔德菌及其在制备透气多孔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热带副伯克霍尔德菌PTHQX221017已于2023年4月2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GDMCC No:63376,具有解磷的能力,用于溶解和吸收磷元素,同时可使含磷材料形成孔隙结构,由此制备得到多孔透气材料。本发明通过调控材料中磷酸钙不同大小,调节孔隙大小和孔隙率。直径分别为0.10~0.28mm的磷酸钙用于形成孔隙,直径为0.045mm的磷酸钙用于在所述孔隙之间形成连通。经PTHQX221017处理,孔隙直径达20~120μm,比表面积达1.25~1.4m2/kg,孔隙率达2~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