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10859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10186905.8
申请日:2013-05-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裂变中子转换器,包括内套管、以及与内套管同轴套装的外套管,在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的两个端部分别安装有上栅格板和下栅格板,在上栅格板和下栅格板之间安装有十字形燃料棒。本发明裂变中子转换器,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堆的技术条件来解决材料辐照的瓶颈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决了目前一方面先进研究堆的建成并非一朝一夕,另一方面大量在役研究堆仍在运行的问题,采用高裂变密度燃料制成的十字形燃料棒,在满足HFETR物理热工安全的条件下,大幅提高了堆芯局部快中子注量率,这不仅有效开发了HFETR技术潜力,而且节约了材料辐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5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81956.5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畅 , 康长虎 , 何宇豪 , 刘润麒 , 彭星杰 , 宋霁阳 , 夏羿 , 郭雨非 , 邱立青 , 陆瑶 , 朱智光 , 朱伟 , 邹雨彤 , 马立勇 , 张平 , 张明星 , 彭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研究堆的复杂堆芯协同设计系统,涉及堆芯设计系统技术领域,目的是提升堆芯设计的可靠性,包括模型库模块,包括基于不同研究堆及堆内多种类型的辐照考验件建立的模型库,所述模型库包括反应堆模型库和辐照装置模型库;交互界面模块,用于实现交互操作;堆芯方案设计模块,用于对堆芯进行自主初始化设计,并解决孔道开操作造成的燃料组件及靶件位置缺失的问题和孔道关操作导致的新增铍铝组件的区域需求;堆芯方案评价模块,用于对堆芯进行评价。本发明具有设计智能化、易操作且设计质量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899899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808428.4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HFETR堆芯不均匀性的方法,依次提升安全棒、自动棒和手动补偿棒,所述手动补偿棒的具体提棒过程如下:1)、提升SB9和SB12;2)、提升SB10、SB11、SB13和SB14;3)、提升SB3和SB6;4)、提升SB4和SB7;5)、提升SB1和SB2;6)、提升SB5和SB8。本发明在相同的堆芯装载布置下,仅改变提棒顺序,即可大幅降低堆芯内不均匀系数,提高反应堆的安全裕度,进而提高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本发明在相同的堆芯装载布置下,仅改变提棒顺序,即可提高同位素产量,提高反应堆运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9989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08428.4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HFETR堆芯不均匀性的方法,依次提升安全棒、自动棒和手动补偿棒,所述手动补偿棒的具体提棒过程如下:1)、提升SB9和SB12;2)、提升SB10、SB11、SB13和SB14;3)、提升SB3和SB6;4)、提升SB4和SB7;5)、提升SB1和SB2;6)、提升SB5和SB8。本发明在相同的堆芯装载布置下,仅改变提棒顺序,即可大幅降低堆芯内不均匀系数,提高反应堆的安全裕度,进而提高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本发明在相同的堆芯装载布置下,仅改变提棒顺序,即可提高同位素产量,提高反应堆运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60948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05811.X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聚变堆第一壁结构材料温度及中子场辐照环境模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装置能够模拟聚变堆反应堆第一壁温度及中子场辐照环境来实现对聚变堆材料宏观样品的辐照的问题。本发明为套管型结构,该套管型结构由内至外顺次为辐照管、转换靶管和外套管;设辐照管、转换靶管和外套管上相同一侧的一端为底端,另一侧的一端则为顶端;该辐照管和外套管的底端封口,辐照管的顶端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转换靶管与外套管形成的间隙内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转换靶管包括由6LID中子转换材料构成的芯体。本发明能够实现聚变反应堆第一壁结构材料温度及中子场辐照环境模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