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7063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41464.8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无损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设备测试平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端活动安装有运动杆,所述运动杆底端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底板内部的第一齿牙。本发明通过设置运动杆、第一齿牙、气压缸、横杆和活动杆,此时由于第一齿牙的外表面与齿轮的外表面处于相互啮合状态,从而通过第一齿牙带动运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便于进行检测角度调节,使得活动板带动活动杆运动,并使得活动杆的底端进入到横杆的内部,进而对夹具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测试平台的每个方位进行检测作业,测试平台测量数据更加精准,便于工作人员的检测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08508033B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810303631.9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坝面板外观缺陷及内部质量的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移动基台模块、缺陷探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控制模块;所述缺陷探测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装载在所述移动基台模块上,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操控移动基台模块、缺陷探测模块;所述方法先是利用3D高清摄像组对大坝面板进行高清拍摄,经后台分析,对缺陷进行初步预估,根据预估结果,选择是否使用地质雷达对坝面板进行脱空检测,结合高清图像检测结果,可给出缺陷的演变预测。总之,本发明功能多样,节约检测时间,并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840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076272.2
申请日:2019-01-26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工建筑物可视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坝面板缺陷精准定位及可视化的处理方法,在大坝的坝面上将缺陷标记出来,并对缺陷的特征做出说明,以便于后续的数字化工作;采用RTK技术对标记好的缺陷进行数字化;将RTK采集大地坐标转换为可直观显示的直角坐标,即将三维数据转换为二维数据;通过对RTK数据的处理,借助AutoCAD软件的成图功能,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AutoCAD中,增加裂缝的特征图例。本发明能够对大坝等水工结构的表观缺陷进行精准定位,这一突破为建立监测数据库,保障大坝等水工结构的长期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实现了表观缺陷精确位置可视化,这一突破为后续的大坝等水工结构三维可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459083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0241082.7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振源模块和水声器模块,通过控制振源模块在大坝下游面进行敲击,通过上游水中光纤水声器接收信号,测试过程中实现“一发多收”,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记录若干组发射振源信号及混凝土坝各测点位置上的水声器接收信号,记录振源点及水声器点的空间坐标位置,获得测试数据后即可计算混凝土坝各空间测点之间的弹性波走势,进而判断出低波速区域或低波速带,形成该检测断面的CT图像,对应坝体内部的裂缝、空洞、老化混凝土或其它的缺陷特征,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断面的检测,最终形成三维的大坝CT图像,为下一步修补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45908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41082.7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9/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振源模块和水声器模块,通过控制振源模块在大坝下游面进行敲击,通过上游水中光纤水声器接收信号,测试过程中实现“一发多收”,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记录若干组发射振源信号及混凝土坝各测点位置上的水声器接收信号,记录振源点及水声器点的空间坐标位置,获得测试数据后即可计算混凝土坝各空间测点之间的弹性波走势,进而判断出低波速区域或低波速带,形成该检测断面的CT图像,对应坝体内部的裂缝、空洞、老化混凝土或其它的缺陷特征,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断面的检测,最终形成三维的大坝CT图像,为下一步修补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352165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83948.5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F16L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CCP管的预应力碳纤维补强加固结构设计,所述PCCP管预应力碳纤维补强加固结构从内侧到外侧依次包括:柔性防渗涂层、碳纤维布层、弹性及刚性组合垫层以及PCCP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本发明提供的PCCP管预应力碳纤维补强加固结构,通过设置弹性垫层,在保证PCCP管没有明显受力的前提下,增加了碳纤维布层的变形量,从而增加了碳纤维布层所能承受的拉应力,即预应力碳纤维,进而减小了分散到PCCP管的应力,避免了PCCP管混凝土出现裂缝或预应力钢丝断裂,使碳纤维材料的高强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最大程度地增加了碳纤维对PCCP管的补强加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060590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292565.1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压力引水隧洞的补强防渗结构,包括:原始衬砌混凝土层;补强防渗层,设置于所述原始衬砌混凝土层上;止浆环,设置于所述原始衬砌混凝土层与所述补强防渗层之间,所述止浆环将所述原始衬砌混凝土层与所述补强防渗层之间的空间分为若干灌浆区;灌浆层,填充于由所述原始衬砌混凝土层、所述补强防渗层和所述止浆环围合而成的所述灌浆区内。本发明有益效果:对于较小洞径的压力引水隧洞,比如洞径在3~5m范围内,如果存在较宽较多的纵向裂缝、渗漏量又大或钢筋锈蚀严重等,补强防渗后过水断面仅减小2~3%甚至更少,同时补强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结构简单、步骤合理,安全性高,对已建设压力引水隧洞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24598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1710659989.0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E02B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受高内外水压力的隧洞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包括:若干围成圆形的扁千斤顶,扁千斤顶的外侧为围岩,围岩的外层为固结灌浆圈;排水系统,包括纵向排水槽、环向排水沟、排水层和排水孔,纵向排水槽开设在围岩表面的最低处,并与集水井连通;环向排水沟开设于扁千斤顶之间;排水层位于预应力砼衬砌与固结灌浆圈之间;所述排水孔的一端与环向排水沟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的围岩并靠近固结灌浆圈。本发明通过外加预应力法施加预应力,以抵消内水压力所产生的拉应力,通过固结灌浆及纵、横向排水系统及排水孔系统,以降低或消除衬砌承受的高外水压力,减小渗漏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03384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73802.9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劈拉强度现场无损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回弹仪,对回弹仪按照参照规定进行仪器检定,同时按照规定选定地区代表性的材料,成型配制目标混凝土试件,并养护至目标龄期,S2、按照参照规定对步骤S1中配制的混凝土试件先进行回弹测值,测值完毕后,再进行劈拉强度测值,并记录数据,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该混凝土劈拉强度现场无损检测方法,实现了运用相对较少的时间、财力、人力,采用无损的方式,现场及时得到混凝土的劈拉强度,可更加及时便捷地控制施工时的材料选择以满足施工质量,以及检测已有混凝土结构体的劈拉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76219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722335.7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裂缝真实状态的试验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属于混凝土无损检测及修补加固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混凝土块、位置调节元件、固定元件、裂缝测试元件、智能控制元件、电源装置;通过固定元件结构,使不用时裂缝拍摄相机收进,避免外部环境造成镜头划伤,影响拍摄效果;通过裂缝测试元件、智能控制元件得出超声波信号在测试裂缝过程中能量的减小幅度,从而计算出裂缝深度,并根据裂缝深度对被测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得到补救措施,增加装置工作的可靠性;通过智能控制元件方便本发明的裂缝测试装置进行远程裂缝测试,并将测试的数据变化值及时的传输给外部控制器,让监测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裂缝的相关情况,便于及时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