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11.
    发明公开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71777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80037934.6

    申请日:2013-04-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61 H01M2/263 H01M2/362 H01M10/0431 H01M2/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注液口偏向卷绕电极体的正极端部或负极端部的任一方而配置的情况下,从注液口注入的电解液也能够充分地浸渗卷绕电极体的电池。本发明的电池具备卷绕电极体、设有注液口的电池壳体、正极端子部件、和负极端子部件。卷绕电极体具有正极端部和负极端部。正极端部具有在与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压缩了的正极端子接合部。负极端部具有在与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压缩了的负极端子接合部。注液口位于偏向正极端子接合部或负极端子接合部之中的任一方的位置。卷绕电极体的从远离注液口的一方的接合部到该接合部侧的沿卷绕轴方向的端部的间隔距离,大于从接近注液口的一方的接合部到该接合部侧的沿卷绕轴方向的端部的间隔距离。

    密闭式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搭载该密闭式电池的车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2396087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0980158665.2

    申请日:2009-04-13

    Abstract: 本发明的密闭式电池包括电池容器(4、5)和被封入到电池容器的内部的发电元件,在电池容器上设置有:注液口(12)、遍布注液口的周围的外表面全周的环状凸条部(16)、以及环状凸条部的内壁面的内侧的环状凹部(15),具有嵌入到环状凹部来覆盖注液口的密封栓(8),密封栓在其全周边缘通过焊接与环状凸条部的内壁面接合。由于从环状凸条部的外壁面的内侧向外侧难以传递热,因此,焊接时实际的热容量基本上只由比环状凸条部的外壁面更靠内侧的部分的结构来决定。因此实际的热容量与方向无关而是大致均匀。由此提供能够遍布全周以一定的焊接条件来封闭开口部的密闭式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还提供搭载该密闭式电池的车辆、设备。

    密闭型二次电池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28593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080021172.7

    申请日:2010-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需要另外在电池主体上安装电流切断装置的、具备以廉价且简单构成所形成的电流切断装置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密闭型二次电池(10)的构成为,在上述壳体的内部具备电池盒(11)和封口板(12)、电极体(21)、集电板(22、22),在电池盒底部(11a)的一部分形成接触部(11c)以比该电池盒底部(11a)的周缘部向负极侧集电板(22b)侧凹陷,在接触部(11c),电池盒底部(11a)的内表面与负极侧集电板(22b)接触,且因处于密闭状态的上述壳体的内部压力的上升而使接触部(11c)向外侧膨胀,将接触部(11c)和负极侧集电板(22b)的电连接切断。

    密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8119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580006373.2

    申请日:2015-01-21

    Abstract: 密封电池包括外包装体、盖子和焊接部。所述外包装体具有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包括惰性气体。所述外包装体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盖子配置为封闭所述开口,以及密封所述内部空间。焊接部设置在所述外包装体和所述盖子之间的边界处,并将所述外包装体连接至所述盖子。在开口从所述内部空间朝向所述外包装体的外部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打开的状态中,所述焊接部设置在高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最上部的位置。

    电池
    18.
    发明授权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11337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980101599.5

    申请日:2009-07-10

    Inventor: 铃木哲 中井徹

    Abstract: 提供能够兼顾通常时的保护膜的固定耐久性与安全阀工作时的保护膜的剥离容易性的电池。锂二次电池(100)具有覆盖包含断裂部(126)的安全阀部(125)而固定于电池壳体(110)的保护膜(140)。该保护膜(140)具有位于与阀对应的非固定部(144)的周围而固定于电池壳体(110)的第1固定部(145)和位于比其更靠外侧的位置、隔着中间非固定部(146)而固定于电池壳体(110)的第2固定部(147)。这2个固定部设为在安全阀部(125)工作时,第1固定部(145)先剥离,促进第2固定部(147)的剥离,将气体向外部放出的形态。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09430A

    公开(公告)日:2003-04-09

    申请号:CN02142463.2

    申请日:2002-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H01M6/164 H01M10/0525 H01M10/0569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板、通过将锂盐溶解在非水溶剂中而制得的非水电解质。所述非水电解质含有由所述化学式表示的具有环硼氧烷环和聚氧化烯链的化合物:在式中,AlK1、AlK2、Alk3是相同或不同的,它们每个均表示碳原子数为2或3的一种亚烷基,且R1’、R2’、R3’是相同或不同的,R1’、R2’、R3’的每个均表示碳原子数为1或2的一种烷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