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88546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45602.4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D04C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结构立体织物及编织方法,该立体织物由三维多向结构与正交三向结构组合而成,通过两种结构之间纤维的互相交缠,实现纤维在织物中的连续性编织。其编织方法是首先进行三维四向结构编织,同时在某个侧面预留若干纤维。其次进行正交三向结构编织,以预留纤维为正交三向结构中的一向纤维,完成多结构立体织物的编织。本发明立体织物的成型工艺可靠性高、方便易行、纤维取向复杂、纤维体积含量可设计性强、纤维之间连续多,是解决复杂承力构件复合材料用立体织物增强体材料的途径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00577901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610038306.1
申请日:2006-02-15
Applicant: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D27/10 , D03D11/02 , D10B2403/021 , Y10T442/3179 , Y10T442/3187 , Y10T442/3195 , Y10T442/3203 , Y10T442/3211
Abstract: 一种三维机织中空层连织物,包括由第一上层地经纱、第二上层地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形成的上层面、由第一下层地经纱、第二下层地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形成的下层面,织物上、下层面上的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除了与本层的第一上层地经纱、第二上层地经纱和第一下层地经纱、第二下层地经纱交织外,还和第一绒经和第二绒经交织,其特征在于第一绒经、第二绒经从织物的一个层面织向另一个层面时,其在两层面间的空间走向与织物的引纬方向相反。本发明复合的层连织物的骨架特征显著,两层面板之间绒经的垂直支撑作用好。其空间结构形态多样、可设计性强、适宜规模化织造。用本发明复合增强的型材具有防腐蚀、防渗透、重量轻、物理机械性能优良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603231A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910030022.1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圈织物,包括由上层地经纱(1)、(2)和上层面纬纱(3)交织形成的上层面(9),由下层地经纱(4)、(5)和纬纱(6)交织形成的下层面(10),上、下层面均至少有一层,其特征在于织物上、下层面上的纬纱(3)和(6)除了分别与本层的地经纱(1)、(2)和(4)、(5)交织外,还和捆绑纱(7)、起圈纱(8)进行交织。本发明具有可设计性强、适宜规模化织造的优点。由于本发明表面附有大量的毛圈,可有效增加界面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提高层间剪切性能及材料抗分层的能力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可广泛用作界面间的连接材料、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72598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011576680.3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D03D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密度的三维织物及其织造方法,所述三维织物的密度沿厚度方向、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中的一种方向变化或两种以上方向同时变化,变密度的三维织物通过层连结构连接,不同密度区域界面层间相互连接、纱线连续,整体连续织造成型。本发明的变密度的三维织物具有组织结构多样、织物尺寸控制范围大、可设计性强、结构紧密、整体性好、织造过程简单、适于连续化织造等优点,用该织物复合增强的变密度材料具有低热胀系数、高耐热性、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抗冲击、耐磨损和抗老化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石油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10660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0332211.5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层片纱张力气动控制系统与方法,包括气源、油雾分离器、气动快速张力调节单元和张力控制单元,气动快速张力调节单元采用双减压阀组合、梭阀、电磁阀、快排阀等气动元件协调配合实现张力调节,张力控制单元根据织机运行状态由控制器分析、计算出调节张力,通过总线通讯控制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向所述电气比例阀输出调节气压值或电磁阀动作实现张力控制,实时采集所述电气比例阀当前气压,实现多层片纱张力闭环、气动控制,可以灵活、准确控制多层片纱张力,满足大尺寸、高厚度立体织物成型,消除了传统机械控制纱线张力时难以在线调节的弊端,其控制结构简单、可扩充、且可靠性高、经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12300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32800.3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幅宽导纱装置。包括机架,活动筘,导纱杆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活动筘为多组,多组活动筘设置在机架的出纱口一面上,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机架上设有多组导纱杆,每一组导纱杆均与每一组活动筘相对应,一组导纱杆由多个导纱杆组成,每一个导纱杆的两端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本发明的导纱装置,使多片纱架上的经纱整合到同一幅宽内,幅宽大小可变,使得织造过程中每片经纱张力可测,经纱层向、列向排布清晰。
-
公开(公告)号:CN105774093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510998912.7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结构穿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织物包括X‑Y向平面单元层和垂直穿刺X‑Y向平面单元层的多束Z向纤维束,所述X‑Y向平面单元层由织物片材叠成,多束Z向纤维束相互平行,且多束Z向纤维束的X‑Y向截面包括至少两个梯度区域。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每个区域内Z向纤维束的间距和数量;步骤二、排布钢针阵列;步骤三、穿刺织物片材;步骤四、Z向纤维束置换。该种梯度结构穿刺织物由纤维体积含量不同的梯度区域构成,通过织物制备抗烧蚀复合材料时,织物的梯度结构为基体填充提供通道,根据基体填充量来设计织物Z向纤维束的间距,满足复合材料对不同部位烧蚀性能要求。同时减少了Z向纤维束数量,降低成本,使织物的制备过程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2011268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602874.6
申请日:2010-12-23
Applicant: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生产效率较高的用于将接结纱线锁住缠绕纱线的自动开口成型装置。它包括转动的喂纱盘,喂纱盘的周向设置有导纱装置;一个沿轴向移动的设置在固定支座上的钩针固定套,钩针均布在钩针固定套的周向;在固定支座的周向均布有与钩针一一对应的开口片;在固定支座上还设置有轴向移动的推盘;开口片的后端铰接在固定支座上,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推盘和开口片铰接;在开口片的前端下部具有钩针通道;推盘、钩针固定套及喂纱盘同轴;当推盘驱动装置推动推盘向喂纱盘方向轴向移动时,开口片前端沿径向向钩针固定套的轴线摆动,并使得钩针通道位于钩针的轴向移动方向上。
-
公开(公告)号:CN1804174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510022688.4
申请日:2005-12-29
Applicant: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织造Z向起圈织物的方法,该起圈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经纱预处理、整经、织前准备、织造、下样与整形等步骤,其特征是:1)织造选用的纤维是碳纤维、预氧丝纤维、芳纶、玻璃纤维之一;2)织造所用的纤维在织造前需进行预处理;3)起圈织物结构由两个系统的经纱和一个系统的纬纱交织形成;4)两个系统的经纱储存在两个经轴上,两个系统经纱储纱量由起圈织物长度、宽度和织物Z向起圈高度决定。本发明的Z向起圈纤维束可以用来联接多层立体织物,联接的多层立体织物的层间联接强度比现常用的整体毡碳/碳织物大为提高,使预制件具备整体增强结构。该起圈织物具有纤维方向及性能可设计,织物密度可调且均匀性、一致性高、成本低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804174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510022688.4
申请日:2005-12-29
Applicant: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织造Z向起圈织物的方法,该起圈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经纱预处理、整经、织前准备、织造、下样与整形等步骤,其特征是:1)织造选用的纤维是碳纤维、预氧丝纤维、芳纶、玻璃纤维之一;2)织造所用的纤维在织造前需进行预处理;3)起圈织物结构由两个系统的经纱和一个系统的纬纱交织形成;4)两个系统的经纱储存在两个经轴上,两个系统经纱储纱量由起圈织物长度、宽度和织物Z向起圈高度决定。本发明的Z向起圈纤维束可以用来联接多层立体织物,联接的多层立体织物的层间联接强度比现常用的整体毡碳/碳织物大为提高,使预制件具备整体增强结构。该起圈织物具有纤维方向及性能可设计,织物密度可调且均匀性、一致性高、成本低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