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1814249U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20046389.2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防拆卸装置的智能手腕带,包括主体、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和防拆卸装置,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侧,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通过防拆卸装置连接;防拆卸装置包钢针、卡扣装置和锁紧机构,钢针设置在第一表带远离主体的一端,第二表带上设有通孔,卡扣装置设有固定槽,锁紧机构置于固定槽内,通过调节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使其符合患者的手腕,然后将第一表带上的钢针穿过通孔,最后将通过卡扣装置将其固定,而在卡扣装置与钢针固定时,钢针远离主体的一端伸入固定槽内,此时固定槽内的锁紧机构自动卡接钢针,进而将卡扣装置固定在钢针上,最终实现佩戴者在佩戴过程中使其具有防拆卸功能,具有适用性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19783341U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21213579.0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管路温度管理仪,包括:环形表带,可拆卸式套设在血液管路上;壳体,嵌置在所述环形表带的中部;温度监测装置,嵌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温度监测装置与所述血液管路相接触,用于监测血液管路中的血液温度;环形水带,固定在所述环形表带的四周外侧;温控装置,一端伸入所述环形水带并与所述环形水带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用于调节所述环形水带的温度,所述温控装置与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温控装置连接外部电源。本实用新型的血液管路温度管理仪可监测血液管路中最终进入人体内的血液的温度,并通过血液管路温度管理仪可调节血液管路中的血液温度,保证进入人体的温度维持在正常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222723160U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21391919.3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C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护理用口腔清洁装置,包括主合页片以及主合页片顶端铰接安装的副合页片,所述主合页片、副合页片的两侧外壁上皆固定有第一直角连接座、第二直角连接座,所述第一直角连接座远离副合页片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上扁形水盒,所述第二直角连接座远离主合页片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下扁形水盒,所述上扁形水盒、下扁形水盒相互远离的弧面壁上皆安装有若干个等间距的喷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用户只需咬住上扁形水盒、下扁形水盒即可完成口腔清洁,无需同时操作多个壳体,其操作更加简便方便,且进液接头、直角软弯管统一进水,可以确保两个水盒的水压稳定,避免因水压不均导致的清洁效果不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222640460U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20506057.8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B5/0215
Abstract: 在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恒温恒压预装肝素盐水的有创动脉压力监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预装肝素盐水的一次性传感器耗材。其中,装置主体体积小,可悬挂在输液架上使用,便携性好。通过改良的传感器耗材与患者动脉置管连接后,可将患者的动脉脉冲信号转化为压力数据在主体屏幕上显示出来。主体内还设有压力控制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护士可通过触控式显示屏分别控制这两个装置,进而控制盐水袋内液体的压力和温度并保持恒温、恒压。护士无需反复调整压力和温度,患者亦不会在冲洗管道时感到冰凉不适。本装置还将肝素、生理盐水与传统传感器采用一体化设计,缩短护士物品准备和操作耗时,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也为抢救、转运病人争取了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222426802U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20844283.7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析空心纤维滤器排气装置,包括:震动组件,震动组件包括震动电机,震动电机上连接有电源开关;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的尾端连接有第一套环,第一套环套接在震动电机上,第二夹臂的尾端连接有第二套环,第二套环套接在震动电机上,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透析空心纤维滤器排气装置通过震动组件对夹持组件进行震动,完成对滤柱中气体的排除,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组成夹持臂,两个套环以震动电机为圆心的转动,带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进行开合,完成对滤柱的夹持,该装置操作简单,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对滤柱中气体的排除更加彻底,减少了空气栓塞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22399392U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20488008.6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被动式踝泵运动仪,包括基座、固定转轴、活动件、驱动装置和脚部固定装置,活动件通过固定转轴活动固定在基座上,驱动装置与活动件连接,且驱动装置驱动活动件实现前后左右任意方向的转动,脚部固定装置可拆卸设置在活动件上,驱动装置通过活动板驱动脚部固定装置上固定的;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跟换不同大小的脚部固定装置,使得被动式踝泵运动仪可以适配不同脚形的患者,其次,脚部固定装置可拆卸设置在活动件上,使得脚部固定装置可拆卸下来清洗,不仅大大减低了医护人员清洗被动式踝泵运动仪的难度,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222267370U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20481468.6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省力碎药钳,包括上钳体和下钳体,上钳体和下钳体铰接形成剪刀状结构,上钳体和下钳体前端分别为上钳头和下钳头,上钳头上依次设有研磨头和碎药刀片,下钳头上设有与研磨头和碎药刀片相适配的研磨槽和碎药槽,在使用过程中,上钳体和下钳体铰接形成剪刀状结构,通过握持该剪刀状结构碎药钳的手柄部能够控制碎药刀片或者研磨头碾碎或者研磨下钳头上的药片,不仅能够实现多种碎药功能,而且还更加省力,其次碎药槽与研磨槽之间设有转移通道,并通过转移通道连通,通过转移通道将碎药槽内的药剂碎片转移至研磨槽内进行进一步研磨,不仅大大减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并且还能防止药剂碎片在转移时掉落。
-
公开(公告)号:CN221636948U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23131529.0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M5/17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红外输液滴速计数仪,用于对茂菲氏滴管中的液滴进行计数测速,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转动连接形成一夹爪,该夹爪的夹持部位呈一圆形通道,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形成的夹爪将茂菲氏滴管夹持至圆形通道内,以保证计数仪的高度在茂菲氏滴管的液面与出液端之间;第一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红外发射器,另一端设置有光源接收器,通过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射线检测茂菲氏滴管中的液滴,当液体滴下穿过红外光源时,光源接收器接收光源被中断或接收到的光源强度削弱,以通过接收光源被中断的次数以及接收光源强度的变化来监测滴下来的输液滴速,提高液滴速率的监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22306623U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20975373.X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壁式液体手套喷洒及清洗机,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并列设置有两个储液箱、两个喷洒槽和废水槽,喷洒槽底部开设有若干排水孔连通废水槽;喷洒组件,喷洒组件有两组,两组喷洒组件分别安装在两个喷洒槽内,喷洒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导轨和两个第二导轨。壳体组件中自上而下一次并列设置的两个储液箱分别作用于对液体手套的储存喷洒和对清理液的储存,两个喷洒槽分别为喷洒液体手套和清理手部预留空间,废水槽对废液进行收集,两组喷洒组件分别进行喷洒液体手套和清理手部,该装置使用简单,喷洒或清理更为全面,简化了医护人员使用液体手套的程序,方便了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21787822U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23207138.2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量泵延长管固定装置,用于将微量泵延长管固定于床栏,该微量泵延长管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带及若干个固定器,若干个固定器间隔布设于连接带上;通过抓环和管道固定环的设置,可以在整理微量泵延长管以避免线路缠绕的同时将微量泵延长管固定于床栏上;抓环和管道固定环分别位于相对的一面,以使得微量泵延长管固定装置的一面用来抓紧患者床栏,另一面用来固定微量泵延长管;抓环呈具有一开口的圆弧形结构,医护人员可通过该圆弧形结构将抓环固定于床栏上;通过上述装置,医护人员可以简便有效地将微量泵延长管整理并固定于床栏上,避免线路缠绕散放于患者床上以减小安全隐患,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线路,提高注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