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6260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0280601.8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1T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时间分辨、高灵敏度、多谱段响应的X射线测试系统,该系统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可测谱段多、电磁兼容强、信噪比高以及全光纤高带宽的远程传输优势。其具体结构包括光强调制组件、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第一单模光纤、光纤环形器、第二单模光纤、第三单模光纤、光电探测器以及示波器;光强调制组件包括套筒、设置在套筒内的滤波片以及法布里‑波罗腔干涉型半导体;可调谐光纤激光器出射的连续激光通过第一单模光纤、光纤环形器、第二单模光纤入射至法布里‑波罗腔干涉型半导体内;经法布里‑波罗腔干涉型半导体进行光强调整后的激光光束传输至光电探测器进行光电信号转换,最终产生的电信号被示波器接收。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69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00062.5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1B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烧蚀过程结构表面形貌测量方法,解决现有烧蚀形貌的检测手段,存在或检测精度低,或易受干扰,或无法实时测量的问题。方法包括步骤1)使用脉冲激光器发射脉冲激光;柱面镜和扫描振镜对脉冲激光调制为入射片光源;使用偏振分束镜对入射片光源进行偏振选择;使用1/4波片对偏振选择后的入射片光源进行调制;2)采用1/4波片对反射光进行调制;经调制的反射光透过偏振分束镜;使用窄带滤波片对反射光进行滤波;3)对发射的每一个脉冲激光,相机接收滤波后的反射光进行扫描成像,共获得N张图像信息;4)根据每一张图像中条纹与基准条纹间位移量反演推算被测结构的深度信息,利用深度信息反演重构获得被测结构的完整深度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2649834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011544173.1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1T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ICF芯部自发光关键过程的全光固体超快成像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ICF内爆成像方式,存在空分辨率不足、易受核电磁脉冲干扰的问题。该系统包括脉冲光纤激光器、啁啾调节模块、皮秒级同步模块、光纤延迟模块、KB显微模块、DIM及设在DIM腔室内的光纤准直模块、偏振延时模块、皮秒级全光固体超快探测芯片、多分幅成像模块和探测模块;啁啾调节模块对脉冲光纤激光器出射的探针光进行调制;皮秒级同步模块控制光纤延迟模块对调制后的探针光进行延迟;皮秒级全光固体超快探测芯片对KB显微模块形成内爆关键过程的X射线图像进
-
公开(公告)号:CN1163599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30229.6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nventor: 李立 , 李亚晖 , 温珂瑶 , 尚杨 , 杜婉怡 , 岳猛猛 , 王迪 , 李知兵 , 蔡高迪 , 何凯 , 闫欣 , 刘冲 , 张杰 , 姚东 , 高贵龙 , 汪韬 , 田进寿 , 尹飞 , 李鸣
IPC: G01S17/894 , G01S7/4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时间测距系统和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条纹相机的面扫描飞行时间三维成像系统及方法。解决了传统基于单光子探测器件的TOF距离测量分辨率低以及基于条纹相机的线扫描三维成像速度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系统包括照明单元、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同步控制单元;照明单元用于照明待测目标成像区域产生回波信号;信号采集单元包括耦合成像装置、光纤转换装置、光纤传输模块和条纹相机;回波信号经耦合成像装置耦合成像在光纤转换装置进行面阵光纤转换为线阵光纤,再经光纤传输模块送入条纹相机输出条纹图像;条纹图像经数据处理单元处理得到三维图像。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条纹相机的面扫描飞行时间三维成像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3427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56367.4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nventor: 张杰 , 李立 , 温珂瑶 , 高贵龙 , 李知兵 , 尚杨 , 姚东 , 何凯 , 闫欣 , 王迪 , 岳猛猛 , 杜婉怡 , 李亚晖 , 蔡高迪 , 汪韬 , 刘冲 , 尹飞 , 李鸣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空间位置标定方法,为解决目前CT三维重建时采用的空间位置标定方法,均受精度或使用条件复杂限制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X射线空间标定方法、基于残差网络的空间自标定方法,不需要具体的标定物,通过迁移学习的思路,以相似重建对象的数据作为训练集,基于旋转不变性的原理,以一对旋转角度相差180°的投影图为数据输入,空间偏移误差作为输出,通过修改的ResNet50网络,能够实现空间自标定,提高了DR三维重建的精度和效果,误差更小且更加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252564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1527165.6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结结构的拉伸扯离试件,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裂纹铜合金聚氨酯粘结结构拉伸扯离试件制作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未针对铜合金和聚氨酯粘结结构给出拉伸扯离试件的具体结构形式,也未结合铜合金和聚氨酯粘结界面处预制裂纹给出较好的解决途径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预制裂纹铜合金聚氨酯粘结结构拉伸扯离试件制作方法。通过将聚酰亚胺薄膜粘结于铜合金板条的局部区域后,将聚氨酯板条粘结于铜合金板条粘结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上,并在聚氨酯板条和铜合金板条外露的表面上分别粘结上加载板和下加载板,制得含预制裂纹铜合金聚氨酯粘结结构拉伸扯离试件。聚酰亚胺薄膜粘结于铜合金板条的局部区域以模拟预制裂纹。
-
公开(公告)号:CN114674755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210256344.3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激光超声检测模式中激发与检测相对独立,难以实现激发即检测或同轴激发检测,同时检测方法中需要通过更换掩膜、透镜阵列或光纤阵列的方式实现不同阵列线源周期可调,难以实现阵列线源周期连续可调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用于周期可调同轴激光超声检测的光学系统。该系统基于声光衍射和4f成像原理,激发光和探测光同轴入射声光晶体,被声光衍射的激发光在待测样品表面干涉诱导瞬态光栅,同轴入射的探测光被表面瞬态光栅衍射,衍射出的探测光携带了样品超声响应信息,返回4f系统后被分离检出,超声的激发和探测经过同一个4f系统完成,实现同轴激发与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55261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0666558.3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1T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快中子脉冲能谱探测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中子能谱仪无法满足超快中子脉冲皮秒级时间分辨的能谱探测问题。该系统包括同步触发单元、线偏振光发生单元、延迟模块、分束器、参考光单元、探测光单元以及光谱仪。同步触发单元同步触发中子脉冲源和线偏振光发生单元;线偏振光发生单元产生线偏振光L,线偏振光L依次经延迟模块和分束器后,分为第一参考光L1和第一探测光L2;第一参考光L1经参考光单元相位延时π后形成第二参考光L1’;探测光单元包括光纤环形器以及设置在DIM腔室内的普克尔斯晶体和反射镜,第一探测光L2入射至普克尔斯晶体形成偏振状态改变的第二探测光L2’,再与第二参考光L1’发生干涉;光谱仪接收干涉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69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1500062.5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1B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烧蚀过程结构表面形貌测量方法,解决现有烧蚀形貌的检测手段,存在或检测精度低,或易受干扰,或无法实时测量的问题。方法包括步骤1)使用脉冲激光器发射脉冲激光;柱面镜和扫描振镜对脉冲激光调制为入射片光源;使用偏振分束镜对入射片光源进行偏振选择;使用1/4波片对偏振选择后的入射片光源进行调制;2)采用1/4波片对反射光进行调制;经调制的反射光透过偏振分束镜;使用窄带滤波片对反射光进行滤波;3)对发射的每一个脉冲激光,相机接收滤波后的反射光进行扫描成像,共获得N张图像信息;4)根据每一张图像中条纹与基准条纹间位移量反演推算被测结构的深度信息,利用深度信息反演重构获得被测结构的完整深度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262909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1459782.7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F25D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袋,具体涉及一种受激自致冷低温冰盐袋。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冰盐袋存在因采用纺织布对冰、氯化钠进行物理隔离,导致其蓄能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受激自致冷低温冰盐袋。通过水滴封装、盐粒预混等步骤设计了密封型冰盐袋结构,可在不注水、不浸水的条件下快速制备低温条件,解决了多组分化学冰袋使用前需注水或浸水、密封失效风险大的不足;通过短时低温的激发即可实现自致冷,避免多组分化学冰袋深度蓄冷耗时长,导致日常使用保障难的问题;利用氯化钠和冰的混合物的相变机制实现深度蓄冷,蓄冷能力优于传统水基冰袋,材料成本低于多组分化学冰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