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3466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015837.1
申请日:2018-01-08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轴抗疲劳断裂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车轴表面缺陷的形状参数;步骤二,构建含有所述缺陷形状参数信息的车轴虚拟模型;步骤三,根据车轴虚拟模型计算至少包含缺陷最深点的多个取样点的应力强度因子范围,并得到平均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m;步骤四,比较所获取的平均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m与该车轴材料的裂纹扩展门槛值ΔKth的大小,若ΔKm ΔKth,缺陷萌生裂纹发生扩展,则继续执行下一步;步骤五,计算裂纹扩展至断裂尺寸所需的加载循环次数,根据加载循环次数得到车轴的剩余使用时间或剩余使用里程。本发明能够对车轴中出现的缺陷进行分析和预测,保以证列车运行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5594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80995.4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弯曲型材的挤压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材料经过流道出口处为较大弯曲曲面导致材料流动不均匀的问题,具有优化材料在流道中的塑性变形,保证材料流动均匀性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生产弯曲型材的挤压装置,包括流道构件,流道构件内设置至少两条流道,各流道分别具有入口,各流道的结构相同或相近,各流道从入口端到出口端分别包括依次连通的多段流动段,流动段靠近流道出口端的为依次连通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第三段均为弧形段,第二段的弯曲曲率大于第三段的弯曲曲率,流道出口端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流道入口端中心轴线呈75‑89°,所有流道的出口端位于流道构件的同一侧;模具覆盖所有流道的出口端,靠近流道构件的模具设置开孔。
-
公开(公告)号:CN1177410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52497.8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再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熔覆工艺评定及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制备修复用的熔覆材料;执行工艺优化及试样制备;对经由试样制备得到的各类熔覆试样进行相应的评定试验,以获取激光熔覆工艺评定及质量评价结果;并通过结果反馈并修正工艺优化过程;其中,评定试验包括:宏观观察和微观组织观察、以及微动摩擦磨损测试,并考察熔覆试样上的熔覆层稀释率。该方法能在工艺试件制备阶段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熔覆层的性能指标评价,从而反馈并修正工艺优化的过程,实现对激光熔覆工艺制定的有力支撑和良性的闭环控制,进而有效解决列车部件因腐蚀磨损无法修复而报废的问题,降低碳钢类部件的修复成本和并延长部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866511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11097895.5
申请日:2017-11-09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锻造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可锻的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锻造坯料;步骤二,加热坯料至0.8~0.99Tm,并通过保温进行均匀化处理;步骤三,至少将模具加热至1.02~1.25Tm,同时保证锻造过程中的模具温度也保持在1.02~1.25Tm;步骤四,将步骤二中的坯料加热至1.02~1.25Tm,并保温处理,使材料中出现适量液相;步骤五,将步骤四中保温后的坯料迅速转移到高温锻造机上进行锻造成型;所述Tm为基体铝合金的固相线温度。本发明利用微量液相在材料热变形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来提高材料的成型性,克服了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变形难的问题,实现形状复杂、微观组织均匀的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锻件的制备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4898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76664.X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D33/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座椅支架、座椅以及轨道车辆,座椅支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腿,每个支撑腿沿高度方向延伸,且下端安装在车厢内部的地板上;以及支撑架,在水平面内延伸,安装在支撑腿的上端,支撑架包括:芯材,由空心蜂窝结构的板材制成;框架,包覆在芯材外部;以及两个安装机构,分别安装在支撑架的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并被构造成将座椅本体保持在支撑架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64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30433.1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16C60/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承载结构探伤检测周期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应用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为解决安全性与经济成本无法平衡的问题,提出根据金属承载结构的结构类型确定对应的各个探伤检测方法、与每个探伤检测方法对应的裂纹检出率曲线及与对应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曲线;针对每个探伤检测方法确定与探伤检测方法分别对应的检测周期;基于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曲线、探伤检测方法的检测周期和裂纹检出率曲线,确定探伤检测方法每次检测对应的裂纹漏检率;基于各个探伤检测方法每次检测对应的裂纹漏检率,确定整体探伤检测的失效概率;基于整体探伤检测的失效概率对每个探伤检测方法的检测周期进行调整,更好地平衡安全需求和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405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777851.0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椅底架组成,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座椅底架组成包括底架盘、以及沿着横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底架腿和第二底架腿;底架盘包括边框和固定于边框中部的转轴承载结构,第一底架腿固定于底架盘的底面中部,第二底架腿固定于底架盘的底面端部;第一底架腿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在纵向依次排布的两个立柱、以及连接于两个立柱之间的支撑架;立柱的顶部固定于底架盘。通过第一底架腿和第二底架腿的设置,可以分担传递到底架盘的载荷,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保证支撑能力和支撑的稳定性。其中,第一底架腿靠近转轴承载结构,通过其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可保证承载能力,以能够承担较多且恶劣的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352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459503.5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轴剩余寿命的测试方法,包括在车轴轴身表面轮座内侧加工人工缺陷;将车轴靠近人工缺陷处的轮座安装在工装车轮的轮毂孔内并固定在试验工装平台上;在车轴另一端施加旋转弯曲载荷,持续加载直至产生疲劳裂纹;持续施加旋转弯曲载荷,测量车轴截面弯曲应力幅值达到第二应力幅值,测量循环加载次数,其中,第二应力幅值小于第一应力幅值;获得应力谱块,按照获得的应力谱块施加载荷,并在该应力谱块执行完毕后循环施加载荷,监控疲劳裂纹的扩展情况,直至车轴失稳;根据施加的应力谱块数乘以应力谱块对应的里程数作为车轴的剩余寿命。本发明保证了车轴剩余寿命试验的精度、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执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0727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0001717.3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在基于应力谱确定金属结构的疲劳裂纹寿命时,考虑了实际应力发生的随机性,将实测的应力谱进行随机排序得到目标应力谱块,按照该目标应力谱块中的施加序号的顺序,为金属结构施加应力,确定该金属结构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这样,得到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更加符合应力发生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应力谱原始编排的有序性导致与实际发生应力的随机性不符,导致无法准确的确定出金属结构真实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从而提高使用该金属结构的设备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35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459503.5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轴剩余寿命的测试方法,包括在车轴轴身表面轮座内侧加工人工缺陷;将车轴靠近人工缺陷处的轮座安装在工装车轮的轮毂孔内并固定在试验工装平台上;在车轴另一端施加旋转弯曲载荷,持续加载直至产生疲劳裂纹;持续施加旋转弯曲载荷,测量车轴截面弯曲应力幅值达到第二应力幅值,测量循环加载次数,其中,第二应力幅值小于第一应力幅值;获得应力谱块,按照获得的应力谱块施加载荷,并在该应力谱块执行完毕后循环施加载荷,监控疲劳裂纹的扩展情况,直至车轴失稳;根据施加的应力谱块数乘以应力谱块对应的里程数作为车轴的剩余寿命。本发明保证了车轴剩余寿命试验的精度、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执行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