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9943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28922.1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类酞菁聚合物碳化衍生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空气电极及燃料电池。本发明提供的类酞菁聚合物碳化衍生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3,4,9,10‑苝四甲酸二酐、尿素、锌盐化合物、铁盐化合物和催化剂混合后,升温进行反应,形成类酞菁聚合物;b)对所述类酞菁聚合物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类酞菁聚合物碳化衍生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氧还原催化剂具有高效的氧还原性能,能够有效提高氧还原电化学反应的半波电位和电池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0049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1323459.1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孔微孔分级结构碳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介孔微孔分级结构碳同时具有介孔和微孔两种孔道类型,以具有介孔微孔分级结构的分子筛作为模板,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获得。与传统的多孔碳材料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只需要中低温(350‑550℃)和中低压(200‑600torr)的相对温和条件,极大降低了碳的非催化沉积,提高了碳材料的质量。另外,所述介孔微孔分级结构碳结合了介孔和微孔的优势,在保留了微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其优势的同时,引入了介孔孔道,解决了单一微孔碳扩散距离短、传质阻力大的缺陷,便利了物料在孔道内的扩散、传输,在储能、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456511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190580.6
申请日:2012-06-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一种ZnO纳米棒/TiO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后嵌入法制备ZnO纳米棒/TiO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由导电玻璃、TiO2纳米颗粒多孔薄膜以及ZnO纳米棒三部分组成。根据本发明制备的ZnO纳米棒/TiO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能够提高电子收集效率,与现有的TiO2薄膜相比,转换效率提高了6.5%。同时,该复合薄膜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426639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210396662.6
申请日:2012-10-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一种低密度ZnO微米棒阵列/TiO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在导电玻璃上生长低密度ZnO微米棒阵列,然后将TiO2纳米颗粒印刷到ZnO微米棒阵列中。该复合薄膜由导电玻璃、ZnO微米棒阵列和TiO2纳米颗粒三部分组成。根据本发明制备的低密度ZnO微米棒阵列/TiO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能够有效降低电荷复合,提高电子收集效率。与现有的TiO2薄膜相比,转换效率提高了18%。同时,该复合薄膜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426639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210396662.6
申请日:2012-10-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一种低密度ZnO微米棒阵列/TiO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在导电玻璃上生长低密度ZnO微米棒阵列,然后将TiO2纳米颗粒印刷到ZnO微米棒阵列中。该复合薄膜由导电玻璃、ZnO微米棒阵列和TiO2纳米颗粒三部分组成。根据本发明制备的低密度ZnO微米棒阵列/TiO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能够有效降低电荷复合,提高电子收集效率。与现有的TiO2薄膜相比,转换效率提高了18%。同时,该复合薄膜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93668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580818.0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H01M4/04 , H01M4/1391 , H01M4/36 , H01M4/50 , H01M4/58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提供的一种制备氧化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并且利用本方法所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珠帘状的新型结构;通过水热法制备出均匀且细长的二氧化锰纳米线,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包覆一层均匀的碳层。该制备方法主要通过二氧化锰的热力学还原性引起的碳热还原,使得二氧化锰逐渐被乙炔还原成氧化锰,同时形成一层均匀的碳层包覆。与其他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条件温和、合成温度低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06273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15739.3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备有序介孔碳的新方法,以实现一步合成有序介孔碳。通过激活Al离子活性位点,使用合适的温度和通入的乙炔气体浓度直接沉积碳,刻蚀掉模板后得到有序介孔碳。合成的有序介孔碳由二维六角形的碳棒堆积而成。该发明能够缩短合成时间、减少用料、减少成本、方法简单易操作、无污染。本发明可以推广至其他有序介孔碳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80049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323459.1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孔微孔分级结构碳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介孔微孔分级结构碳同时具有介孔和微孔两种孔道类型,以具有介孔微孔分级结构的分子筛作为模板,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获得。与传统的多孔碳材料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只需要中低温(350‑550℃)和中低压(200‑600torr)的相对温和条件,极大降低了碳的非催化沉积,提高了碳材料的质量。另外,所述介孔微孔分级结构碳结合了介孔和微孔的优势,在保留了微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其优势的同时,引入了介孔孔道,解决了单一微孔碳扩散距离短、传质阻力大的缺陷,便利了物料在孔道内的扩散、传输,在储能、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53860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268695.X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H01G9/2031
Abstract: 一种疏松结构二氧化钛薄膜。其特征是通过高温热分解去除混合薄膜中的活性炭成分而获得疏松结构二氧化钛薄膜。首先配制二氧化钛和活性炭的混合浆料,然后在基底上制作二氧化钛和活性炭的混合薄膜,最后高温去除混合薄膜中的活性炭成分而获得疏松结构二氧化钛薄膜。根据本发明制备的疏松结构二氧化钛薄膜能够有效提高二氧化钛薄膜的孔隙率,提高电解液在二氧化钛薄膜中的流通速度,可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