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浓度检测装置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5748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061480.2

    申请日:2017-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氢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底壁、外周壁、挡板、内周壁、顶壁、气液分离腔、环形气腔、泄压腔,泄压腔、环形气腔以及气液分离腔相互隔离,底壁具有与气液分离腔连通的进气孔;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穿设在挡板上,以使导气管的一端与气液分离腔连通,导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内周壁和外周壁;测试机构,测试机构设置在壳体的外周壁上;汇管机构,汇管机构与环形气腔连通;泄压管,泄压管将泄压腔和汇管机构连通。本发明可以通过该检测仪装置在录取硫化氢浓度时,一是实现密闭检测,提高油井硫化氢浓度检测的准确率;二是处理检测后的混合气体,杜绝操作人员硫化氢中毒;三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一种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分层注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2288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380489.5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分层注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稠油油藏特性将油层沿纵向划分出多个子油层;S2、将生产井和注汽井按照井网结构进行布置;S3、向注汽井中下入笼统注汽管柱,向生产井中下入分层生产管柱;S4、向笼统注汽管柱内注入蒸汽,并实时监测生产井的测井数据,根据测井数据判断生产井是否存在汽窜现象;若无汽窜现象,则继续进行笼统开采;否则,确定存在汽窜现象的子油层所在层位,并将存在汽窜现象的子油层所在层位对应的常开滑套开关关闭,实现分层注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蒸汽热能,减少不同层位部井需求,降低生产井作业成本,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降低蒸汽驱开发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硫化氢浓度检测装置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57481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711061480.2

    申请日:2017-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氢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底壁、外周壁、挡板、内周壁、顶壁、气液分离腔、环形气腔、泄压腔,泄压腔、环形气腔以及气液分离腔相互隔离,底壁具有与气液分离腔连通的进气孔;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穿设在挡板上,以使导气管的一端与气液分离腔连通,导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内周壁和外周壁;测试机构,测试机构设置在壳体的外周壁上;汇管机构,汇管机构与环形气腔连通;泄压管,泄压管将泄压腔和汇管机构连通。本发明可以通过该检测仪装置在录取硫化氢浓度时,一是实现密闭检测,提高油井硫化氢浓度检测的准确率;二是处理检测后的混合气体,杜绝操作人员硫化氢中毒;三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磨铣装置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686647U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721411007.8

    申请日:2017-10-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磨铣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上端能与外部管柱相连接;第二筒体;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的下端相连接;磨铣件,其设置于第二筒体的侧壁外且位于第一筒体的下方,磨铣件能沿第二筒体的径向移动,磨铣件具有朝向上侧的磨铣面;移动件,其设置于第二筒体上;移动件能沿第二筒体的轴向移动以能与磨铣件相抵且使磨铣面径向向外移动;启动装置,启动装置用于触发移动件的移动;第二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孔,贯通孔内穿设有支撑件,磨铣件设置于支撑件的外端上,支撑件能沿第二筒体的径向移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避免磨铣跑偏的磨铣装置。

    油井硫化氢检测辅助装置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941504U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20853025.0

    申请日:2016-08-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油井硫化氢检测辅助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的装置主体,两端开口分别为装置主体入口和装置主体出口,装置主体中靠近装置主体入口处固定设置有能连通装置主体入口和装置主体出口的阻液排气伞,装置主体出口处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硫化氢检测仪、且与装置主体连通的测试工作筒。该油井硫化氢检测辅助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准确率低、安全性差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该油井硫化氢检测辅助装置有效提高油井硫化氢检测准确率,提高检测过程安全性,降低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