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254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1087721.0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对高盐水深部地质封存的动静态结合监测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对高盐废水目标储层进行地质勘查;以高盐废水封存井的圆心为所述监测体系的圆心,在地表铺设微地震探头,若干个微地震探头排成一条半径直线,若干条半径直线围绕圆心呈辐射状分布;以圆心为基准,以第一半径对应的圆弧线为分界线,对地表进行划分,圆心至分界线的区域为内流动区,分界线至半径直线的末端的区域为外流动区,半径直线末端以外的区域为远度流动区;内流动区内,沿着从圆心到分界线的方向,同一条半径直线上相邻的两个微地震探头的间距逐渐减小;外流动区内,同一条半径直线上相邻的两个微地震探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两个半径直线之间均埋设电磁探头。
-
公开(公告)号:CN11837539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823376.6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灌注及监测井系统的钻井方法,包括:对二氧化碳目标储层进行地质勘察;钻设灌注主井,灌注主井的底部延伸到目标储层内部,并进行射孔;以灌注主井的底端为起点,沿着水平方向钻进若干个灌注分井,并以该起点为圆心呈辐射状分布,对灌注分井射孔并设置监测探头;利用上述圆心,以第一半径对应的圆弧线为分界线,将目标储层由内至外划分为内扩散区、外扩散区,灌注分井末端以外的储层为远度扩散区;内扩散区内相邻灌注分井之间设置内连接井;沿着从圆心到分界线的方向,各个内连接井与圆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分界线和外扩散区内设置若干圈外连接井,沿着从分界线到灌注分井末端的方向,每圈外连接井的内径逐渐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1651947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30259.6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串联谐振的煤矿回采工作面稳定性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顶部与加压系统连接,侧板底部与底板连接,加压系统能够对上覆岩板施加压力;所述的伸缩式支撑板系统可以受动力系统控制而产生位移,所述的支撑座位于支撑板和伸缩式支撑板系统下部,起支撑作用,所述的水箱底部有管路连接侧板与上覆岩板之间的空隙,能够向空隙注水,模拟上覆岩层透水情况,进水流量计能够控制进水量并实时监测进水流速,所述的底板下部设有排水口;所述的上覆岩板侧壁与串联谐振系统之间夹有侧板,所述的串联谐振系统能够通过实时测量岩板电阻率分布实现对裂缝的监测,最终实现对模拟回采工作面稳定性的定量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87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30143.2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导率的煤矿回采工作面稳定性模拟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需要模拟的煤矿回采工作面顶部上覆岩层种类、堆叠次序及上覆岩层压力;在现场取回岩样,加工成岩板并烘干;将岩板按堆叠顺序堆叠至闭合的平板上;开启电导率测量系统,加压系统给活动顶板施加上覆岩层压力;开启平板抽移系统,控制动力轮旋转,缓慢使平板水平抽出,观测上覆岩板电导率分布随平板位移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基于电导率分布结果,计算回采工作面稳定性系数;改变上覆岩层压力、上覆岩层种类、堆叠次序、采空程度条件、上覆岩板浸水时间,重复上述步骤,实现了不同参数条件对回采工作面稳定性系数的定量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0593787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78002.0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IPC: E21B21/0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钻井泥浆净化装置及方法,该钻井泥浆净化装置包括:储浆罐和滤料层;储浆罐的顶端与进浆管相连,滤料层呈中空的柱体结构,滤料层横置设于储浆罐的内部且两端与储浆罐的两个相对内侧壁对应相连,滤料层的端部与出浆管相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井泥浆净化装置及方法,利用滤料层对泥浆进行过滤净化,且设置滤料层为中空柱体结构,可巧妙的在储浆罐内部分隔出两个空间,既可保证进入滤料层内部的泥浆均是经过过滤的,又可不用占据储浆罐的整个截面,从而便于过滤出的岩屑等杂质顺利下落排出,降低维护频率;该净化装置简易可靠、净化效果良好、加工运输以及使用的成本较低,可大大节省钻井成本,提高钻井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67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0749982.9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试验台的自动铺设装置、系统及其方法,属于相似材料模拟技术领域。其中,自动铺设装置包括集成料斗、滑动机构、气缸、铲平夯实机构以及总控制台,集成料斗在滑动机构的作用下可水平滑动,从而实现对相似模拟材料的铺设,通过在气缸的端部连接铰接板,在铰接板上连接挡板,通过控制气缸向出料口方向的推进与推出来控制出料口的出料速度;铲平夯实机构包括铲平夯实板和安装结构,通过安装结构来调节铲平夯实板的高度,以使其保证相似模拟材料的平整性。本发明可以实现相似材料的自动搅拌、自动上料和自动铺设,在保证全自动铺设及铺设平整的前提下,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提高了实验准确性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65092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27236.4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部地质封存与地热资源协同利用的钻井系统,包括封存井、观测井和压缩机,封存井和观测井的底部都处于深部地层内,封存井井壁的下部设有若干个注入孔,用于将封存井内的液体注入深部地层;观测井井壁的下部设有若干个通孔,使得深部地层的液体能进入观测井;封存井的上部设有制冷循环单元,制冷循环单元的制冷循环管道的进口和出口都连接压缩机,使得制冷介质沿着制冷循环管道进入封存井内,与进入封存井的待封存液体进行换热,制冷介质冷却后返回压缩机;观测井内设有制热循环单元,制热循环单元的制热循环管道的进口和出口都连接压缩机,使得制热介质沿着制热循环管道进入观测井的底部,吸收地热后返回压缩机。
-
公开(公告)号:CN11653967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30306.7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导率的煤矿回采工作面稳定性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顶部与加压系统连接,加压系统下部通过轴与活动顶板连接,能够控制活动顶板垂向运动,所述的平板能够被平板抽移系统带动的动力轮牵引而产生水平位移,其水平位移的距离和速度通过平板抽移系统控制,所述的支撑座顶部设有定滑轮,能够支撑平板,所述的上覆岩板侧壁设有多个电导率测量系统,能够测量上覆岩板电导率分布,破裂岩石产生裂隙,电导率分布发生改变,实现对岩板破裂的实时监测,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实时计算、记录、显示及输出电导率分布,通过判断抽离距离与回采工作面稳定性系数的关系,最终达到煤矿回采工作面稳定性模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4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30209.8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串联谐振的煤矿回采工作面稳定性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需要模拟的煤矿回采工作面顶部上覆岩层种类、堆叠次序及上覆岩层压力;在现场取样并制样烘干;按次序堆叠进装置中的支撑板及伸缩式支撑板系统上部;开启加压系统,通过轴给活动顶板施加上覆岩层压力,开启动力系统,控制伸缩式支撑板系统向左缓慢收回,观测电阻率分布突变情况,计算裂缝条数,计算并记录回采工作面稳定性系数随伸缩式支撑板系统收回的长度的变化关系;改变给定条件参数,重复上述步骤,分析不同参数下,回采工作面稳定性系数随伸缩式支撑板系统收回的长度的变化关系,实现了回采工作面稳定性主控因素的分析。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09710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0749098.5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台的离层密封与注浆方法,涉及相似材料模拟技术领域。其步骤包括:制备常规相似材料和非亲水性相似材料;计算分析二维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台中的预计离层位置;从模型的底部开始依次铺设所述的常规相似材料,在预计离层位置附近铺设非亲水性相似材料;当铺设到预计离层位置时,布置注浆管道;在二维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台中确定煤层开采位置,对煤层进行多次回采;回采完毕后,在离层位置的模型表面铺设柔性编织网,在柔性编织网外侧喷涂密封材料,在模型外侧安装透明的亚克力板;向离层进行注浆,研究离层空间注浆效果。本发明解决了相似材料模拟注浆过程中设备密封差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