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152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54090.0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涉及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技术领域,采用U型谐振结构与E型谐振结构的组合设计,通过谐振器之间的电磁耦合作用,在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之间实现高效的频段选择和带宽控制。多个谐振器之间的多点耦合设计,使滤波器能够生成多个传输零点,大幅提升了带外抑制效果,确保滤波器在带外频段的噪声和干扰信号被有效抑制;可以通过调节E型谐振器的开路枝节线长度、宽度,实现双频带通滤波器的高频段中心频率的可调功能。

    车用碳化硅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噪声抑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320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60855.4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碳化硅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噪声抑制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当前周期的准占空比Da、Db、Dc,并计算三相逆变器输出平均相电压;S2:当前一个开关周期内逆变器的8种开关状态,利用戴维南等效原则,将逆变器的8种开关状态对应的电路分别进行等效,获得等效电路;S3:求出各个等效电路的纹波电流斜率,再结合每种开关状态的持续时间,预测出下一周期的相电流纹波峰值;S4:将预测的纹波电流峰值与纹波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到更新后的开关周期。本发明通过预测出下一周期的相电流纹波峰值来改变开关频率技术从而达到抑制系统噪声的目的。

    一种双边永磁电机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1415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62731.0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边永磁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第一轭部、若干定子齿和若干绕组,若干定子齿为沿第一轭部周向间隔分布且相邻两定子齿之间形成有定子槽,绕组绕设于定子齿且位于与之相邻的两定子槽;转子组件包括第二轭部、若干转子齿和若干永磁体,若干转子齿和若干永磁体为沿第二轭部相对定子组件一侧周向交错分布;部分或全部的定子齿设置为具有取向硅钢的定子齿;和/或部分或全部的转子齿设置为具有取向硅钢的转子齿。通过对取向硅钢和无取向硅钢材料组合的优化来降低铁芯损耗,提高效率,并根据定转子齿部替换取向硅钢的占比,即单位体积的取向硅钢所减小的铁芯损耗的大小来度量替换材料的性价比,得到性价比较优的取向硅钢电机。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583291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68235.5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nventor: 徐凯 郭新华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电平逆变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其中,这种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01、获取用于求解三电平SHEPWM开关角的方程组;S102、构建改进的粒子群模型;其中,改进的粒子群模型的惯性加权因子采用了非线性时变权重,且对其影响全局最优解的随机数进行了变异,以平衡局部搜索和全局搜索;S103、根据改进的粒子群模型对方程组进行求解,以获得三电平SHEPWM的开关角;S104、根据三电平SHEPWM的开关角驱动三电平逆变器。使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能够精确地求解目标方程,消除特定的谐波并实现输出电流,从而使总谐波畸变率降低。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相序检测及转子初始角定位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25523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78479.0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相序检测及转子初始角定位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多相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控制器和位置传感器;所述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包括至少4相;所述逆变器通过其内部的多个功率开关分别连接所述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各相,所述控制器的输出分别连接所述多个功率开关,用于根据电压矢量控制原理分别控制所述多个功率开关的关断状态、进而使所述逆变器向所述多相永磁同步电机提供设定的电压矢量;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N极的绝对位置角,并通过模数转换装置将该绝对位置角传给所述控制器。本发明能够简单准确地检测电机相序及其转子初始角,且系统简单。

    一种永磁游标电机气隙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7826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39534.0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游标电机气隙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永磁电机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电机的气隙结构材料网格;对气隙结构材料网格的材料进行设置,获得材料矩阵;采用遗传算法对材料矩阵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材料组合。本发明通过在定转子侧设置材料网格以构建材料矩阵,结合优化算法搜索最佳的材料组合,实现对电机气隙结构的优化。不同于现有优化方法,本优化方法可在一次优化过程中同时考虑均匀气隙和不等气隙及各种复杂的气隙结构,进一步提高优化效果。

    一种基于LTCC的小型化带通滤波器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243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74672.5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TCC的小型化带通滤波器,涉及微波毫米波电路技术领域,该滤波器采用多层LTCC结构,集成了4个VIC电容和1个螺旋电感,实现高电气集成度。设计注重于稳定频率响应,减少材料误差影响;整个滤波器的制造过程包括了精确的丝网印刷和烧结工艺,确保元件精确集成,该滤波器具有低插入损耗、高Q值,适合5G通信和卫星通信应用,不仅提升了高频信号处理性能,还减小了滤波器的尺寸。

    混合动力摩托车及其停机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03683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446449.1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摩托车及其停机方法、装置,方法包括,根据整车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停车前的降速车况;当判断处于降速车况时,根据电机的速度波动判定压缩冲程的机械位置;在判定机械位置后,通过记录霍尔位置传感器上升沿、下降沿的变化次数记录电机运行角度,直至电机停止;利用边沿变化次数,确认电机相对于压缩冲程阻力最大点的最终停止位置;对获取的霍尔位置传感器边沿变化次数进行处理,转换为相对于压缩冲程的相对机械角度,将电机控制器切换成位置控制环路,通过电机带动发动机运行停止在阻力最小点。本发明能控制电机停止位置在阻力最小点,避免电机带动发动机启动出现启动不顺畅、启动失败的现象。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56455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011467220.7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nventor: 徐凯 郭新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建立其在两相旋转坐标轴下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数学模型,提取系统的输入参数;根据所述输入参数、以及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模型辨识出电机参数,并根据所述电机参数生成电流环控制模型;调用采用粒子群算法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模型模型,并根据所述输入参数生成速度环控制模型;根据所述电流环控制模型以及所述速度环控制模型生成永磁同步电机的自适应控制模型,实现永磁同步电机自适应控制,提高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的控制品质和鲁棒性。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30320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06620.6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包括:壳体、配置在壳体内部的强电控制模块、薄膜电容、放电板、母线组件、直流接触端子、以及配置在强电控制模块上方的且被电磁辐射挡板包裹的弱电控制模块;强电控制模块包括增程模块和驱动模块;增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母线组件与直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增程模块的输入端用于通过第一交流接触端子连接发电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母线组件与直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通过第二交流接触端子连接驱动电机,直流接触端子用于连接蓄电池;薄膜电容并在所述直流接触端子和所述放电板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装置存在线束布置复杂,且易通过线束形成传导辐射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