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41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69179.4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C51/41 , C08G69/26 , C07C209/00 , C07C55/02 , C07C211/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尼龙511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尼龙511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十一烷二酸与无水乙醇混合,得到十一烷二酸乙醇溶液;向所得十一烷二酸乙醇溶液中添加戊二胺和晶种,后进行反应,得到尼龙511盐。本发明实现了在室温条件下制备尼龙511盐,其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惰性气体保护,也无需控制反应过程的pH值,这使得整个成盐过程更加简便易控、能耗较低。所制备的尼龙511盐具有高纯度和高收率的特点,为尼龙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高效且可行的工艺路线。
-
公开(公告)号:CN1195915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75935.7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C209/00 , C07C211/09 , C07C51/41 , C07C55/14 , C07C209/84 , C07C209/86 , C07C51/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戊二胺分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1,5‑戊二胺合成尼龙盐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将游离1,5‑戊二胺溶液和正丁醇混合后顺次进行静置、分液,得到萃取相;将萃取相进行减压旋转蒸发,得到混合液;混合液包含正丁醇、水和1,5‑戊二胺;将混合液和己二酸溶液混合,混合物进行反应后冷却结晶,得到尼龙盐。本发明的萃取剂可以同时作为反应溶剂,能直接在萃取相中反应,省去提纯步骤,避免了将戊二胺从溶剂中提纯出来又加回溶剂中的重复操作,简化了成盐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94631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21216.7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子量可控的耐高温生物基尼龙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预聚和缩聚制备生物基尼龙,将预聚物粉碎成目数大小不同的粉末,得到比表面积大、粒径小、分布均匀的预聚物粉体,通过控制预聚物的目数和均一程度,得到稳定性优异的预聚物,从而提高制备耐高温尼龙过程的稳定性,然后再通过预聚和缩聚固相增粘,得到分子量可控的窄分布的耐高温生物基尼龙,解决了耐高温尼龙分子量不可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1586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54955.X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物基尼龙5X的可控聚合方法,属于聚合物制备的技术领域,用以解决尼龙分子量和粘度低、聚合温度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将尼龙5X盐溶解配制盐溶液,并加入催化剂进行预聚反应、排出水汽至常压,反应结束后冷却凝固制得预聚物;(2)将预聚物粉碎后洗涤、干燥;(3)将步骤(2)得到的预聚物在一定压力条件下进行保压终聚、排出水汽至常压;(4)采用阶段抽真空方式对步骤(3)得到的聚合物再次进行聚合,得到生物基尼龙5X。本发明制备方法有效避免了产物颜色发黄、发黑等现象,调控合成得到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色泽良好、力学性能优异、粘度高的高性能脂肪族链尼龙5X聚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147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556197.8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12P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CO2合成乙醇的多酶级联反应途径,属于生物催化应用的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目前无高效CO2合成乙醇代谢通路的技术问题。多酶级联反应催化CO2合成乙醇的途径具体包括以CO2为原料,首先通过自主开发的高效甲酸脱氢酶和甲醛脱氢酶将CO2活化为甲醛,然后通过自主构建的人工代谢途径将甲醛转化为乙酰辅酶A,再进一步通过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将乙酰辅酶A合成为乙醇。本发明构建的多酶级联反应途径基于以CO2为原料的第三代生物燃料绿色低碳技术加强科技攻关的背景,将开拓以CO2为原料全链条生物合成乙醇全新技术路线。
-
公开(公告)号:CN1180476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95993.6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C51/43 , C07C51/41 , C07C55/20 , C07C51/42 , C07C209/00 , C07C209/86 , C07C209/84 , C07C2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晶种制备尼龙510盐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癸二酸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形成癸二酸乙醇溶液。将戊二胺缓慢滴入癸二酸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待纯化尼龙盐溶液。将待纯化尼龙盐溶液放置在室温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添加晶种并继续进行搅拌。成盐反应结束后,采用抽滤的方式进行固液分离,并进行洗涤、干燥得到尼龙盐固体。本发明采用降温结晶与添加晶种相耦合的工艺,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尤其可在室温条件下成盐,能耗低。其次,整个成盐过程无需惰性气体保护,也不需要控制反应过程的pH,简便易控。最后,在成盐反应中通过添加晶种的方式进行结晶调控,直接一步从反应原料得到高纯度尼龙510盐晶体,缩短了结晶时间,简化了分离纯化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388165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010634482.1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合成戊二胺的赖氨酸脱羧酶及其应用,包括该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蛋白序列、构建的表达载体和基因工程菌株并在生物基戊二胺合成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基因工程菌,诱导表达赖氨酸脱羧酶,全细胞催化合成戊二胺。本发明开发的新型赖氨酸脱羧酶可实现高浓度赖氨酸盐酸盐100%转化,戊二胺生产强度可达204g/L/h,其活性和催化强度均明显高于现有报道的大肠杆菌CadA及其突变体,有利于高效合成高浓度戊二胺,有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1605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8083.6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29/12 , B01J29/14 , B01J37/02 , C07C209/68 , C07C2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稀土金属改性过渡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合成戊二胺的方法,属于化学合成的技术领域,用以解决化学法脱羧合成戊二胺选择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稀土金属改性过渡金属催化剂是指利用稀土金属对过渡金属催化剂改性;所述过渡金属催化剂为过渡金属负载型分子筛,过渡金属限域在分子筛内作为反应活性中心;稀土金属改性后分子筛载体或者骨架不受影响,过渡金属反应活性中心不变,但催化脱羧反应性能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将赖氨酸或赖氨酸盐、水和稀土金属改性过渡金属催化剂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反应合成戊二胺。本发明所制备催化剂能够促进L‑赖氨酸羧基的定向吸附与活化,提高选择性,高效合成戊二胺。
-
公开(公告)号:CN1171294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90161.X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物基戊二胺废弃物中无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生物基戊二胺废弃物中无机杂质的检测精确度低、消解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步骤:(1)将烘干后的固废样品进行分段式灼烧,对灼烧后的固废残渣研磨、粉碎;(2)将有机酸溶液和无机酸溶液混合配制复配酸类溶剂,将步骤(1)得到的固废残渣溶于复配酸类溶剂中,待固废完全溶解后,加入硝酸溶液进行消解;(3)测定步骤(2)中消解后溶液中无机杂质的含量。本发明利用无机酸/硝酸两次消解作用,极大缩短了固废前处理时间,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857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51106.X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29/12 , B01J37/10 , C07C209/68 , C07C2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包裹金属颗粒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催化合成戊二胺的应用。过渡金属纳米颗粒是脱羧反应的活性位点,以其为催化剂的核心,首先利用分子筛丰富孔道结构对金属纳米颗粒进行限域,得到~1.5 nm尺寸的高分散金属纳米颗粒,防止金属纳米颗粒在反应中团聚;其次利用水热合成结晶方式,在分子筛外层原位生长一层耐酸的硅外壳,防止反应液中无机酸的腐蚀。与单层包裹催化剂性比,本发明的双层包裹催化剂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剂循环5次后赖氨酸转化率80%,戊二胺选择性60%。本发明为化学法赖氨酸脱羧产戊二胺提供了新的工业化机会,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