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89697A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810114181.5
申请日:2008-05-3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N3/00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繁殖花斑花绒寄甲及应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的技术,首先在环境温度为25℃±2℃、湿度为60%±5%的环境中对花斑花绒寄甲的成虫进行饲养和诱发使其大量产卵,并孵化出花斑花绒寄甲的幼虫;然后利用替代寄主使其寄生、发育,最后羽化为成虫;之后可将花斑花绒寄甲的卵或成虫制成卵释放卡或成虫释放袋或指形管释放于松材线虫病疫区的松褐天牛危害的林分。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可以在不污染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使害虫和病害得到有效而持续的控制,是控制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病的先进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1243786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810102488.3
申请日:2008-03-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与技术及其应用。光源的光波波长包括290~375nm波长范围中的一种或多种波长,优选出了两种光源:①300nm的单一光源;②365nm与6400K的组合光源。使用时将光源悬挂于栗山天牛危害的林分内,并在光源下挖坑,坑内铺垫塑料薄膜并加水,在水中加入能使栗山天牛成虫致死而对人畜、天敌和环境安全的药物。这种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与技术应用于蒙古栎(Quercusmongolicus)林、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或蒙古栎与辽东栎的混交林中,以及其他栗山天牛危害的树种林分中诱杀栗山天牛成虫,能有效诱集、杀灭栗山天牛成虫。
-
公开(公告)号:CN112568191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47061.4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繁育白蜡窄吉丁作为多种天敌繁殖材料的方法,采用野外种群的白蜡窄吉丁作为种源,创制了高效的成虫羽化装置收集成虫;通过种植热带白蜡树为成虫提供整年不间断的补充营养的材料;制作了可使白蜡窄吉丁成虫定向产卵的容器,制成了白蜡窄吉丁卵卡;再将卵卡接到白蜡树木段上;卵可高效的孵化为幼虫;幼虫在木段中取食直至羽化为第一代人工饲养成虫,繁殖效率高。如此循环,可保证白蜡窄吉丁种群不间断。繁育过程中的卵卡用于繁殖白蜡窄吉丁的卵期寄生蜂;幼虫用于繁殖幼虫期寄生蜂。
-
公开(公告)号:CN107114326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0346991.2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及在防治林木蛀干害虫中的应用,通过选择苎麻天牛(Paraglenea fortunei)的幼虫作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替代寄主,同时调控繁育条件,使得繁育得到的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室内连续繁育5代,松褐天牛肿腿蜂的生活力未减弱;应用松褐天牛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松褐天牛肿腿蜂对1‑3龄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996362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359064.5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白蜡吉丁肿腿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及在防治林木蛀干害虫中的应用,通过选择小峰熊峰(Bombus hypocrita)的雄蜂蛹作为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替代寄主,同时调控繁殖条件,使得繁殖得到的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寄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应用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东北地区的栗山天牛,室内白蜡吉丁肿腿蜂对1‑3龄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973866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346979.1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东方平腹小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及在防治林木害虫中的应用,通过选择柞蚕的卵作为东方平腹小蜂的替代寄主,筛选事宜的繁殖条件,使得东方平腹小蜂的寄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应用东方平腹小蜂防治斑衣蜡蝉,东方平腹小蜂对斑衣蜡蝉卵的寄生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589696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0810113232.2
申请日:2008-05-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23K1/18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繁殖粒肩天牛花绒寄甲及防治锈色粒肩天牛方法,首先在环境温度为25℃±1℃、湿度为60%±2%的环境中对粒肩天牛花绒寄甲的成虫进行饲养和诱发产卵;卵孵化出寄甲幼虫后,接种于替代寄主体上,并发育羽化为成虫。通过释放粒肩天牛花绒寄甲的成虫或卵防治锈色粒肩天牛,可以制成卵释放卡或成虫释放袋进行释放或冷藏待用。释放后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释放当年粒肩天牛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和蛹的寄生率就达65.7%。利用本发明的生物防治技术能有效防治锈色粒肩天牛,控制其危害,做到了在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害虫,解决了这种危害严重、十分难以防治的重要的林业和园林害虫的防治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243786B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0810102488.3
申请日:2008-03-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与方法及其应用。光源的光波波长包括290~375nm波长范围中的一种或多种波长,优选出了两种光源:①300nm的单一光源;②365nm与6400K的组合光源。使用时将光源悬挂于栗山天牛危害的林分内,并在光源下挖坑,坑内铺垫塑料薄膜并加水,在水中加入能使栗山天牛成虫致死而对人畜、天敌和环境安全的药物。这种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与方法应用于蒙古栎(Quercusmongolicus)林、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或蒙古栎与辽东栎的混交林中,以及其他栗山天牛危害的树种林分中诱杀栗山天牛成虫,能有效诱集、杀灭栗山天牛成虫。
-
公开(公告)号:CN101683069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10222846.4
申请日:2008-09-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繁殖白条天牛花绒寄甲及用于防治云斑白条天牛技术,在温度为25℃±1℃、湿度为65%±5%的环境中,首先进行白条天牛花绒寄甲的成虫的饲养和诱发产卵;然后将孵化出白条天牛花绒寄甲的幼虫接种于替代寄主体上使其寄生发育,繁殖出花绒寄甲成虫。利用人工繁殖出的白条天牛花绒寄甲防治云斑白条天牛时,可以释放白条天牛花绒寄甲的卵,或者成虫。在云斑白条天牛幼虫期和蛹期释放,能有效防治云斑白条天牛,释放一年后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以上,且无环境污染。释放白条天牛花绒寄甲卵时要注意将卵卡钉在幼虫排粪孔附近,释放成虫时须在傍晚时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622971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810116317.6
申请日:2008-07-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23K1/18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饲养繁殖星天牛花绒寄甲及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技术。首先在环境温度为25℃±1℃、湿度为60%±2%的环境中对星天牛花绒寄甲的成虫进行饲养和诱发产卵;并孵化出星天牛花绒寄甲的幼虫;然后将幼虫接种于替代寄主体上使其寄生发育后羽化为成虫,从而进行工厂化大量生产,为生产上提供大量天敌资源。还可以对卵释放卡或成虫释放袋进行低温冷藏备用。应用这种花绒寄甲来防治光肩星天牛,可以大量制成星天牛花绒寄甲的卵释放卡或成虫释放袋,将星天牛花绒寄甲的卵或成虫释放于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区,能有效防治光肩星天牛。防治后控制效果显著,且不污染环境、保护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能实现有效和持续控制害虫的防治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