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4341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21096.4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B01J27/043 , B01J35/39 , C01B3/04 , B01J35/40 , B01J35/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光解水制氢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复合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和负载于所述主催化剂上的助催化剂,所述主催化剂为CdxZn1‑xS纳米棒,所述助催化剂为Ni‑Co PBA衍生物纳米颗粒,所述Ni‑Co PBA衍生物纳米颗粒由Ni‑Co PBA经硫化物水热刻蚀得到。本发明设计了Ni‑Co PBA衍生物纳米颗粒作为CdxZn1‑xS的析氢助催化剂,通过室温研磨混合法将Ni‑Co PBA衍生物纳米颗粒负载于CdxZn1‑xS上。助催化剂的加入有助于拓宽CdxZn1‑xS的太阳光谱响应范围,提高催化剂的载流子迁移速率,从而显著地提升催化剂的光解水析氢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08073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017569.3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ZIF‑8煅烧得到纳米ZnO粉体,将纳米ZnO粉体加入到CdIn2S4前驱溶液中,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CdIn2S4/ZnIn2S4复合催化剂。本发明以ZIF‑8衍生的纳米ZnO粉体作为Zn源引入到CdIn2S4前驱溶液中,通过溶剂热‑沉淀转移实现了结构的自组装,成功构建了石榴状的CdIn2S4/ZnIn2S4纳米异质结。该纳米异质结整合了各组分的结构优势,提高了表面空位的浓度,为CO2和水吸附提供了丰富的位点,同时因良好的能带匹配而衍生的内部静电场显著提高了载流子的迁移效率,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CO2和水制合成气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72173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911100813.7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烯烃齐聚制备航油并联产汽油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纳米ZSM‑5分子筛和拟薄水铝石,其中纳米ZSM‑5分子筛与拟薄水铝石的重量百分比为70%~95%:5%~30%。本发明中,所述纳米ZSM‑5分子筛合成过程简单,晶化时间短,对反应釜材质要求较低;分子筛晶粒小且大小均一可控,结晶度高;所述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催化剂不含贵金属及重金属元素,在成型过程中不需要添加硝酸、硫酸等无机酸,对环境友好。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对低碳烯烃齐聚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烯烃转化率可达99%以上,油收率可达95%以上,航油选择性可达90%以上,并且生成航油的过程中联产汽油。
-
公开(公告)号:CN108155402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711212943.0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8/04089 , H01M8/0612 , H01M8/1231 , H01M8/04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所述发电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CH4供应单元、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A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B,还包括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A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B均相连的空气供应单元,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A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B置于同一加热及保温单元内。本发明发电系统包括两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其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A用于CH4燃料的部分氧化重整并发电,由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A制备的重整气中CH4含量较低,当以此重整气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B的燃料时,可以有效避免积碳的生成,从而实现以CH4为燃料时SOFC的高效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1122930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86743.8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芬顿试剂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方法包括步骤:将芬顿试剂与ZSM-5分子筛粉末按照预定质量比混合,在依次经过恒温水浴加热处理、过滤以及烘干处理后,在500-550℃条件下焙烧3-6h得到改性ZSM-5分子筛;将改性ZSM-5分子筛依次经过研磨、压片成型、破碎以及过筛处理后,制得芬顿试剂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芬顿试剂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C2-C7之间的低碳烯烃及其混合物均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催化剂适用的原料范围宽,烯烃转化率98%以上,油收率达95%以上,航油选择性达90%以上,并且生成航油的过程中联产汽油。
-
公开(公告)号:CN107090323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10125062.9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控制氧化功能的复合氧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复合氧载体由CaO和Fe2O3组成,其中Fe2O3质量分数为30~95%,CaO质量分数为5~70%。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氧载体与固体燃料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且对固体燃料具有控制性氧化性能,如与碳反应只生成CO。另外,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控制适宜的反应条件,即可制备出粒径均匀、分散度好的复合氧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5912796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0243405.7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阶煤热解特性参数及其半焦燃烧特性参数的获取方法,包括步骤:A、将低阶煤原煤研磨并筛分得到煤粉;B、将煤粉加入到热天平的坩埚中,在室温下将热天平内的气氛置换为惰性气氛;C、在惰性气氛保护下,以预定的升温速率将煤粉加热到预定温度进行热解得到煤半焦,并得到煤粉的重量时间变化曲线和温度时间变化曲线;D、将热天平内的温度调节到半焦燃烧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E、将惰性气氛切换为半焦燃烧气氛,保温状态下进行半焦燃烧,得到煤半焦的重量时间变化曲线和温度时间变化曲线。本发明公开的参数的获取方法,流程简单,排除了不同热解装置对半焦制备的影响,通过静态法研究低阶煤的半焦燃烧特性,使获取的参数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03183359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10090751.2
申请日:2013-03-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3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筛合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纳米级FeZSM-5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以模板剂和铝源溶于去离子水中,25-40℃下搅拌至澄清后滴加硅源,再加入碱源,待碱源完全溶解后加入铁盐,搅拌3-6h后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密封后40-60℃静态恒温老化1-4h;静态恒温老化后再以140-180℃静态恒温晶化24-60h;晶化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过滤或离心分离,并将所得滤饼洗涤、干燥、焙烧后得到比表面积介于400-600m2/g、孔容介于0.2-0.4m3/g、粒径小于50nm的颗粒纳米级FeZSM-5分子筛。本发明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时间短,设备简单;晶粒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38486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417822.3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青岛市市立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素基磁性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原位法连续合成磁性Fe3O4/纤维素吸附材料,具体合成步骤如下:(1)将Fe(OH)3乙酸溶液和FeSO4乙酸溶液混合;(2)将纤维素溶于溶剂中;(3)取氢氧化钠溶液;(4)将步骤(1)、步骤(2)、步骤(3)中的液体在惰性气体气氛条件下混合并进行反应,得到深褐色液体;(5)将步骤(4)得到的深褐色液体进行离心,得到沉淀物,沉淀物经干燥、煅烧后即得高磁饱和强度的磁性Fe3O4/纤维素吸附材料。本发明实现氨或胺的完全吸附,满足超低排放;吸附材料再生后具有优良吸附性能,最终实现应用于公共卫生场所逸散氨/胺类恶臭高效脱除,特别适用于处理医院恶臭的吸附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50685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284388.4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化学链技术同时制备氨气和合成气的方法,方法包括步骤:将复合金属载氧体、氮气与碳还原剂进行固氮反应,生成金属氮化物、金属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将所述金属氮化物、金属氧化物与水蒸气进行产氨反应,生成氨气和氢气,同时生成所述复合金属载氧体。本发明在常压、温和条件下合成氨,同时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分步产生CO和H2,可同时满足后续催化合成的需要。由于化学链工艺和载氧体材料的特殊性,这种基于化学链技术常压合成氨和生产合成气工艺可以持续稳定的制备氨气和合成气,显著降低现有合成氨工艺成本,用时联产合成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