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3067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569484.X

    申请日:2018-06-05

    Inventor: 角田昌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原稿输送装置具有:翻转路径,其用于使原稿的输送方向掉转;升降部件,其供原稿载置,并且形成翻转路径的上侧的表面的一部分;驱动源,其使升降部件上升以及使其下降到翻转路径内;输送部,其与被载置于升降部件的原稿中的最上方的原稿接触而被抬升,通过旋转来送出该最上方的原稿;检测部,其检测输送部的高度;和控制部,其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原稿是否过载,在判定为过载的情况下,执行过载供纸模式,在该过载供纸模式下,驱动驱动源,以使升降部件下降,直到不会判定为过载为止,之后使升降部件上升,直到输送部被最上方的原稿抬升到最适当送出高度为止,然后,送出最上方的原稿。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0615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160598.X

    申请日:2016-03-21

    Inventor: 角田昌之

    Abstract: 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具备第一托盘、输送部、第二托盘及输送控制部。输送部具有第一输送路、第二输送路、第三输送路、第四输送路、排出辊对及反转辊对,所述第一输送路从第一托盘延伸设置至基准位置;所述第二输送路从基准位置延伸设置至第二托盘;所述第三输送路从第二输送路分支,并与第二托盘上方的排出空间连通;所述第四输送路从第三输送路分支,与第一输送路连通;所述排出辊对配置在第二输送路;所述反转辊对配置在所述第三输送路上。输送控制部在使第一片材的第二面对着基准位置通过基准位置之后,在使输入至第二输送路的第一片材的后端侧挟持在排出辊对间的状态下,使排出辊对的旋转停止,在将跟随在第一片材其后的第二片材的第一面对着基准位置通过基准位置之后,在排出辊对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使反转辊对旋转,使第二片材的一端从第三输送路向排出空间突出。

    图像形成装置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76639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410106981.8

    申请日:2014-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1/00559 H04N1/0083 H04N2201/00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布线导线被夹住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原稿供给装置、布线导线、导向部和布线盖。所述装置主体在内部具有原稿读取部。所述原稿供给装置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原稿承载面开关自如。所述布线导线电连接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原稿供给装置。所述导向部包围所述布线导线的周围。所述布线盖与所述布线导线一起安装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装拆自如。

    图像形成装置
    16.
    发明公开
    图像形成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24459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700671.4

    申请日:2023-12-11

    Inventor: 角田昌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将手动盘支撑在预定角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开闭构件、臂、手动盘、金属丝和张力机构。所述开闭构件能以下端部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撑于装置主体。所述臂限制所述开闭构件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打开角度。所述手动盘以下端部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开闭构件。所述金属丝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臂,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手动盘,在所述手动盘转动到下方的状态下所述开闭构件转动到下方的情况下,所述金属丝支撑所述手动盘。所述张力机构吸收所述金属丝的松弛。

    位置调整机构
    17.
    发明公开
    位置调整机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04441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80023109.X

    申请日:2022-02-28

    Inventor: 角田昌之

    Abstract: 位置调整机构(10)具有两个调整部(11)。调整部(11)具备:轴部件(13),其在第一装置(3)及第二装置(2)之间沿相互对置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保持部件(12b),其设置在第一装置(3)上,具有沿对置的方向贯通的螺纹孔(12c),并且将轴部件(13)以贯通于螺纹孔(12c)的状态保持;抵接部件(14),其设置在轴部件(13)的第二装置(2)侧的端部,与第二装置(2)的被连结面抵接;以及压缩螺旋弹簧(15),其以包围轴部件(13)及抵接部件(14)的方式配置,被保持部件(12b)和第二装置(2)的被连结面夹持而压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