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26481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343691.5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泽桑梓
IPC: A01G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困难地造林方法,是将3g保水剂和3g缓释肥分别装入规格为1x10cm的无纺布袋中,再分别放入育苗盒的填充层中,之后在育苗盒的空腔中装入常规的种植培养基,再将高度小于2cm、地径大于3mm、根系发达的植物苗种植于培养基中,并将顶盖置于育苗盒的空腔上部,将种植有植物苗的育苗盒放置于平整的地面上,即完成植物苗的种植。除具有免打塘、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并且耐寒、抗冻拔、造林模式丰富多样、免中耕除草、可全年种植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抗旱、免中耕施肥、显著提高苗木存活率及保存率。适用于高山冷湿、喀斯特岩溶、高纬度低温及矿山废弃等立地条件困难地区的造林,尽快恢复植被。
-
公开(公告)号:CN104126580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13527.X
申请日:2014-07-02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是将香叶烯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直至浓度为10-4g/mL。对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均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本发明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优点。可用于诱捕、聚集薇甘菊颈盲蝽成虫防控薇甘菊,持续控制薇甘菊的扩散和蔓延,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4082013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43674.1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勃氏甜龙竹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勃氏甜龙竹按3m~6m×4m~6m的株距和行距,种植在薇甘菊发生且适宜勃氏甜龙竹生长的区域,抚育勃氏甜龙竹2~3年,即可逐步替代薇甘菊生长蔓延,直至完全遏制薇甘菊。本发明提供的控制薇甘菊的方法,除了能够完全遏制薇甘菊生长,控制薇甘菊的扩散、蔓延,还能收获勃氏甜龙竹的竹材、竹笋及其加工的制品、产品;且具有环境友好,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简单、易行,易学习掌握、易推广的特点;生态效益、观赏价值显著,能促进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961007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010288541.0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诱捕短角幽天牛成虫引诱剂,它由下列体积比的组分组成:(1r)-(+)-α-蒎烯7~8%,(1s)-(-)-α-蒎烯7~8%,(1s)-(-)-β-蒎烯4~5%,β-月桂烯22~23%,R-(+)-柠檬烯31~33%,无水乙醇余量。对短角幽天牛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其中的引诱活性物质通过缓释瓶的逐渐释放,可达到1~2月持效期,配合黑色塑料十字诱捕器一起使用,能够对短角幽天牛成虫起到很好的诱捕作用。此外,本发明还具有环境友好性强、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可用于诱捕短角幽天牛成虫,有效控制短角幽天牛林间虫口密度和遏制松树的线虫病的传播和蔓延,为松树的线虫病和短角幽天牛成虫的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1961007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288541.0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诱捕短角幽天牛成虫引诱剂,它由下列体积比的组分组成:(1r)-(+)-α-蒎烯7~8%,(1s)-(-)-α-蒎烯7~8%,(1s)-(-)-β-蒎烯4~5%,β-月桂烯22~23%,R-(+)-柠檬烯31~33%,无水乙醇余量。对短角幽天牛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其中的引诱活性物质通过缓释瓶的逐渐释放,可达到1~2月持效期,配合黑色塑料十字诱捕器一起使用,能够对短角幽天牛成虫起到很好的诱捕作用。此外,本发明还具有环境友好性强、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可用于诱捕短角幽天牛成虫,有效控制短角幽天牛林间虫口密度和遏制松树的线虫病的传播和蔓延,为松树的线虫病和短角幽天牛成虫的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425536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434658.3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IPC: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杉木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杉木种苗按照1m~1.5m×1.5m~1m的株行距种植在薇甘菊发生、且适宜杉木生长的区域,抚育杉木3~4年,即可逐步替代直至完全遏制薇甘菊。本发明除了能够完全遏制薇甘菊生长,控制薇甘菊的扩散、蔓延;还能收获杉木木材及其加工的制品、产品;且具有环境友好,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简单、易行、易推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322239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434659.8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IPC: A01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麻竹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将麻竹株行距按照3m×4m~5m×6m种植在薇甘菊发生,且适宜麻竹生长的区域,抚育麻竹3~4年,即可逐步替代,直至完全持续遏制薇甘菊。本发明提供的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除了能够完全遏制薇甘菊生长,控制薇甘菊的扩散、蔓延;还能收获麻竹的竹材、竹笋及其加工的制品、产品;且具有环境友好,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简单、易行、易推广的特点;生态效益、观赏价值显著,能促进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8616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34687.X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补植川滇桤木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将川滇桤木株行距按照1.5m~3m×1.5m~3m补植在云南切梢小蠹发生的云南松林缘、林窗,及伐除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的空地,且适宜川滇桤木生长的区域,抚育川滇桤木4~5年,即可逐步控制直至完全持续遏制云南切梢小蠹危害。本发明提供的补植川滇桤木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除了能够逐步控制直至完全遏制云南切梢小蠹危害,还能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林木蓄积量,提高物种多样性,且具有环境友好,投资小、收益大,简单、易行,易学习掌握、易推广的特点,并能促进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8209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43694.9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于每年的2月下旬至4月下旬,对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一次伐除;再于当年的5月下旬至7月中旬,对经过步骤A的第一次伐除的区域的,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残余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第二次伐除,即可有效遏制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扩散、蔓延。是控制云南切梢小蠹最简单、便捷、效果显著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754656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178516.6
申请日:2012-06-01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薇甘菊防除剂,由下列质量比的组分组成:2,4-D钠盐︰森草净=0.8~1︰1~0.8。使用时,将薇甘菊防除剂加水稀释至10000~100000倍,对薇甘菊喷施。本发明提供的薇甘菊防除剂通过2,4-D钠盐和森草净协同增效防除薇甘菊,对薇甘菊防除效果显著、持效性强;具有组方简单、使用便捷,单位面积用量少、对环境压力小、防治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价值潜力巨大等优点。既能够显著降低薇甘菊盖度,还能杀灭薇甘菊匍匐茎,甚至能够灭杀种子,能遏制薇甘菊大面积扩散和蔓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