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15405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376469.0
申请日:2013-08-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A61M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人工肝的可变换流向的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包含带搅拌桨的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装载包埋有肝细胞的微胶囊。由于微胶囊比重与水接近,在搅拌作用下,很容易形成混悬状态,从而能在较高流速的连续灌流操作条件下,实现微胶囊与液体充分混合,同时促进固液传质,保证微胶囊内肝细胞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与活性物质的高效释放。此外,为了避免长时间单向灌流可能出现的微胶囊或碎片堵塞滤网的情况,反应器进出口端分别设有电磁阀和蠕动泵,能实现流向转换,达到反冲的效果,避免管路堵塞,保持反应器内固液混合均匀。本发明能在较大的固液比、较高的灌流流速及较高的细胞密度条件下实现良好的固液混合和物质交换,有效避免灌注死腔和无效灌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肝的治疗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20787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210234149.7
申请日:2012-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A61M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两个循环通路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包含装载有微囊化肝细胞的往复式生物反应器,血浆分离器,储血池,血液透析器,膜式氧合器。血液先后经血浆分离器、血液透析器,进入储血池,经由蠕动泵,进入生物反应器,有效地解决了人体对血液体外高流速循环的不耐受性与生物人工肝血浆高通过率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生物人工肝通路采用往复式流向变动,实现反冲及提高混合效果,能有效减少微胶囊在反应器一端筛网堆积造成的流动阻塞,降低反应器内压力以及减少持续施压造成的微胶囊破损,同时能在高流速及高肝细胞密度条件下实现较好的物质混合,肝衰竭血浆能与肝细胞充分接触,有效避免灌注死腔和无效灌注,较少剪切损伤,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肝的治疗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41540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376469.0
申请日:2013-08-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A61M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1/1698 , A61M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人工肝的可变换流向的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包含带搅拌桨的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装载包埋有肝细胞的微胶囊。由于微胶囊比重与水接近,在搅拌作用下,很容易形成混悬状态,从而能在较高流速的连续灌流操作条件下,实现微胶囊与液体充分混合,同时促进固液传质,保证微胶囊内肝细胞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与活性物质的高效释放。此外,为了避免长时间单向灌流可能出现的微胶囊或碎片堵塞滤网的情况,反应器进出口端分别设有电磁阀和蠕动泵,能实现流向转换,达到反冲的效果,避免管路堵塞,保持反应器内固液混合均匀。本发明能在较大的固液比、较高的灌流流速及较高的细胞密度条件下实现良好的固液混合和物质交换,有效避免灌注死腔和无效灌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肝的治疗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051354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910219621.8
申请日:2009-1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微胶囊,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封有丝状支架的微胶囊及其制备和应用,在传统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或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内包封有丝状支架,形成一种相互连通的、无规则的、网格状空间结构,将微胶囊内腔通过固态支架分割成体积更小的腔室。在传统的微胶囊内,细胞聚集并生长形成较大的细胞团,由于细胞团内物质传递的限制,导致细胞出现坏死。本发明制备的微胶囊内的支架可以为细胞提供附着作用,并改善微囊内细胞的生长分布趋势,使细胞在微囊内聚集形成多个细胞聚集体,既改善了营养物质传递,又满足了细胞的类组织化三维培养。
-
公开(公告)号:CN102101037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10265451.7
申请日:2009-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5036 , A61K9/5052 , A61K2035/128 , B01J1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微胶囊,特别是涉及一种海藻酸盐/ε-聚赖氨酸/海藻酸盐生物微胶囊(ε-APA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高聚合多价阳离子态的ε-聚赖氨酸,可与带有阴离子的物质有强的静电作用力,基于这一特性,将ε-聚赖氨酸用作微囊膜材料,在海藻酸盐微胶囊外做成缓释性能的包被膜,来改变生物微胶囊的通透性、免疫隔离性,将ε-APA微胶囊用于细胞移植、细胞培养、药物释放等生物医学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21793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1411764.4
申请日:2018-1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8B3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柑橘果胶的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分子量分布单一、易于工业化生产的小分子柑橘果胶的制备方法;其技术要点是:(1)果胶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2)果胶溶液离心去除不溶性杂质;(3)果胶溶液微滤法分离;(4)果胶溶液加入果胶酶进行酶解;(5)酶解结束后超滤法分离;(6)果胶溶液减圧蒸馏浓缩成浓溶液,然加入无水乙醇沉淀;(7)果胶沉淀常压干燥。
-
公开(公告)号:CN11121470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1411726.9
申请日:2018-1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iPS来源心肌细胞复合补片,此心肌补片由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底膜,以及附着于基底膜一侧或二侧表面上的由iPS细胞分化产生的心肌细胞层所构成,具有与心肌组织相似的组成、结构及功能。本发明还提供上述iPS来源心肌细胞复合补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所制备的复合补片生物活性高,强度好,可贴附在心脏受损部位,促进受损心肌组织的修复。本发明克服了已有技术的缺陷,在再生医学领域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10205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711159636.0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8B3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的果胶纯化方法,其技术要点是:(1)果胶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2)果胶溶液进行微滤膜过滤;(3)过滤后的果胶溶液中加入碱性氧化铝吸附剂进行吸附;吸附结束后依次经过离心和过滤去除吸附剂;(4)果胶溶液中加入1M的HCl溶液调节,快速搅拌将凝胶打碎,并进行凝胶清洗;清洗结束后减压抽滤去除水分,加入NaOH溶液调pH溶解凝胶形成浓溶液;(5)果胶溶液加入无水乙醇进行沉淀;(6)果胶沉淀进行常压干燥。
-
公开(公告)号:CN108066777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1011872.3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靶向核磁共振-荧光超分子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和应用,该造影剂由水溶性的高分子骨架材料经过具有特异性结合功能的分子修饰后,与相应的配体分子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纳米粒,其中配体分子修饰有成像功能的顺磁性物质以及近红外荧光染料。此种超分子成像造影剂能够靶向高表达特异性受体的肿瘤细胞,并具有核磁共振、荧光双重成像功能,可用于肿瘤切除手术术中的荧光引导定位及术后的核磁共振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066765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1011883.1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A61K47/04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粒体靶向硅纳米药物递送载体的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工业化生产前途的硅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制备的新工艺和新方法,其技术要点为:硅烷水溶液作为水相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由曲拉通X-100、烷烃、醇类和致孔剂组成的油相中形成油包水反相微乳液,稳定一段时间后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和氨水触发聚合反应,丙酮终止反应获得硅纳米粒,再将硅纳米粒加入到乙酸溶液中去除致孔剂,即得介孔硅纳米粒。制备的硅纳米粒具有中空或实心结构,粒径为20-100nm,外壳介孔直径为1-10nm。该纳米粒还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可以自发聚集到线粒体内,能够为线粒体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平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