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93575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680020094.2
申请日:2006-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30 , B60N2/20 , B60N2/5816 , B60N2/986
Abstract: 当收藏车座(10)时,车座垫块(28)朝车座(10)背侧移动,同时,使垫块侧部(32)相对垫块中间部(30)朝车座(10)背侧回转,车座(10)的中间部(12)和侧部(14)收缩。在这里,与侧部(14)的收缩联动,表皮(42)在覆盖壁板(18)的纵壁(22)前端的部分和第2固定部(42B)折曲而折叠。这样,可吸收表皮(42)在车座(10)横向端面的松弛。
-
公开(公告)号:CN101193575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80020094.2
申请日:2006-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30 , B60N2/20 , B60N2/5816 , B60N2/986
Abstract: 当收藏车座(10)时,车座垫块(28)朝车座(10)背侧移动,同时,使垫块侧部(32)相对垫块中间部(30)朝车座(10)背侧回转,车座(10)的中间部(12)和侧部(14)收缩。在这里,与侧部(14)的收缩联动,表皮(42)在覆盖壁板(18)的纵壁(22)前端的部分和第2固定部(42B)折曲而折叠。这样,可吸收表皮(42)在车座(10)横向端面的松弛。
-
公开(公告)号:CN102015359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0980116624.7
申请日:2009-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0296 , B60N2/06 , B60N2/062 , B60N2/14
Abstract: 一种座椅,包括:座椅主体(12)、第一和第二可调节部(14,16,18),第一和第二可调节部中的每一个都设置在座椅主体上并通过操作力而置于可调状态;操作构件(40),其在预定范围中位移;第一操作力传递部(66A),用于当操作构件在第一范围中位移时将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传递到第一可调节部(14);第二操作力传递部(68),用于当操作构件在第二范围中位移时将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传递到第二可调节部(16,18);以及操作反作用力避免部,用于:当输入的操作力使操作构件在第二范围中位移时,保持第一可调节部处于当操作构件在第一范围中位移时第一可调节部所处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511636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780033149.8
申请日:2007-09-05
Abstract: 示教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优选包括:座垫(10);座椅靠背(20),其经由倾角调节机构(30)可转动地连接到座垫;前腿(40)和后腿(46),其将座垫可解除地连接到车辆地板(66);缩回连杆(50);操作构件,其能够从地板解除前腿和后腿的连接;以及连结连杆(54)。可以通过解除倾角调节机构的锁定使座椅靠背向前转动,从而将座椅靠背叠置在座垫上。当从地板解除前腿和后腿的连接时,可以使座椅取决于缩回连杆的运动而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当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连结连杆基于缩回连杆的位移使前腿转动,从而解除倾角调节机构的锁定。
-
公开(公告)号:CN10149534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780028789.X
申请日:2007-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309 , B60N2/22 , B60N2/3013 , B60N2/3047 , B60N2/3065
Abstract: 作为座椅布置,车辆座椅装置呈现就坐状态、进/出状态以及收纳状态:在就坐状态下,乘员能够就坐;在进/出状态下,坐垫(12)处于起立状态;在收纳状态下,座椅靠背(14)被叠置于所述坐垫(12)的上侧。所述车辆座椅装置具有第一连接构件(21)、第二连接构件(22)以及能够与所述座椅靠背(14)的倾斜同步地改变所述坐垫(12)的姿势的驱动机构(16)。由于所述座椅布置与所述座椅靠背(14)的倾斜同步地变化,因此能够在允许多种座椅布置的同时减小乘员在改变座椅布置时的操作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01309617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80042849.9
申请日:2006-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02 , B60N2/3011 , B60N2/3013 , B60N2/3031 , B60N2/305 , B60N2/3065 , B60N2/309 , B60N2/986
Abstract: 在座椅(1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充分地保持住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
-
公开(公告)号:CN11083231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880045375.6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G01N27/41
Abstract: 气体传感器元件(10)具有:固体电解质体(20),具有氧离子传导性;设置于固体电解质体(20)的一面的第1电极膜(31);设置于固体电解质体(20)的另一面的第2电极膜(32)。第1电极膜(31)及第2电极膜(32)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膜包含贵金属粒子(33)、具有氧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粒子(34)、及气孔(35),电极膜内的静电电容为80μF以下。气体传感器(1)具有气体传感器元件(10)。
-
公开(公告)号:CN11083231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80045375.6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G01N27/41
Abstract: 气体传感器元件(10)具有:固体电解质体(20),具有氧离子传导性;设置于固体电解质体(20)的一面的第1电极膜(31);设置于固体电解质体(20)的另一面的第2电极膜(32)。第1电极膜(31)及第2电极膜(32)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膜包含贵金属粒子(33)、具有氧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粒子(34)、及气孔(35),电极膜内的静电电容为80μF以下。气体传感器(1)具有气体传感器元件(10)。
-
公开(公告)号:CN108700546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80082582.X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G01N27/41 , G01N27/4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1 , G01N27/30 , G01N27/4075 , G01N27/409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元件,其具备固体电解质板(2)和设在固体电解质板(2)表面上的测定电极及基准电极。在沿厚度方向(T)切断基准电极而形成的切断面(X1)中,存在贵金属区域(31)、固体电解质区域(32)、混合区域(33)和空隙(34)。这里,在将混合区域(33)的切断面(X1)中的面积B与基准电极的切断面(X1)中的面积A的比例设定为混合区域比例B/A,将空隙(34)的切断面(X1)中的面积C与基准电极的切断面(X1)中的面积A的比例设定为空隙比例C/A时,混合区域比例B/A和空隙比例C/A的乘积即参数值在0.001~0.01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887234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810449988.8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G01N27/409
Abstract: 一种检测待测量气体中特定气体浓度的气体传感器S具有气体传感器元件1。所述气体传感器元件具有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体11、安装在所述固体电解质体表面12上的测量气体电极2、安装在所述固体电解质体表面13上的参比气体电极3以及安装在相对于测量气体电极侧外侧的催化剂层4。所述催化剂层4包含负载在载体上的金属催化剂。所述金属催化剂是单一物质Pt,且具有按照如下等式定义的、等于或大于0.01至等于或小于23的比表面积:等式1:比表面积=存在于电极单位表面积上的金属催化剂的总表面积/每电极单位表面积的实际电极表面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