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07250B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0710199345.4

    申请日:2007-12-17

    Inventor: 芝田孝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4 H01R9/0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突片受到配合连接器的损伤。移动板(40)形成为使得,壁部分(42)从板状主体(41)向前突出。由于在多个突片(31A、31B和31C)中,壁部分(42)只环绕突片(31C),所以它位于靠近插座(12)的中央,并穿过插座(12)的内部,而不是沿着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延伸。因此,即使试图将阴性连接器(50)以倾斜姿势插入到插座(12)中,由于壁部分(42)干涉,阴性连接器(50)也无法深入地插入到插座(12)中,并且可以防止突片(31A、31B和31C)受到阴性连接器(50)损伤。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40034B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0810128313.X

    申请日:2008-0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1 H01R43/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减小端子接头的插入力,且能够调整端子接头的对齐。连接器外壳(20)的基壁(21)形成有通孔(25),端子接头(60)能够插入该通孔中。每个通孔(25)的内表面包括:倾斜部分(26),该倾斜部分从基壁(21)的前表面朝后侧变窄,且布置在对应于突出部分(71)的位置处,用于导引端子接头(60);位于倾斜部分(26)之后的笔直部分(28),该笔直部分沿插入方向朝基壁(21)的后表面延伸,且具有用于压入部分(67)的压入区域;以及与笔直部分(28)一同限定台阶的限制部分(27),该限制部分从倾斜部分(26)的锥形端延伸至台阶(35),且在防止其松动的同时,牢固保持突出部分(71)的后部。

    连接器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07250A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710199345.4

    申请日:2007-12-17

    Inventor: 芝田孝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4 H01R9/0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突片受到配合连接器的损伤。移动板(40)形成为使得,壁部分(42)从板状主体(41)向前突出。由于在多个突片(31A、31B和31C)中,壁部分(42)只环绕突片(31C),所以它位于靠近插座(12)的中央,并穿过插座(12)的内部,而不是沿着插座(12)的内圆周表面延伸。因此,即使试图将阴性连接器(50)以倾斜姿势插入到插座(12)中,由于壁部分(42)干涉,阴性连接器(50)也无法深入地插入到插座(12)中,并且可以防止突片(31A、31B和31C)受到阴性连接器(50)损伤。

    连接器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84228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80059876.1

    申请日:2014-10-14

    Inventor: 芝田孝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812 H01R13/447 H01R13/6215

    Abstract: 防止电线盖(60)从壳体(20)脱离。连接器(10)包括:壳体(20),具有供电线(500)引出的电线引出面(27)以及与该电线引出面(27)交叉地配置的外周面(28);以及电线盖(60),安装于壳体(20),并具有盖主体部(61)和嵌合筒部(63),盖主体部(61)以将电线(500)配置于内侧且覆盖壳体(20)的电线引出面(27)的方式配置,所述嵌合筒部(63)与该盖主体部(61)一体相连,并以覆盖壳体(20)的外周面(28)的方式进行嵌合而保持成绕该嵌合方向的轴线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15552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110130237.8

    申请日:2011-05-17

    Inventor: 芝田孝广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制造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在螺母周围导入密封材料时的可操作性。在壳体的连接面中形成凹槽(67)。螺母至少部分地插入凹槽(67),并在至少部分地露出于连接面的状态下固定至壳体。密封材料被导入凹槽,并且螺母(52)的外周面覆盖有密封材料。壳体的凹槽(67)包括:第一面(71),第一面被布置成面对螺母的外周面,同时在第一面自身与螺母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密封材料的导入空间(74);第二面,第二面被布置成从所述第一面的开口边缘径向向外突出;以及第三面(73),第三面在与第二面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第二面的外端到连接面布置。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15552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10130237.8

    申请日:2011-05-17

    Inventor: 芝田孝广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制造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在螺母周围导入密封材料时的可操作性。在壳体的连接面中形成凹槽(67)。螺母至少部分地插入凹槽(67),并在至少部分地露出于连接面的状态下固定至壳体。密封材料被导入凹槽,并且螺母(52)的外周面覆盖有密封材料。壳体的凹槽(67)包括:第一面(71),第一面被布置成面对螺母的外周面,同时在第一面自身与螺母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密封材料的导入空间(74);第二面,第二面被布置成从所述第一面的开口边缘径向向外突出;以及第三面(73),第三面在与第二面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第二面的外端到连接面布置。

    电连接器壳体
    19.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1640900S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30054064.7

    申请日:2011-03-15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名称为电连接器壳体,用于将连接车辆中电气线路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容纳在其中。2.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该外观设计产品的形状和结构。3.立体图1为本外观设计的代表图。4.左视图与右视图对称,省略左视图。

    电连接器盖
    20.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2981793S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30128413.9

    申请日:2014-05-12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电连接器盖。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遮盖将电线连接至车辆中电路的电连接器。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各图片所示的产品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5.省略视图:左视图与右视图对称,省略左视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