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0221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77377.9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析法的多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并网功频振荡评估方法,以VSG有功控制环路和无功控制环路解耦为基础,采用类比法构建了有功控制环路的等效二端网络;计及电网阻抗的影响,构建了多VSG并网系统的机械导纳模型;根据机械导纳模型建立系统的回路阻抗矩阵,利用模态分析法求解系统的模态导纳频谱,确定功频振荡的发生频率;最后评估系统中各VSG的灵敏度。本发明无需建立复杂的高阶传递函数即可确定系统的振荡频率,计算量小,并且能够提供系统的振荡影响范围以及系统各元件对振荡的参与度等信息,可为解决当前高渗透率新能源并网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功频振荡问题提供重要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418254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60111.4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40
Abstract: 一种虚拟同步机并联系统稳定控制方法,属于分布式发电控制技术领域。建立VSG1的转子运动方程,和VSG2的转子数学模型;得到虚拟同步机的输出功率表达式,包含有功和无功;计算得到有功功率变化量和功角变化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获得VSG1和VSG2各自的输出有功功率变化量与系统频率变化量间的传递函数;得到VSG1的输出有功功率变化量和角频率变化量分别对负荷功率变化量之间的传递函数;建立虚拟同步机并联系统的特征方程,结合特征方程及已知参数,得到VSG1的不稳定域。优点在于,通过对虚拟同步机惯性、阻尼参数进行控制,使并联系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677920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834339.5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考虑不同线路参数的接地故障指示器系统,属于电力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故障指示器、数据汇集器和主站。故障指示器与主站之间的配合。利用暂态高频分量和直流分量进行判断。判断过程先是对每条出线的第一组故障指示器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修正公式改进高频能量,以减小不同线路参数的影响,然后选取改进后高频能量和直流能量中较大的一个来进行选线。选线完毕后,利用相同的步骤求出故障线路每组故障指示器的相应能量信息,当前后两组故障指示器能量信息满足要求时即可判定故障发生在该两组故障指示器之间。优点在于,减小了数据处理量,并且适用于多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共存的系统,在线路长度差异较大和线路参数差异较大的系统中仍然拥有较高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306094A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610262593.8
申请日:2016-04-25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M5/29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5/293 , H02M2005/29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级联H桥型矩阵换流器的运行方法,包括构建矩阵换流器的开关函数矩阵、对开关函数矩阵译码得到矩阵换流器的驱动触发脉冲;尤其地,构建矩阵换流器的开关函数矩阵包括下述步骤:构建当前开关周期内连接短路支路的矩阵换流器的开关函数矩阵;计算下一个开关周期中输入侧和输出侧的三相电压空间矢量的零矢量占空比;比较零矢量占空比确定矩阵换流器在单相电容控制的电容编号;依据电容编号修改开关函数矩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级联H桥型矩阵换流器的运行方法,克服了HB-M3C包含大量级联功率子模块时开关表庞大难以实现对HB-M3C进行灵活、有效控制的技术缺陷,能够在不使用开关表的情况下快速计算开关函数矩阵。
-
公开(公告)号:CN10724092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473470.3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分频输电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换流站两侧第一电能参数,换流站由H桥级联结构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组成,第一电能参数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或有功电流/电压、无功电流/电压;利用电能指定值对第一电能参数进行外环控制得到用于对换流站进行内环控制的参考参数;根据参考参数对第一电能参数进行内环控制得到换流站中的换流阀的脉冲触发信号,以控制换流阀输出趋近电能指定值的第二电能参数。从而可以实现电能双向流动,输出高功率因数的电能,无需无功补偿装置,且工频侧的无功功率不受分频侧无功功率反转的影响,系统的有功、无功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指令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06982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30340.7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相差实时调整的虚拟同步发电机自同步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电力变换技术领域。工艺步骤包括:在中计算对应逆变电源输出功率下滤波电感两侧电压相位差Δθ;利用锁相环(PLL)采集LC滤波器电感两侧的电压相位信息;计算相角判定信号Judge=δ‑θo;计算调整结束判定信号x=Judge‑Δθ;编写转换开关逻辑控制模块;构建运行方式转换开关逻辑。通过实时计算目标功率值对应的相角差,快速调整LC滤波器电感两侧电压相角差,不需要电网相位信息及预同步环节实现与电网的自同步。加强了电网侧对分布式电源的控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电网。虚拟同步发电机在孤岛/并网运行时采用统一的内环控制结构,避免内环控制的变化引起稳定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812369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10093989.5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M7/4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调制方法及调制控制器。其中,调制方法包括:根据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指令值计算各相当前时刻上桥臂所需投入的第一子模块数njp,以及,下桥臂所需投入的第二子模块数njn;在上桥臂的多个子模块中,选择一个子模块做PWM调制;在下桥臂的多个子模块中,选择一个子模块做PWM调制;投入各相上桥臂的njp个子模块以及下桥臂的njn-1个子模块;同时,令上桥臂做PWM调制的子模块与下桥臂做PWM调制的子模块处于输出互补的工作状态。基于本发明,在电平数较少的中压电能变换场合下也实现高效、精准的电压输出,因此,有效提高了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工作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425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10369700.3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中压柔性交流输配电和电力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MC型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协调控制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由MMC型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及其协调控制器组成,利用对并联侧MMC出口侧三相电流中维持公共直流电压稳定的有功电流分量的限制,允许公共直流降压运行,将串联耦合变压器二次侧电流和系统电流限定在调节器安全运行范围内,提高了调节器所能够补偿的电压暂降幅值。本发明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能保证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UPQC装置的作用,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UPQC串联侧MMC的可靠运行。本发明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设计简单可靠,适用于不同装置参数的UPQC并适应于负载容量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593859B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10015325.8
申请日:2012-01-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柔性交流输配电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MMC的三相UPQC拓扑电路。它由并联模块、串联模块、输电线路A相线路、输电线路B相线路、输电线路C相线路、第一隔离变压器、第二隔离变压器和第三隔离变压器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使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并联模块无需变压器便可方便的直挂于中高压配电系统的输电线路,从而降低了设备投资及设备损耗,节省了空间。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地提高装置冗余度,增加装置的运行可靠性;也利于标准化、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缩短了设备的生产周期,进而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20221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011077377.9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析法的多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并网功频振荡评估方法,以VSG有功控制环路和无功控制环路解耦为基础,采用类比法构建了有功控制环路的等效二端网络;计及电网阻抗的影响,构建了多VSG并网系统的机械导纳模型;根据机械导纳模型建立系统的回路阻抗矩阵,利用模态分析法求解系统的模态导纳频谱,确定功频振荡的发生频率;最后评估系统中各VSG的灵敏度。本发明无需建立复杂的高阶传递函数即可确定系统的振荡频率,计算量小,并且能够提供系统的振荡影响范围以及系统各元件对振荡的参与度等信息,可为解决当前高渗透率新能源并网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功频振荡问题提供重要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