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7872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75216.1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1B32/33 , C01B32/348 , C01B32/184 , H01G11/32 , H01G11/36 , H01G1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制备方法,通过强碱弱酸盐对褐煤进行萃取,萃取后的液相产物经过水热、活化、酸洗、干燥,得到褐煤基类石墨烯。通过调控混合溶液的种类、浓度、水热温度和时间、活化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实现对褐煤基类石墨烯形貌的调控。将褐煤基类石墨烯、乙炔黑、聚四氟乙烯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涂板、干燥得到褐煤基类石墨烯储能电极,该电极具有较高的比电容、优异的倍率性能和稳定的循环性能,在储能电极材料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研发前景。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原料为成本低廉的褐煤,能大幅降低类石墨烯材料的制造成本,有利于该材料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44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26523.X
申请日:2014-10-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3/22
Abstract: 一种基于非岩相活性组分的煤黏结性评价方法,属于煤黏结性评价方法。步骤为:(1)基于萃取与反萃取的温和化煤族组分分离方法,获得煤重质组、密中质组和疏中质组,三族组分含量记作EH、EO和EI;(2)按GB/T 5447-1997分别测定原煤、重质组、密中质组和疏中质组的黏结指数G、GH、GI和GO;(3)将上述结果代入指定公式得两个评价煤中有黏结性的活性组分含量和质量的新指标——疏密比(OIP)和活惰比(AIP);(4)将原煤的黏结指数G与疏密比(OIP)和活惰比(AIP)进行关联。优点:克服了现有的煤黏结性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如只反映煤在黏结性质上的综合表象而不能反映煤组成结构核心本质等,使煤黏结性评价更准确、更合理和更有说服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819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10319334.0
申请日:2013-07-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10C3/08
Abstract: 一种基于源质的煤基碳质中间相制备方法,属于碳质中间相的制备方法。步骤为:(1)以源质即沥青质族组分为原料;(2)向源质中加入比例为2-8mL/g的溶剂A,室温下制备源质的溶胶;(3)以温度20-100℃、相对湿度10-50%的空气为介质,按流速0.1-2m/s对溶胶干燥3-100小时,制备微观下呈50-600nm类球体的片状源质;(4)将片状源质研磨到200-100目,以自然堆放或压制成型的方式放至高温炭化炉,以流速为100~600cm3/min的氮气为惰性气,在升温速率2~8℃/min下升温至430~460℃,恒温1~6h;然后停止加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自然降温至300℃以下,再冷却至室温,即制得碳质中间相。优点:(1)原料来源简单、成本低廉。(2)方法简单,不需密闭加压设备,节约成本。(3)可溶性中间相含量可达到41.3%。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81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19334.0
申请日:2013-07-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10C3/08
Abstract: 一种基于源质的煤基碳质中间相制备方法,属于碳质中间相的制备方法。步骤为:(1)以源质即沥青质族组分为原料;(2)向源质中加入比例为2-8mL/g的溶剂A,室温下制备源质的溶胶;(3)以温度20-100℃、相对湿度10-50%的空气为介质,按流速0.1-2m/s对溶胶干燥3-100小时,制备微观下呈50-600nm类球体的片状源质;(4)将片状源质研磨到200-100目,以自然堆放或压制成型的方式放至高温炭化炉,以流速为100~600cm3/min的氮气为惰性气,在升温速率2~8℃/min下升温至430~460℃,恒温1~6h;然后停止加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自然降温至300℃以下,再冷却至室温,即制得碳质中间相。优点:(1)原料来源简单、成本低廉。(2)方法简单,不需密闭加压设备,节约成本。(3)可溶性中间相含量可达到41.3%。
-
公开(公告)号:CN10243199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02948.9
申请日:2011-10-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1B31/02
Abstract: 一种基于煤中精煤族组分制备泡沫炭的方法,属于煤化工和炭素材料技术领域。将研磨过的精煤族组分,放入炭化炉中;通入氮气,以1-10℃/min升温至400-700℃,恒温0.5-3h;再以0.5-5℃/min升温至900-1200℃,恒温0-3h,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泡沫炭材料;然后将制备得到的泡沫炭材料放入石墨化炉中,以0.5-30℃/min升温至2000-3000℃,恒温0-2h,制备得到石墨化泡沫炭。本发明利用精煤族组分易形成均匀多孔状疏松团聚体大颗粒结构的能力,在惰性气氛保护下,经过程序控制升温制得泡沫炭材料,将炭化后的泡沫炭材料进行石墨化处理,得到泡沫炭产品。其方法简单,不需密闭加压设备,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125810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110025501.1
申请日:2011-01-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重组族组分制备煤基复合炭膜的方法,属于复合炭膜的方法。该方法以萃余煤和粘结组分两大族组分为原料,其中的粘结组分在本发明中名称为沥青质组分;以萃余煤为支撑体、沥青质组分为涂覆液制备复合炭膜,共用三大步骤完成,为:1、煤基复合炭膜支撑体的制备;2、配置沥青质膜液;3、重组族组分煤基复合炭膜的制备。优点是:(1)提供了一种制备炭膜的新型材料,大幅度减低了制备炭膜的原料成本;(2)利用萃余煤和沥青质组分不同的性质特征,制备得到重组族组分煤基复合炭膜,实现了对煤族组分的高效合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35328B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0810019409.2
申请日:2008-01-0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秦志宏
Abstract: 一种煤全组分族分离的温和化工艺,属于煤的分离工艺。将原煤与溶剂A和溶剂B的混合溶剂混合、萃取,分离出固相组分,经干燥得萃余煤;分离出的液相加入溶剂C反萃取,有固体物析出;将固、液分离出的固相组分经洗涤后得超纯煤I;分离出的液体物质静置、分层;将其中一个分层的液体分离并循环使用,残留液体反萃取有固态物质,干燥后为粘结组分;另一个分层液体进入粗膜分离器,分离出的固体物质干燥后得超纯煤II;经细膜分离器,膜分离后的固体物质经干燥后得超微矿物;细膜分离器的液体经常压精馏塔,分离出溶剂C、溶剂B和溶剂A重复使用,残渣为轻质组分。该工艺设备简单,过程温和,控制容易,溶剂循环使用,成本低廉,将煤分离成六种物质,对煤各族组分展开不同的加工和转化,提高煤的价值、使用价值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68031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90576.7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B01J20/32 , C02F1/28 , C02F1/30 , C02F1/74 , C02F1/72 , B01D11/02 , B01D11/04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煤基多级孔薄膜泡沫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复合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煤样分离,得到疏中质组;将疏中质组压制成块体;将压制成块体的疏中质组置入管式炉内,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炭化处理,并自然降温至室温,以得到泡沫炭;将泡沫炭置入高温管式活化炉中进行活化,活化气体为水蒸气或者CO2,活化温度为700oC~950 oC,活化时间为10min~120min;采用二氧化钛悬浊液对多级孔薄膜泡沫炭进行浸渍处理;对浸渍处理后的多级孔薄膜泡沫炭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制备的复合材料能有效发挥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解效率高、循环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383934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610803988.4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炼焦配煤方法,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将n个测试煤样按多个配煤比例配成多种配合煤,根据配合比例及每个测试煤样的重质组收率YHC、密中质组收率YDMC、疏中质组收率YLMC、挥发分产率Vdaf、灰分产率Ad、第一相对峰面积I1和第二相对峰面积I2,分别计算配合煤的重质组收率YHC′、密中质组收率YDMC′、疏中质组收率YLMC′、挥发分产率Vdaf′、灰分产率Ad′、第一相对峰面积I1′和第二相对峰面积I2′,称为配合煤的技术指标组;利用Matlab软件构建配合煤的技术指标组与配合煤对应的焦炭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以便确定焦炭质量预测模型。该方法可以为焦炭生产者节省人力和物力,降低炼焦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430145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610804693.9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和多孔碳材料的应用,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包括:将煤样分离,得到疏中质组和密中质组;将疏中质组与密中质组混合均匀后浸渍涂抹在载体上,并进行第一干燥处理,得到第一样品;将第一样品放入第一溶剂中浸泡20min~60min,然后进行第二干燥处理,得到第二样品;将第二样品放入管式炉内,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第一炭化处理,并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少孔碳材料;将少孔碳材料在第二溶剂中浸泡1h~3h,然后进行第三干燥处理,以便得到干燥的少孔碳材料;将干燥的少孔碳材料返回放入管式炉内,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第二炭化处理,并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多孔碳材料。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制备的多孔碳材料能量密度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