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06939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795744.0
申请日:2017-09-0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措施适宜性评估方法。包括,待修复河岸带现状评估、生态修复措施库的构建与系统化分类、划分河岸带类型区对修复措施进行初选、确定河岸带主导功能对初选措施进行优选和从河岸带立地条件出发得到最终适宜性修复措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确保河岸带主导功能发挥的同时,可以兼顾河岸带其他功能的发挥;适宜的河岸带生态修复措施变相地节约了经济成本。适宜的河岸带生态修复措施避免经验性修复措施因不适宜河岸带功能和立地条件而导致的无法成活或者年限较短就会失去效果的问题;适宜的河岸带修复措施可以提高防洪和固坡护堤能力,缓解边坡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改善水质,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
公开(公告)号:CN10306998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20011.1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沃德兰特(北京)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基质装置及河漫滩植被恢复方法,淤基质装置包括竹筒做成的筒状主体,竹筒的上部去掉一部分侧壁,去掉侧壁的部分包上铁丝网,竹筒的下部的侧壁上钻若干小孔,竹筒的下端削尖。枯水季时在河滩上去掉上层大鹅卵石,将淤基质装置的下部钉入河漫滩中,露出上部,并将包有铁丝网的部分朝水流反方向,将湿生植物种子球或苗木挂在所述淤基质装置的内部。待河水涨水时,该淤基质装置淤积泥沙以及营养物质,枯水季时淤基质装置内的湿生植物萌发形成植被。成本低、对河滩扰动最小、能快速促进植物定居,具有简易廉价、可操作性、环保性等优点,易于推广示范。
-
公开(公告)号:CN102283072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31329.8
申请日:2011-05-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方法,涉及林业垂直配置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待配置区域的植被分布情况,对候选建群物种进行聚类分析;S2.根据步骤S1的聚类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区域的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本发明的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方法,由于根据该区域的植被分布情况对候选建群物种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在任一环境因子梯度上,候选物种被分为3-5个簇,并根据每个组群的分布特点,选定最佳分布物种,进而确定出该区域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能够合理的确定出该区域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36542.8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原地区气候舒适度的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数据,收集高原地区的降水、温度、气温、日照时数、气压、水气压、日照百分率、海拔人口的日数据;步骤2,构建高原地区的气候舒适度;步骤3,获得含氧量、太阳辐射、气候舒适度的权重;步骤4,构建高原气候舒适度,将获得含氧量、太阳辐射、气候舒适度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后,结合权重获得气候舒适度,并使用栅格计算器进行计算,获得高原气候舒适度的分布图。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综合考量高原地区特征并结合人们主观感受获得精准的评价数据,能够反映当地群众的真实感受。
-
公开(公告)号:CN10450252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653518.5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绿篱植物滞尘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待截留区域的一侧的截水槽高支架和设置在待截留区域的另一侧的截水槽矮支架,两支架均包括波浪状的金属丝和相对设置的两根支柱,金属丝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两根支柱上;多个截水槽,多个截水槽分别设置在绿篱植物的排与排之间,多个截水槽的两端对应架设在金属丝的各波谷上;集水管,集水管分别与多个截水槽连通,集水管的两端高度不同;集水皿,集水皿设置在集水管较低的一端的下方。本发明对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效果好,操作简便,通过雨量平衡研究绿篱对降水的截留特征;分析截留雨水的成分及浓度等,研究植物对PM2.5等颗粒物污染物的滞留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4756725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78250.9
申请日:2015-04-1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岸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岸水陆交错带植被的种植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河岸水陆交错带植被的种植方法,种植植物的两头压埋与垂向穴栽,有力地减轻了洪水的水流对植株的冲击作用,降低了树干折断的危险,从而提高了水陆交错砾石带植被的存活率;横向种植的植物可以起到拦截漂浮物和挂淤的作用,减轻了水流对两个种植穴间草本植物的冲刷,从而促进砾石带植被的自然恢复和生长;植物在洪水季节,具吸收水体中许多有害元素,从而消除污染,净化水质,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体生态功能;植物长成后可以使水陆交错带在枯水季节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
-
公开(公告)号:CN102184458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48515.5
申请日:2011-02-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林体系格局调控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各时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并分析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特征;S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流域景观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以及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S3,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分析和比较各时期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情况;S4,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和Clue-s模型动态模拟,得出流域的景观优化配置方案。本发明通过对不同时间序列的卫星影像的处理,揭示景观格局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构建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防护林体系格局调控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04314272U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20689505.9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篱植物滞尘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待截留区域的一侧的截水槽高支架和设置在待截留区域的另一侧的截水槽矮支架,两支架均包括波浪状的金属丝和相对设置的两根支柱,金属丝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两根支柱上;多个截水槽,多个截水槽分别设置在绿篱植物的排与排之间,多个截水槽的两端对应架设在金属丝的各波谷上;集水管,集水管分别与多个截水槽连通,集水管的两端高度不同;集水皿,集水皿设置在集水管较低的一端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对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效果好,操作简便,通过雨量平衡研究绿篱对降水的截留特征;分析截留雨水的成分及浓度等,研究植物对PM2.5等颗粒物污染物的滞留特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