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7755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39058.7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30/06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长内多个用户账户的行为数据;基于该预设时长内多个用户账户的行为数据以及预设图模型,生成目标图谱;在第一关联关系对应的关联度大于或等于关联度阈值的情况下,向第一节点推荐目标业务。本申请提供的业务推荐方法,提高了业务推荐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78429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56068.6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1/30 , G06Q10/0639 , G06F18/214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LOps模型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用于监控已部署模型的运行的多个监控指标进行参数配置,并且对每个监控指标的监控阈值进行配置。收集已部署模型在运行过程中的与多个监控指标对应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转换成与对应监控指标的监控阈值类型相同的转换数据。将转换数据与对应的监控阈值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在比较结果为异常时,执行与各监控指标对应的处理方案,生成新模型。用新模型迭代已部署模型,并部署新模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面向图数据模型的MLOps多指标模型监控,准确监控图模型并解决图模型在生产环境中的各种问题,提升图模型的使用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406679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752447.X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涉及工业检测技术领域。相比现有的人工检测的方式,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系统确定出的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更高。该检测系统包括:感应设备、采集设备、主控设备和处理设备。感应设备与采集设备连接,主控设备分别与采集设备和处理设备连接。感应设备,用于在接收到用于表征待检测设备进入感应设备的感应区域的第一信号时,向采集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采集设备采集包含待检测设备的目标检测区域的目标图像的第二信号。采集设备,用于根据第二信号的指示采集目标图像。主控设备,用于将采集设备采集的目标图像发送给处理设备。处理设备,用于根据预设算法对目标图像进行处理,确定检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502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04404.X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型训练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领域,能够解决边缘侧设备的算力资源无法支持大模型训练,并且数据上传云端服务器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模型对边缘侧设备的业务数据样本进行处理得到的模型处理结果;基于业务数据样本、模型处理结果以及业务数据样本的标签,对初始模型进行迭代训练得到第二模型。本申请能够充分利用云端服务器的算力资源和边缘侧设备的算力资源,基于第一模型处理后得到的模型处理结果能够为第二模型的训练过程增加数据参考量,第二模型能够适配不同边缘侧设备在数据上的差异性,无需将业务数据样本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能够保障数据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
-
公开(公告)号:CN1189398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68209.1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6/9032 , G06F16/903 , G06F16/9038 , G06F16/908 , G06N20/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数通设备配置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技术人员难以快速确定数通设备的配置参数,对数通设备进行部署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基于预设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包对查询信息进行向量转化,确定查询信息向量;基于查询信息向量与数据库中的多个第一配置数据向量的语义相似度,从多个第一配置数据向量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配置数据向量;基于查询信息向量与至少一个目标配置数据向量生成问答提示词prompt;问答prompt用于生成响应信息;响应信息中包括目标数通设备的配置数据。本公开用于数通设备部署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0518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39281.X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F21/60 , G06N3/09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邦学习的梯度融合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多个子节点中每个子节点在第t次迭代训练后得到的梯度,其中,t≥1;响应于t大于或等于预设迭代次数,采用数值统计分析方法更新每个所述子节点的梯度权重;根据更新后的每个所述子节点的梯度权重,对所有所述子节点在第t次迭代的梯度进行加权融合。该方法、装置及介质能够解决现有的联邦学习无法实现对各子节点的梯度进行有效融合,使得训练后的模型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949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54445.8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4 , G06N20/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分布式机器学习参数更新方法、装置及介质,涉及机器学习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如何提高机器学习模型分布式训练的性能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在模型训练第一阶段,各工作节点各自每完成一次本地模型训练后,各工作节点与服务节点协作更新第一模型参数,直至达到模型训练第一阶段结束条件,获得各工作节点的同步周期和自身差异更新参数;在模型训练第二阶段,各工作节点在每个同步周期内各自根据自身差异更新参数完成若干次本地模型训练后,各工作节点与服务节点协作更新第二模型参数,直至达到模型训练第二阶段结束条件,获得最终训练模型。本公开通过将机器学习的模型训练过程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提高机器学习模型分布式训练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70632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111108131.8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40/08 , G06Q30/012 , G06F16/955 , G06F16/95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幕的投保方法及投保系统。投保系统包括待投保设备、辅助投保设备及承保平台,待投保设备中运行有用于投保业务的应用程序。待投保设备通过应用程序采集设备基础信息,承保平台根据待投保设备发送的设备基础信息生成投保编号,并发送投保编号至应用程序以生成投保核验页面以及触发禁用控件。若辅助投保设备在投保倒计时内根据投保二维码得到屏幕投保数据并提交至承保平台,承保平台则根据屏幕投保数据确定待投保设备的屏幕是否投保成功。通过应用程序使得待投保设备、辅助投保设备及承保平台之间通过信息交互完成对待投保设备屏幕的投保,不但可以自主、灵活、随时随地投保,还可以避免截屏、录屏等方式可能导致的骗保等漏洞。
-
公开(公告)号:CN11598290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44879.7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16/901 , G06F113/16 , G06F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缆网结构优化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构建光缆网知识图谱;根据光缆网知识图谱中节点和边的属性特征确定待优化范围,基于光缆网的场景需求对待优化范围执行优化策略,待优化范围包括冗余光缆段、以及/或者光缆网中非成环的节点及光缆段,优化策略包括对重复布放的冗余光缆段进行精简、以及/或者对光缆网中非成环的节点及光缆段构建预测光缆环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重复布放的冗余光缆段进行精简,对光缆网中非成环的节点及光缆段构建多个预测光缆环路,实现光缆网的结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858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48745.2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6/36 , G06F16/2457 , G06F16/28 , G06F16/248 , G06F3/0486 , G06F4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业务需求输入查询信息;根据查询信息从关系型数据库自动筛选构建知识图谱所需的关系型数据;以及将筛选出的关系型数据自动转换为图数据,从而构建知识图谱。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业务需求为核心自动地构建知识图谱,减少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性,提高构建效率,降低构建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