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4356056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20099553.2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监测的距离量测装置,设置钢轨上,包括驱动控制装置、移动轮和夹板,移动轮设在驱动控制装置的底部,并位于钢轨顶面上,夹板设在驱动控制装置的两侧,并位于钢轨的左右两侧;驱动控制装置包括外箱体、控制器、驱动电机、移动电源和距离控制器,控制器设在外箱体顶面上,驱动电机、移动电源和距离控制器设在外箱体内,驱动电机与移动轮连接,并驱动移动轮移动,驱动电机、移动电源和距离控制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测量设备设置在钢轨上并控制其自动沿钢轨行进实现对距离的测量,克服了传统的人工测量时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测量精度低的缺点,同时具有控制方式多样,方便人员操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74079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74062.8
申请日:2024-12-04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网络效应的加氢站网络规划优化方法,包括:基于加氢站网络、需求点网络以及加氢站网络与需求点网络的匹配程度,构建双层网络效应模型,其中,加氢站网络包括多个加氢站,需求点网络包括多个需求点,加氢站网络与需求点网络通过供需关系相互连接;基于双层网络效应模型,以加氢站网络的建设运营总成本最小和双层网络效应最大为目标,构建加氢站网络规划优化模型;通过对加氢站网络规划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加氢站网络规划方案,其中,最优加氢站网络规划方案包含各个加氢站的位置和氢气供应方案。本发明能实现对整个加氢站网络的优化布局,提高加氢站网络的氢能供应效率,降低加氢站网络的运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74079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74051.X
申请日:2024-12-04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计及多类需求响应与用户综合满意度的虚拟电厂调度方法,包括:构建聚合有分布式机组、可再生能源机组、储能系统和负荷用户的虚拟电厂;以虚拟电厂调度周期内的运行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虚拟电厂的调度优化模型,以虚拟电厂中所有负荷用户的调度周期内的综合满意度的均值最大为目标,构建用户综合满意度模型;以调度优化模型为上层模型、以用户综合满意度模型为下层模型,构建计及多类需求响应与用户综合满意度的虚拟电厂双层调度模型,并求解,获得虚拟电厂的调度决策。本发明可以使虚拟电厂在保证电力供应与维持电网稳定的同时,既能实现经济收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还能保证用户的用电需求和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27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58014.2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配储联合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调度运行方法,包括:将待聚合的配备有储能的各新能源电站各日的前预定数量日的出力值输入至训练好的日前出力预测模型,生成各新能源电站各日的预测出力值,并利用概率削减法对日场景进行削减,获取多个典型日的发生概率;基于多个典型日的发生概率和各新能源电站的多个典型日的预测出力值,利用粒子群算法,以联盟结构的调度运行收益作为适应度值,对初始化的多个联盟结构进行优化,获得目标联盟结构,并输出目标联盟结构中各联盟中各新能源配储在各典型日分配给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和电能量市场的容量。本发明不仅能提高新能源的储能利用率,还能提升电网的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81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77930.0
申请日:2024-11-21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30/0202 , G06Q50/04 , G06Q50/06 ,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炼钢‑连铸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计及共享储能的短流程炼钢‑连铸的生产调度方法,包括:基于调度周期向外部电网购电的成本和向共享储能购电的成本,确定出整个调度周期的总用电成本;基于调度周期各时刻所有加工机器的总加工功率,确定出整个调度周期的总加工功率方差;基于调度周期各时刻的外部电网供电功率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确定出整个调度周期外部电网供电功率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的差异度;分别以总用电成本、总加工功率方差、差异度最小为目标构建计及共享储能的短流程炼钢‑连铸的多目标生产调度模型,并求解,获得短流程炼钢‑连铸的总调度决策。本发明有利于实现短流程炼钢‑连铸的绿色‑经济‑均衡生产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6337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74891.7
申请日:2024-07-01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耗能用户能源组合交易方法及计算设备,方法包括:构建包括高耗能用户从电力市场购买火电、绿电,以及与碳市场和绿证市场进行交易的高耗能用户能源组合交易模型,其决策变量包括高耗能用户的火电交易量、绿电交易量、碳市场交易量和绿证市场交易量,目标函数包括全年交易成本和用户碳排放最低;获取高耗能用户的生产情况数据和市场数据;根据生产情况数据和市场数据对高耗能用户能源组合交易模型进行求解,确定高耗能用户在满足碳排放限额和履行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时决策变量的最优解,求解的约束条件包括碳排放权履约约束和可再生能源总量消纳责任约束,在决策变量的最优解下,全年交易成本和用户碳排放达到最优取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2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38675.X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3/24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强迫定位装夹中的几何间隙消减方法及系统,属于航空复材结构装配技术领域,包括:S1:开展三维扫描和力学仿真分析复杂曲面特征,获取高稳定装夹点;S2:建立复材薄壁结构柔性装调量和关键位姿偏差关联模型;S3:修正几何位姿模型;S4:使用迭代算法与试验测量的方式求解位姿偏差修正模型,消减配合面几何间隙;S5:开展力传感数据反馈与有限元分析,通过装夹力载荷与定位位置约束的协同柔性调整,精准调控复材薄壁结构内部的装配应力与几何间隙;S6:测量并评价复材薄壁结构装配精度与内应力等关键指标是否达标。本发明解决装配几何间隙和内应力间矛盾性难以协调、装配精度难以达到最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8792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89585.5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废钢比高效低碳炼钢的方法,包括:步骤S1、采用多座大容量、大功率、低中频感应炉进行废钢预处理,实现废钢液的加热、均质化及增碳处理;步骤S2、感应炉中废钢熔清后,测定废钢液成分;继续升温至1500‑1700℃;然后将废钢液倒入钢包中,并进一步兑入转炉,或将废钢液倒入铁水罐中,与罐中铁水混合后,直接兑入转炉或进行铁水预处理后再兑入转炉;转炉中废钢比为25%‑100%;步骤S3、在转炉中进行炼钢,在吹炼前首先检测转炉中初始混合铁液的温度,取样分析初始混合铁液的成分,并确定转炉冶炼过程造渣剂和冷却剂加入量、顶吹吹氧量及二氧化碳量。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解决传统长流程钢铁生产废钢比低、碳排放高、终点命中率不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26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3671.5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关键装配误差元素灵敏度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S1:多误差源作用下的装配误差传递机理模型构建;S2:小样本数据支撑的装配误差传递数据模型构建;S3:机理‑数据有机融合模型构建;S4:面向装配精度数据分析的Sobol全局灵敏度计算模型构建;S5:机理‑数据融合驱动的全局灵敏度计算;S6:灵敏度数值分析下的装配关键误差元素辨识;S7:关键装配误差元素灵敏度分析方法有效性验证,本发明综合考虑机理与数据的融合作用对灵敏度分析结果的影响,可实现复杂产品关键误差元素的快速有效辨识。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87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08809.2
申请日:2023-12-26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碳‑氢耦合的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包括:构建电‑碳‑氢耦合的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该系统利用绿电制氢得到的电能将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供园区使用;建立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双层规划模型,包括上层容量规划模型和下层运行调度优化模型,上层容量规划模型包括使综合能源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年总成本最小的第一目标函数,下层运行调度优化模型包括使综合能源系统的日运行成本最小的第二目标函数和使综合能源系统的净负荷平均绝对偏差最小的第三目标函数;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各设备的安装数量及容量。本发明实现了园区的零碳排放,并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和鲁棒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