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66288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610317926.2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级高效吸能的座椅靠背,内部设有后固定板、前固定板和吸能装置;吸能装置包括:两个弹簧膨胀式压溃管、缓冲折叠器和弹簧锁紧装置;弹簧膨胀式压溃管的一端连接后固定板,另一端连接前固定板;两个弹簧膨胀式压溃管分别设置于前固定板的上部和下部;缓冲折叠器设置于前固定板的中部位置;弹簧锁紧装置与缓冲折叠器对应设置,用于锁紧缓冲折叠器。该装置占用的空间很小,可用于人与列车座椅发生碰撞时进行三级高效吸能,减小座椅对人体的冲击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46728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010946380.3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一种多级吸能的直升机抗坠毁底舱结构,涉及底舱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一隔框,所述隔框分别铆接有一级蜂窝夹层蒙皮吸能模块与二级多向承载蜂窝吸能模块,其中一级蜂窝夹层蒙皮吸能模块内侧设有二级多向承载蜂窝吸能模块,所述二级多向承载蜂窝吸能模块上固定连接有三级翻转切削吸能模块,所述三级翻转切削吸能模块上端固定连接有五级蜂窝夹层地板吸能模块。本发明在控制底舱总质量和总刚度的前提下,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冲击能量五级吸收,实现了能量吸收的最大化及稳定性,减少了冲击能量对直升机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0450966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910590828.X
申请日:2019-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壳体和蜂窝填充结构;所述蜂窝填充结构安装于壳体内部,并与壳体连接;所述蜂窝填充结构为若干蜂窝胞格组成的阵列结构;所述蜂窝胞格包括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和两个相互交叉的单面薄板;所述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构成蜂窝胞格的外轮廓,所述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内嵌于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内;所述两个单面薄板以对角形式内嵌于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之中。本发明对于纵向承载能力更高,对多向任意角度的载荷均具备一定的承载吸能能力,而且相对于传统蜂窝结构,多向承载力的提升,适用环境更广,缓冲吸能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525628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0668448.3
申请日:2019-07-23
IPC: B64C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多向承载吸能效率的胞格蜂窝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和蜂窝结构板;蜂窝结构板置于壳体内部,并与壳体连接;壳体包括侧板,上蒙皮、下蒙皮;上蒙皮的边缘与侧板的上部边缘连接,下蒙皮的边缘与侧板的下部边缘连接;蜂窝结构板为若干蜂窝胞格结构组成的阵列结构;蜂窝胞格结构包括中空正六边形面体铝薄板、中空正三角形面体铝薄板一、中空正三角形面体铝薄板二、横向加强筋;中空正六边形面体铝薄板构成蜂窝胞格结构的右外轮廓,中空正三角形面体铝薄板一、中空正三角形面体铝薄板二对顶胶接组合构成蜂窝胞格结构的左外轮廓。蜂窝胞格结构相互交织连接在一起,不仅可承受正交三轴的受力,而且对多向任意角度均具备承载吸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07089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46233.6
申请日:2020-09-10
IPC: G06T17/20
Abstract: 一种高质量网格小型猪头部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涉及一种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断层图像重构法建立新生小猪头部几何模型;再对几何模型分区。采用蝴蝶网格投影方法建立新生小猪头部有限元模型,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所有不规则的曲面体生物结构,更能进一步进行多工况仿真并获得碰撞接触力、颅骨裂纹扩展等数据和资料,与使用小型猪进行多工况试验相比方便高效,并且能够较为准确描述儿童头部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0047129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170485.1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头部皮肤厚度与表面曲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头部进行CT扫描,获得头部CT扫描数据。S2,由头部CT扫描数据得到头部模型并对头部模型进行形态矫正处理,消除扫描CT时产生的倾斜变形。S3,根据头部皮肤吸收X射线的阈值,由头部模型中提取出头部皮肤并重建头部皮肤的三维模型。S4,对头部皮肤的三维模型进行处理,保证后续轮廓线截取工作顺利进行。S5,对处理后的头部皮肤的三维模型分层截取轮廓曲线,获得特征曲线并将特征曲线离散为坐标点导出。S6,对离散后的坐标点进行三次样条插值拟合与再离散得到更多的特征点,形成皮肤内侧表面与皮肤外侧表面的特征点集,以保证计算精度。S7,计算头部皮肤厚度。S8,计算曲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9328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0132408.7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体损伤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物头部撞击实验台,包括:框架、冲击模块、夹具台、释放装置和速度采集装置。所述冲击模块安装在框架的两个导轨上,所述冲击模块的锤头与动物头部样本接触,锤头上加装配重环,以增加冲击模块重量;冲击模块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力学数据;所述夹具台安装在框架的底板上,可在x轴、y轴和俯仰角度上调节绑定在上面的动物头部样本位置;所述释放装置使用卡绳凸轮手柄锁紧牵拉在冲击模块上的钢绳。采用本发明进行头部撞击试验,流程更简单,稳定性好,对自由冲击模块的撞击复现好,撞击位置的调整精度相对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979010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10178746.4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T17/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人体防护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同年龄人体颈椎高质量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蝴蝶网格投影建立人体C1‑C3段颈椎有限元模型;即:先用CT断面扫描图像重建颈椎几何模型,并进行几何简化和修补等,再对几何模型分区,并建立block网格节点索引模型,经过block网格投影和调整后完成C1‑C3段颈椎有限元模型。S2、采用RBF构建C4‑C7段颈椎有限元模型和不同年龄的颈椎有限元模型,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基准点和目标点,导入RBF程序自动计算从C3段颈椎有限元模型到C4‑C7段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映射关系,得到最优解,最终采用RBF程序建立C1‑C7段颈椎段有限元模型和不同年龄人体颈椎有限元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9806022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10139981.0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损伤生物力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椎骨压缩试件的制备方法及其取件装置,椎骨压缩试件的取件方法,须先在椎骨上分区并分开,再固定在钻床上分别沿钻床主轴方向和垂直于主轴方向取件,取出后要打磨光滑。同时还提供一种椎骨压缩试件的取件装置,包括环钻,支撑装置,压出装置,缓冲装置,所述压出装置和缓冲装置都安装在环钻上,环钻可拆卸安装在钻床主轴上并随主轴高速旋转。制备方式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缓冲装置质地较柔软,所以在压入或压出试件时不至于损坏试件,制备得到的试件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047129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170485.1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头部皮肤厚度与表面曲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头部进行CT扫描,获得头部CT扫描数据。S2,由头部CT扫描数据得到头部模型并对头部模型进行形态矫正处理,消除扫描CT时产生的倾斜变形。S3,根据头部皮肤吸收X射线的阈值,由头部模型中提取出头部皮肤并重建头部皮肤的三维模型。S4,对头部皮肤的三维模型进行处理,保证后续轮廓线截取工作顺利进行。S5,对处理后的头部皮肤的三维模型分层截取轮廓曲线,获得特征曲线并将特征曲线离散为坐标点导出。S6,对离散后的坐标点进行三次样条插值拟合与再离散得到更多的特征点,形成皮肤内侧表面与皮肤外侧表面的特征点集,以保证计算精度。S7,计算头部皮肤厚度。S8,计算曲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