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辊

    公开(公告)号:CN10425921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98678.7

    申请日:2014-09-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板带材轧制用变凸度辊,该轧辊辊形由边浪控制段和连续变凸度段组合而成,连续变凸度段完成板带材轧制过程中的二次凸度控制,边浪控制段完成局部边浪的控制,边浪控制效果取决于边浪控制段进入板带的深度和所形成的板带边部最大有效辊缝差。利用本方法提供的辊形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二次凸度控制和局部边浪控制的需要灵活设计辊形,并结合板带轧机不同宽度下变凸度辊形的窜辊位置特性,实现对不同宽度板带局部边浪的有效控制。

    兼顾带钢凸度、边降控制和磨损控制的工作辊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4501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710169029.2

    申请日:2007-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凸度控制、边降控制和磨损控制的三重功效的工作辊及使用方法,所述工作辊分别由三组方程确定工作辊的凸度控制段、边降和磨损控制段和结构工艺段的辊形。使用本发明工作辊及配合使用方法,带钢边降区大小和边降量均有明显减小,这些都有利于整体凸度即横向厚差的减小。它不仅显著增加了低凸度带钢比例,工业试验轧制前、后带钢出口凸度C40≤52μm的比例由13.7%提高到81.25%,还能有效控制超标卷的数量,凸度>60μm的带钢比例从65.6%下降到6.60%。随着本发明提供的工作辊由稳定工业应用投入到连续全面稳定应用,2.3mm×1050mm无取向硅钢C40≤45μm的比率由42.05%提高到93.15%,因此利于推广应用。

    一种热连轧机机型及板形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88822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1210218.1

    申请日:2020-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连轧机机型及板形控制方法,包括:上游机架采用UVC(Universal Variable Crown,通用变凸度)工作辊,下游机架采用基于k‑WRS轧机的VSS(Variable Stroke&Step,变行程和步长)窜辊策略和适应长/短行程液压窜辊系统的ASR(Asymmetry Self‑compensating Rolling,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全机架均采用VCR(Varying Contact Rolling,变接触轧制)支持辊。采用本发明的热连轧机机型及板形控制方法的热连轧机在边降、凸度和同板差等重要板形控制指标上均可达到国际上先进板形控制效果,可实现板形高精度控制。

    一种复杂截面超高强钢构件辊弯成型回弹融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41271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810671411.1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截面超高强钢构件辊弯成型回弹控制方法—UDI融合集成回弹控制法,属于辊弯成型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辊弯成型完整工艺设计过程中,融合集成多质量控制域,综合考虑回弹控制,即在板带横向弯曲过程前,利用反弯法将直线段部分反向弯曲8°~15°,并在之后道次进行回弯;在弯角最终成型前的一道次或几道次利用小弯角半径法,将设计半径减小0.5~1mm,并在最终道次成型为所需的弯曲半径;将弯角部分利用计算出的补偿角度进行过弯法设计。本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截面超高强钢构件连续辊弯成型回弹大且难以控制的难题,为超高强钢连续辊弯成型回弹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稳定批量实现超高强钢复杂截面冷弯型钢的高精度辊弯成型提供了新方法。

    一种圆管柔性辊弯成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059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56642.X

    申请日:2019-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管柔性辊弯成型设计方法,涉及辊弯成型技术领域,能够实现多种规格圆管轧辊共用,节约生产企业的换辊时间和备辊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圆管辊弯成型轧辊的总重量;该设计方法包括:1)确定W型辊花的边缘圆弧变形比例分配;2)上辊模块采用渐开线辊形,下辊或侧辊模块采用切线辊形,中间圆弧段采用圆弧辊形,从而建立渐开线-圆弧-切线柔性模块化轧辊辊形;3)对柔性轧辊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平移、旋转及其综合移动,实现不同规格圆管的生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圆管柔性辊弯成型的过程中。

    一种柔弹性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347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10315342.6

    申请日:2017-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弹性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电薄膜技术领域。该导电薄膜包括预拉伸的弹性基底、弹性连接体和纳米导线,弹性连接体位于预拉伸的弹性基底和纳米导线之间;预拉伸的弹性基底与弹性连接体接触形成粘接面;弹性连接体材料部分嵌入到纳米导线中形成混合过渡区用以增强粘接性能。本发明柔弹性导电薄膜采用弹性材料和纳米材料,并采用预拉伸工艺制成,具有很好的柔弹性,能够在拉伸、弯曲、扭转状态下保持稳定的导电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覆盖智能机器人、人体、衣物、医疗设备等领域复杂或动态表面的电子皮肤,以及对柔弹性有特殊要求的触摸屏、显示器、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

    一种复杂截面超高强钢构件辊弯成型回弹融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4127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71411.1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截面超高强钢构件辊弯成型回弹控制方法—UDI融合集成回弹控制法,属于辊弯成型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辊弯成型完整工艺设计过程中,融合集成多质量控制域,综合考虑回弹控制,即在板带横向弯曲过程前,利用反弯法将直线段部分反向弯曲8°~15°,并在之后道次进行回弯;在弯角最终成型前的一道次或几道次利用小弯角半径法,将设计半径减小0.5~1mm,并在最终道次成型为所需的弯曲半径;将弯角部分利用计算出的补偿角度进行过弯法设计。本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截面超高强钢构件连续辊弯成型回弹大且难以控制的难题,为超高强钢连续辊弯成型回弹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稳定批量实现超高强钢复杂截面冷弯型钢的高精度辊弯成型提供了新方法。

    一种柔弹性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347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315342.6

    申请日:2017-05-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5/14 B82Y30/00 B82Y40/00 H01B13/0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弹性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电薄膜技术领域。该导电薄膜包括预拉伸的弹性基底、弹性连接体和纳米导线,弹性连接体位于预拉伸的弹性基底和纳米导线之间;预拉伸的弹性基底与弹性连接体接触形成粘接面;弹性连接体材料部分嵌入到纳米导线中形成混合过渡区用以增强粘接性能。本发明柔弹性导电薄膜采用弹性材料和纳米材料,并采用预拉伸工艺制成,具有很好的柔弹性,能够在拉伸、弯曲、扭转状态下保持稳定的导电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覆盖智能机器人、人体、衣物、医疗设备等领域复杂或动态表面的电子皮肤,以及对柔弹性有特殊要求的触摸屏、显示器、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

    一种用于安装影像引导放疗装置探测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21963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10166801.X

    申请日:2015-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影像引导放疗装置探测屏的装置,属于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设置在装置左侧部分,带动装置完成上、下升降动作的升降机构;设置在装置上侧部分,带动装置完成前、后伸缩动作的伸缩机构;设置在装置后侧部分,带动装置完成展开、收起动作的折叠机构。升降机构包括1号电机、1号联轴器、1号丝杠、1号丝杠滑动螺母和1号丝杠滑动螺母座等;伸缩装置包括3号电机、3号联轴器、3号丝杠、3号丝杠滑动螺母和3号丝杠滑动螺母座等;折叠装置包括2号电机、2号联轴器、2号丝杠、2号丝杠滑动螺母和2号丝杠滑动螺母座等。使用时,升降、伸缩和折叠三个动作相互独立。

    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轧制用水基纳米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6647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91159.3

    申请日:2016-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的轧制用水基纳米润滑剂,所述润滑剂由氧化石墨烯、氧化物纳米粉、聚磷酸盐、聚乙烯吡咯烷酮以及去离子水组成,其制备步骤为:先将聚磷酸盐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完全溶解得到初级溶液;再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溶液中搅拌至澄清液体;加入氧化物纳米粉进行表面改性与分散;最后加入氧化石墨烯粉末并通过水浴超声波分散,防止氧化石墨烯和其他纳米粒子的团聚。本发明提供的润滑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磨持久性,同时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冷却性能,并对基底的腐蚀性极低,而且因为形成的润滑膜吸附性强,附着性好,对轧辊表面的氧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冷轧与热轧环境下均可达到较为优良的润滑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