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4803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451410.1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N23/02 , G01N23/223 , G16C20/10 , G16C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射线透射谱和荧光谱的混合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仪器分析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目标样品、系列混合标准样品、空白标准样品对应的透射谱和荧光谱;对系列混合标准样品和空白标准样品的透射谱进行分析,得到第一线性拟合关系中的拟合系数;对待测目标样品和空白标准样品的透射谱进行分析,并基于所述第一线性拟合关系,计算待测目标样品中N组分的浓度值;对系列混合标准样品、待测目标样品的荧光谱进行分析,获取待测目标样品中M组分的浓度值。其中,在透射谱分析中计算累积透射率。该方法得到的目标组分浓度值的测量结果准确、精密度高,且计算过程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951010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66474.7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样品混匀装置及混匀方法,样品混匀装置包括混样管,所述混样管的第一端开放,用于抽取试剂或空气,所述混样管的第二端与泵本体连接,当所述混样管第一端抽取空气时,所述空气可将混样管内残留试剂向混样管第二端排挤,以形成洁净段,当在所述泵本体作用下,在所述洁净段反复抽吸待混合试剂时,可混匀试剂。混匀方法采用如前所述的样品混匀装置。本发明结构合理、混匀效果好、操作空间小、可大大降低混入杂质的风险且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17581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1910326779.9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Q10/10 ,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运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最佳估算系统程序的功能恢复导则确认方法。所述的确认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分析选定功能恢复导则确认的典型工况;(2)确定最佳估算系统程序筛选计算的监测参数;(3)基于最佳估算系统程序的工况特征计算;(4)分析功能恢复导则确认的包络工况;(5)功能恢复导则操作应对确认;(6)制定不符合项处理方案并进行相应处理;(7)根据不符合项处理结果修改导则。利用本发明的基于最佳估算系统程序的功能恢复导则确认方法,能够系统全面地检验所设计的功能恢复导则是否能够对所有应考虑的事故工况进行正确诊断和有效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033710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018279.X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液中钚浓度测量的自发X射线分析装置及方法,属于放射性元素分析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手套箱、探测器、前置放大器和多道分析器;手套箱的底板上设有样品槽,样品槽内设有样品瓶,样品槽底部设有透射窗,样品瓶的轴线与透射窗的轴线重合;探测器位于透射窗远离样品瓶的一侧,且透射窗的轴线和探测器的轴线重合;前置放大器分别连接探测器和多道分析器,多道分析器连接有计算机,计算机位于所述手套箱外;所述探测器、前置放大器和多道分析器的外周壁均设有屏蔽体,屏蔽体位于手套箱底板的底部外壁上。本发明有效避免了探测器、前置放大器、多道分析器等关键部件长时间处于高放射性环境中,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70089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011503544.1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D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安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厂事故后停运安全壳喷淋策略的设计方法,用于对核电厂安全壳的安全壳喷淋系统的安喷停运策略进行设计,安喷停运策略是指事故后停运安全壳喷淋策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安喷停运策略适用的运行模式范围;步骤S2,确定安喷停运策略的关键参数;步骤S3,确定停运诊断策略;步骤S4,确定停运操作策略;步骤S5,得到事故后停运安全壳喷淋策略。该设计方法全面考虑了事故处理中与安全壳喷淋相关的各项因素,从而最大程度地确保安全壳喷淋停运策略设计的可靠性和完备性,适用于采用安全壳喷淋设计的第三代核电站机组的安全壳喷淋停运策略的设计,为事故规程开发工作提供完善的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294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46580.0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N35/10 , G01N35/00 , G01N21/33 , G01N21/3577 , G01N21/3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液系统及使用方法。一种移液系统,包括:屏蔽箱体,设有容纳空间;升降组件,设于容纳空间内,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器和升降板,升降器的活动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升降板上适于放置样品瓶,样品瓶内适于放置放射性待测料液;注液组件,包括注液针,注液针设于容纳空间内,注液针与取液位对应设置;比色皿池,设于容纳空间内,比色皿池与注液针管路连接;检测组件,设于容纳空间内,检测组件包括长光程光度分析仪;机械臂,设于容纳空间内。本发明解决对放射性的液体样品进行取样分析时,各种操作步骤均由机械臂进行,导致操作步骤复杂、影响操作便捷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移液系统及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15075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81710.X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放射性样品滴定测量装置,属于分析仪器技术领域,该高放射性样品滴定测量装置,包括箱体部件、测量组件、连接组件和主机组件。通过设计由箱体部件、测量组件和连接组件构成的测量装置,将包括电极部件和加液部件的滴定组件装配在台体部件上,并基于台体部件的运动实现滴定组件的移动,能够大幅度减少了机械手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机械手操作的便利性,而且提供了利用机械手对关键部件进行维修更换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813082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75701.X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侯留东 , 张兆清 , 李力 , 刘权卫 , 马敬 , 秦永泉 , 胡彦涛 , 房映彤 , 杨菡 , 王志强 , 赵宇菲 , 陈靖 , 王志恒 , 李育蓉 , 武婧 , 邓晓青 , 李思凡
IPC: G01N3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化实验室分析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放样品分析流转系统,包括热室,热室包括自动分转区和人工分析区,自动分转区用于可自动分析高放样品的分转,人工分析区用于不可自动分析的高放样品的分析,自动分转区和人工分析区通过隔板隔开,隔板上开设有可打开和密封的第一密封传送门,自动分转区和人工分析区均连接有送样装置,送样装置用于收发自动分转区和人工分析区内样品。该分析流转系统,提高高放样品分析自动化水平,减少产生废液,在满足后处理厂高放样品分析的同时,使样品流转更加合理,操作更加简单,检维修更加方便,大大提升热室内高放样品的分析水平,为后处理厂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091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90047.5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敬 , 赵宇菲 , 房映彤 , 李力 , 张兆清 , 赵雅平 , 杨菡 , 王志强 , 王志恒 , 陈靖 , 李育蓉 , 刘权卫 , 侯留东 , 秦永泉 , 李思凡 , 段其伟 , 陆紫薇 , 喻越
IPC: G01T1/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放射性元素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放射性溶液中a、β计数的快速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屏蔽室、测量杯、探测器、信号处理单元和PC端;探测器包括闪烁晶体、导光片、光电倍增器和信号连接器;屏蔽室和测量杯设置在箱室内,信号处理单元、PC端和探测器位于箱室外,测量杯设置在屏蔽室内,闪烁晶体位于测量杯下部,导光片位于闪烁晶体、光电倍增器之间。本发明在工程应用中无需精确控制样品体积、无需制源,可实现样品直接分析,无需前期处理制源,而且能有效提高样品分析效率、节省人力,具有快速、高效、准确、安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25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554600.8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硝酸钚溶液中钚含量的装置、方法及应用,所述装置包括,手套箱、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电解池模块、搅拌模块和数据控制与处理模块,其中,电解池模块和搅拌模块设置于手套箱内,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和数据控制与处理模块设置于手套箱外,电解池模块、搅拌模块与手套箱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化学综合测试仪一端与电解池模块连接,另一端通过数据线与数据控制与处理模块连接。本发明可解决分析操作安全性较差、不易检修、除氧时间长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