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450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15601.0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1S17/4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井盖智能监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从水平方向上坐标不同的N个位置发出激光信号,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从第n位置向井盖发射第n激光信号,接收所述井盖反射的第n回波信号,确定所述发射和接收信号之间的第n时间差;根据第n时间差和光速,确定第n距离;根据第m距离和第n距离的差值,确定所述井盖状态。所述系统,包括监测终端、服务器,所述监测终端包括N个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采集井盖与每个激光测距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地理位置信号、距离信号、确定井盖状态。本申请可降低成本,提升井盖异常后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7473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99376.3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虹膜识别的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成像系统采集n帧虹膜序列图像,以双目瞳孔中心及其水平连线为基准进行单帧校正和序列配准,得到配准后的序列虹膜图像P{i}i=1,…,n;S2、对所述序列虹膜图像P{i}i=1,…,n进行灰度融合,得到待检测的虹膜图像I:S3、统计所述待检测的虹膜图像I的灰度直方图分布和计算所述待检测的虹膜图像I的像素块灰度级差,判定所述待检测的虹膜图像I的整体亮度是否过亮或过暗;对非过亮或过暗的待检测虹膜图像I,判断其是否存在亮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S4、对过亮或过暗的虹膜图像,通过交互式操作提升虹膜识别的稳定性,对亮度分布不均匀的虹膜图像,通过直方图分布拟合均衡法进行亮度修正来提升虹膜识别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0541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239494.3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nventor: 杨昆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楼宇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虹膜信息注册终端,用于注册和存储用户的虹膜图像信息;总服务器,将采集得到的第一虹膜图像信息与在虹膜信息注册终端注册的用户虹膜图像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发出第一控制信号;门禁系统,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信息,或,基于第一控制信号解除电磁锁。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将传统门禁和电梯系统通过总服务器统一控制,节省了用户通过门禁后等待电梯的时间;进一步结合虹膜识别终端进行用户身份认定,方便、快速、准确率高,同时减少了用户手动操作电梯的次数,避免了不同人使用同一设备可能存在的卫生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812190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325308.3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6F2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操作权限管控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虹膜识别装置、NFC卡和服务器;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模块、NFC读取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存储模块;所述NFC卡,用于写入用户身份信息和虹膜编码信息;所述服务器,用于判断用户有无权限操控该系统,若有则进入系统操控界面。本发明操作权限管控系统充分利用了虹膜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唯一性,从根本上保证了系统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同时结合NFC技术,将大数据库情况下,1:N的虹膜识别问题,转变为1:1的虹膜认证问题,不仅提升了系统身份认证的实时性,而且提升了系统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同时降低了对系统存储空间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550562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511021514.6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6F2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虹膜识别身份认证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虹膜信息采集与注册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信息,对用户的基本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并将用户的虹膜特征信息和基本身份信息上传至虹膜数据服务器;虹膜数据服务器,用于汇总和存储各个用户的虹膜特征信息和基本身份信息,建立统一共享的用户资料数据库;虹膜身份认证模块,用于将待认证用户现场采集的虹膜特征信息与虹膜数据服务器存储的虹膜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对待认证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授权其登陆各个业务子系统。本发明基于虹膜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识别率高、安全性好,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有效提升业务效率,实现数据的安全、可靠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05404851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697845.5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6K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00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值滤波的虹膜图像睫毛干扰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对被检测人员的虹膜区域进行初定位,并将该初定位的虹膜区域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一个固定长度和宽度的矩形虹膜图像S1、对归一化的虹膜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处理,并计算出滤波前后的差值图像的绝对值S2和基于自适应阈值算法,设定判断图像中睫毛所需的阈值,并对所述差值图像进行睫毛判断S3。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由于睫毛干扰造成的图像检测不准确、耗时较多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320941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685591.5
申请日:2015-10-21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6K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00597 , G06K9/0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虹膜和人脸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其包括前面板上设置有红外滤光板的壳体,壳体内设有中央处理器、光源单元、位于所述玻璃后方的人脸采集器和位于所述半透半反镜内侧板面后方的虹膜采集器,虹膜采集器通过旋转云台架设在壳体内;人脸采集器、光源单元、虹膜采集器和旋转云台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生物识别装置只对特定的一种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无法根据不同人种做出适应性改变,虹膜采集友好性差等问题;同时本装置能够通过人脸采集器的图像定位人眼位置,使得虹膜采集器主动去适应人眼的位置,提高了识别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256542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1417927.7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H04L67/12 , H04L67/52 , H04W4/029 , H04W4/38 , H04W4/80 , G07C1/20 , G06K17/00 , G06T17/05 , G08C17/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透视智能管线巡检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通过卫星定位确定目标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将所述地理位置附近的管线信息进行2、3维空间信息展示;定位目标管线的局部空间信息,并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云平台获取所述目标管线相关的历史状态信息,同时获取目标管线实时状态信息;自动拍摄目标管线的现场照片并结合所述传感设备的实时状态信息,保存并无线上传到云平台完成自动巡检操作。本发明实现现场管线全状态的可视化智能感知,可以实现自动管线巡检,避免了人工巡检的困难,巡检效率高。并利用云服务技术,实现了管线历史数据的调用,结合巡检的数据信息,为管线的管理、维护和工程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41954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66442.6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6V20/52 , G06V10/28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盖破损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服务器、摄像头、存储模块、传输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提取模块、警示模块和反馈模块,摄像头通过传输模块与服务器相连,所述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提取模块、警示模块和反馈模块均设置在服务器的内部,摄像头用于对井盖所在区域进行拍摄,存储模块用于对拍摄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对拍摄的图像信息进行传输,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拍摄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本发明通过城市中已经安装的摄像头,快速识别破损井盖,并通过网络发出报警消息,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置,保护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397403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62687.1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管线故障检测装置及地下管线故障检测系统,地下管线故障检测装置包括穿戴主体和探测组件。穿戴主体具有容纳人体脚部的穿套空间。探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穿戴主体上,所述探测组件用于探测气体信息、温度信息、地下空洞信息、管道泄漏位置信息和电压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信息。本申请的地下管线故障检测装置能够穿戴于人体上,使用极其便利,工程人员穿着该地下管线故障检测装置即可高效完成管线检测数据采集和现场勘测任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