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703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95059.9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卫星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nSAR地表形变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SAR卫星升轨时对目标地表区域拍摄的第一SAR图像和SAR卫星降轨时对目标地表区域拍摄的第二SAR图像;根据SAR图像中像素格栅的地面单元的卫星视线与地面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对像素格栅进行筛选获得SAR图像中的可信像素格栅;将第一SAR图像和第二SAR图像中的可信像素格栅进行融合,获得目标地表区域的融合SAR图像;将融合SAR图像输入地表形变监测模型获得目标地表区域的地表形变监测结果。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InSAR技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形变监测精确度和数据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2770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19614.9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风机振动及冲刷试验的非接触式动态量测系统,实现了复杂海洋荷载作用下各类介质运动精确测量。通过大功率无频闪光源对非接触式动态量测系统进行补光以保证高速相机的拍摄效果。采用固定式靶点、高亮悬浮球、混合彩色砂分别标记风机结构、海水和桩周土。该非接触式动态量测系统采用高速相机进行拍照,监测相机视野内所有被标记物体的运动特征,最后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得到风机结构振动特征、波浪及潮流的水动力特征、桩周土的冲刷及悬浮迁移的动态特征等。
-
公开(公告)号:CN11298227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62744.3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上风机复杂荷载模拟的非接触式变频加载系统,包括模型槽、造波机、潜水泵、风机以及电磁加载系统;本发明基于非接触加载原理,设计了电磁式变频控制系统模拟风荷载的作用,实现了荷载施加系统与风机结构的完全分离;采用造波机上下运动产生不同波长和波高的波浪;采用潜水泵形成压力差并将水排入出水池,打开模型箱底部阀门,在模型内部形成循环水流,可模拟潮流对风机基础的作用。上述系统可单独模拟风、波浪、潮流荷载,也可对耦合工况进行同步或异步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9294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42516.4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111/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岩土体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裂隙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步骤:根据拟建模的边坡模型尺寸确定其最小外接矩形,生成抗拉强度随机场;基于裂隙随机扩展算法,在最小外接矩形范围内生成随机裂隙模型;将裂隙模型覆盖到边坡模型区域中生成裂隙边坡模型;将裂隙边坡模型和参数随机场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中,划分网格并设置边界条件与荷载步;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计算,获得裂隙边坡的破坏模式和安全系数。本发明通过结合随机场理论、裂隙随机扩展算法与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岩土体天然条件下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克服传统裂隙边坡模型中以人工手绘或随机交叉直线简化裂隙形态的问题,提高了裂隙边坡建模和计算结果的真实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6860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89268.1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321 , G06N7/01 , G06N3/0464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卷积双层粒子滤波的滑坡块体运动状态的预测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滑坡块体划分:基于滑坡监测数据,根据滑坡不同块体在同一时刻运动趋势不同,使用聚类思想对滑坡块体进行划分,整合划分后块体内多个监测点信息;S2、滑坡块体运动状态表达:通过粒子群优化策略寻找滑坡块体运动轨迹的全局最优解,将同一滑坡块体不同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转换为滑坡块体的六自由度,滑坡块体的六自由度分别为滑坡块体的三轴位移和三轴旋转;S3、滑坡运动状态预测:以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月降雨量和滑坡块体上月的六自由度为输入,使用拟合函数构建观测方程,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方程,来分析滑坡块体当前时刻的运动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98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82583.2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1N3/24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饱和土小应变刚度预测方法。本发明适用于岩土工程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饱和土小应变刚度预测方法。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饱和土小应变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粘土试样的饱和土最大小应变剪切模量Gmax(0,p')、无围压影响下的梯度系数和衰减系数AG;根据非饱和土最大小应变剪切模量预测模型,预测非饱和土的最大小应变剪切模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65764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831308.X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海上风机吸力桶基础抗拔性能的过滤层装置及安装方法,包括包括土工织物套、柔性框架、滤芯、及土工织物垫层,此外在吸力桶基础上还设有限位器。限位器用于安装时在吸力桶内支撑过滤层装置。过滤层装置组装时,需要首先在柔性框架内首先铺设一层土工织物垫层,然后在土工织物垫层上加装滤芯,最后将土工织物套加装在柔性框架外侧,形成一个完整的过滤层装置。本发明的过滤层装置用于海上风机多桶导管架基础,用于过滤吸力桶上拔过程中海床土成分,避免土体渗流引起的桶内土体液化,对吸力桶承载力造成削减。本发明的限位器安装方法使过滤层装置跟随吸力桶一起布放,有效的提高了安装的准确性与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15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084616.2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机基础非接触式加载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单桩模型、电磁发生模块以及电磁响应模块;试验箱内部装载有试验土,底部设有排水阀门;单桩模型为半圆环体的半桩,半桩的平面竖直地紧贴试验箱的正面内壁;电磁发生模块包括安装在试验箱正面内壁上且靠近单桩模型侧面的滑轨、滑动连接于滑轨的电磁铁以及与电磁铁电连接的任意波形发生器,滑轨垂直于单桩模型;电磁响应模块包括位于单桩模型内部的拉压测力计以及连接于拉压测力计并位于单桩模型侧面的铁块,铁块正对电磁铁的吸力面。本发明不仅可以形成不同波形的非接触式荷载模拟试验,而且可以分别或同时模拟风荷载与波浪荷载。整个试验装置尺寸小,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7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16696.8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N3/084 , G06Q10/04 , G06Q50/0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的快速智能预测方法。该智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蒙特卡洛算法随机生成不同软土地层小应变硬化(HSS)模型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进行基坑开挖过程的模拟,得到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深基坑变形情况;将土体HSS模型参数以及基坑围护结构的最大侧移、坑外地表最大沉降和围护墙朝向坑内的最大正弯矩汇总至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数据库中;引入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建立起软土地区HSS模型参数与深基坑变形的关系,实现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的快速智能预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蒙特卡洛算法与ANN算法结合的基坑变形预测方法,可实现大量基坑变形数据的模拟与处理,为实际工程快速预测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提供了有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61894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08249.0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典型单元试验的大尺度非均匀地层渗透参数模拟方法,通过在区域内取样区块并设置偶极泵,利用取样区块读取的水头数据,计算出该区域的渗透系数空间分布,并根据该局部分布,在利用克里金插值得到整个区域的渗透系数分布。相较于传统通过钻孔取土和室内试验测定土样的渗透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以较低成本,更为高效地模拟整个地层的渗透系数,为模拟大尺度下非均匀地层渗透参数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