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4441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354641.3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B7/185 , H04W4/20 , H04W72/04 , H04B7/0408 , H04J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低轨卫星的通信方法,将所述低轨卫星对地面的服务区域分成多个服务区域,所述方法包括:卫星在所有满足最小可视仰角条件且仰角有逐渐增大趋势的服务区域,选择其中仰角最小的服务区域作为凝视服务区域;根据运动的卫星信息,在凝视时间段中动态调整波束使其一直指向所选中的凝视服务区域直至服务区域切换。本发明的服务区域凝视多星协同覆盖方法,解决单星信令/业务波束数量不足以支撑可视服务区无缝覆盖的问题,实现低轨卫星系统对广域服务区域稳定覆盖,降低低轨用户终端的切换频次,提升用户业务服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23291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18043.9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通信的空基用户仿真模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空基用户节点生成模块,用于获取仿真需求并根据仿真需求生成对应类型的用于仿真的多个空基用户并配置空基用户参数;空基用户运动位置生成模块,用于输出空基用户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坐标;空基用户业务状态生成模块,用于基于业务需求模拟不同空基用户在仿真周期内的业务状态变化和业务持续时间;空基用户业务流量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空基用户业务行为生成模块模拟的空基用户的状态变化输出不同空基用户的业务数据流;仿真数据输出模块,用于融合空基用户位置坐标、业务数据流以生成不同空基用户仿真周期内的仿真模拟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262619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0064743.0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波束卫星网络资源分配方法,用于具有灵活通信载荷配置的卫星网络,包括:将卫星网络中的带宽、载波和功率资源平均分配给卫星的每一个波束并调整好每个波束的功率等级以获得卫星网络资源初始分配方案,同时初始化资源调整策略;基于各波束覆盖范围内所有用户的资源需求以及波束当前被分配的网络资源计算每一个波束的资源分配状态及供需差距,并根据所有波束的资源分配状态及供需差距计算卫星网络资源的资源匹配性能指标;对卫星网络资源初始分配方案进行多轮全局预调整,得到多个全局预调整方案;从所有全局预调整方案中选择一个资源匹配性能指标最优的方案并将卫星网络资源按照该方案进行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176986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383260.7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星地协同处理的资源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随机产生波束对应的初始资源分配方案,以随机将该波束覆盖下的部分用户业务分配给星上处理、剩余用户业务分配给地面处理,计算初始综合优化目标值;S2、对初始资源分配方案进行多轮预调整直至满足预设的调整停止条件,保留最小的综合优化目标值对应的资源分配方案;S3、按照最终的资源分配方案将当前波束覆盖下的所有用户业务分配给星上处理或地面处理,并调整用户链路和馈电链路的功率配置。本发明综合了波束覆盖下的业务类型分布、业务QoS保障需求及用户信道质量等,对波束覆盖下的业务进行星地协同处理分配,最大化利用网络资源以获得最小的平均时延和最大吞吐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4951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50743.7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W28/08 , H04W28/24 , H04B7/185 , H04B7/0408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当前卫星网络中多波束蜂窝组网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QoS保障的联合邻波束和跳波束负载均衡的方法,既考虑到了用户的服务质量保障,又利用了相邻波束重叠覆盖区内用户多波束可卸载的特性进行负载均衡,同时还采用跳波束技术解决了波束中心用户无法卸载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了全网波束的丢包率,并提升了全网各波束的有效吞吐。本发明通过有效利用全网的空闲资源,解决用户分布不均带来的资源分配两极化的问题,有效降低网络平均丢包率,提升网络吞吐。
-
公开(公告)号:CN11594102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1375541.3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卫星系统的星上流量处理单元部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获取用户终端的位置、地面站的位置、卫星运动轨迹以及卫星波束覆盖范围;S2、基于步骤S1获取的信息计算用户终端对应的其可接入的所有入口卫星以获取入口卫星信息集合;S3、基于步骤S1获取的信息计算地面站对应的其可接入的所有出口卫星以获取出口卫星信息集合;S4、根据入口卫星信息集合和出口卫星信息集合获得用户终端的流量数据路径信息集合;S5、从路径信息集合中选出各个时间段内使流量数据经入口卫星、出口卫星至地面站传输时延最短的路径并计算原始传输时延;S6、以各个时间段对应的所有最短路径确定各个时间段对应的卫星部署队列并在其上部署流量处理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1811840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65632.1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的路由决策训练系统包括:输入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卫星网络数据构建拓扑图并生成节点属性数据和归一化邻接矩阵;图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节点属性数据和归一化邻接矩阵从所述拓扑图中提取网络特征;强化学习模块,包括选择节点的策略,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特征、已选节点构成的路径、起点、终点、最近一个选择的节点,以及传输时间选择下一个节点;环境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一个节点更新已选择节点集合和所述路径,计算选择所述下一个节点的奖励值和判断路由选择是否结束;以及策略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更新的已选择节点集合、路径和所述奖励值计算累积奖励期望并更新强化学习模块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472261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0409337.2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9/5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采用数值法进行卫星轨道预测的异构并行计算方法,基于CUDA架构的CPU+GPU构成的异构环境,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调用CPU执行采用数值法计算卫星轨道所需的参数初始化,包括初始化轨道计算的环境和计算目标信息、轨道时间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的转化;S2、调用GPU基于CPU初始化的参数、使用数值法并行计算所有卫星的轨道数据。本发明通过将与卫星位置无关的计算过程分离出来由CPU来执行一次运算,并将结果以参数的方式传入GPU进行轨道并行计算,使得摄动力求解过程中减少了大量的重复计算,降低了整个计算过程的计算量,同时也降低了摄动力运算过程并行化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92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464850.2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卫星网络拓扑的分布式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分布式计算平台实现,分布式计算平台包括分布式布置的多个计算节点,且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的多帧卫星网络拓扑信息;将每一帧卫星网络拓扑信息均划分为多个子任务,所述多个子任务包括:轨道计算子任务、终端业务计算子任务、拓扑连接计算子任务、网络拓扑计算子任务;将分布式计算平台的每个计算节点配置为执行一类或多类计算子任务;将不同帧的同类子任务分配给一个对应的计算节点并使计算节点按时隙顺序依次执行以得到不同帧的卫星网络拓扑信息。上述方法有效提高卫星网络拓扑实时分析推演效率,同时实现了端到端的大规模低轨卫星网络拓扑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2506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403428.6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载波监测终端的卫星捕获方法,包括:S1、获取目标轨道上所有卫星星历信息并对其进行解析处理以得到每一卫星的运行轨道;S2、获取所述载波监测终端的坐标信息并进行坐标转换以构建所述载波监测终端的可视区域;S3、基于每一卫星的运行轨道与所述载波监测终端的可视区域计算每一卫星相对于所述载波监测终端的可接入时间段,所有卫星相对于所述载波监测终端的可接入时间段组成可视卫星时间表;S4、所述载波监测终端根据所述可视卫星时间表捕获目标卫星。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案在捕获卫星时无需遍历所有在轨卫星的星历信息以推演所有在轨卫星的当前位置和出现在载波监测终端上空的卫星,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卫星捕获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