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5203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92708.7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框体、第一泵、第一管、旋转组件、传动部件和温度监测部件,框体具有容纳空间,第一泵和第一管布置在容纳空间内,第一泵的出口与第一管的进口相连,第一泵的进口与容纳空间连通,旋转组件上适于放置待冷却件,第一管的出口适于向旋转组件上的待冷却件喷洒冷却介质,旋转组件相对与框体可转动,传动部件设在容纳空间内,且传动部件与旋转组件相连,传动部件用于带动旋转组件沿框体的长度方向循环移动,温度监测部件设于第一泵的出口。本发明的冷却装置,提高待冷却件的冷却的均一性,提高冷却效率。

    还原炉内硅棒检测方法及系统、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83458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23872.3

    申请日:2021-09-2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还原炉内硅棒检测方法及系统、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还原炉内的硅棒图像;将硅棒图像输入至温度识别模型以得到温度信息;基于硅棒图像,通过形态识别模型得到硅棒图像的形态;以及根据硅棒图像的温度信息和形态得到检测结果。该方法解决了传统还原炉硅棒温度测量方法中,完全依靠人员不断手动操作、过度依赖人员经验、以及测量存在误差的问题,节省了大量人力,避免不同操作人员由于主观判断所引起的误差。通过对硅棒温度的测量以及炉内硅棒形态的快速诊断,从而可以及时反映炉内状态,并针对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或调整操作参数,保证还原炉的稳定运行。

    制氧吸附塔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1906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562904.3

    申请日:2021-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氧吸附塔,包括塔体,环形吸附仓,出气通道。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填料通道。所述环形吸附仓设在所述塔体内,所述环形吸附仓的顶部与所述塔体的顶部相连,且所述环形吸附仓与所述填料通道连通,所述环形吸附仓的外周壁与所述塔体的侧周壁间隔布置以在所述环形吸附仓的外周壁和所述塔体的侧周壁之间形成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环形吸附仓的内周壁内形成出气腔。本发明的制氧吸附塔,能够减小“死空间”,气体分布均匀,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用于湿法冶金的萃取箱澄清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39457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73093.0

    申请日:2020-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湿法冶金的萃取箱澄清室结构,包括混合室、澄清室、溢流堰和栅板,混合室用于盛放待萃取混合液;澄清室大致呈矩形体状,澄清室邻近地设置在混合室的右侧,澄清室的左侧壁宽度尺寸大于混合室的右侧壁宽度尺寸;溢流堰设置在混合室与澄清室之间,且溢流堰的左端与混合室的右侧壁上部相连,溢流堰的右端与澄清室的左侧壁上部相连,从而使得混合室中的待萃取混合液经过溢流堰溢流进入澄清室中;栅板设置在澄清室中以形成混合相分流区,迫使混合液沿澄清室的左侧壁面均匀进入澄清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湿法冶金的萃取箱澄清室结构,澄清室有效面积大、能够避免混合液进入澄清室产生涡旋扰动,能够提高萃取分离效率和产品品质。

    垃圾焚烧炉排炉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31027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1030633.6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排炉,包括焚烧炉排、前拱墙、后拱墙和烟道,其中,焚烧炉排包括均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设置且依次由前向后排布的干燥段炉排、燃烧段炉排和燃烬段炉排,干燥段炉排的后端高于燃烧段炉排的前端,燃烧段炉排的后端高于燃烬段炉排的前端;前拱墙位于干燥段炉排的上方且在竖直方向上投影完全覆盖干燥段炉排;后拱墙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设置,后拱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9°~43°,后拱墙位于燃烬段炉排和燃烧段炉排的上方,后拱墙在竖直方向上投影完全覆盖燃烬段炉排以及覆盖燃烧段炉排的1/3至1/2的面积。本发明固废协同处置率高、烟气中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吸附器及利用其进行升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5979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32024.6

    申请日:2019-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器及利用其进行升温的方法,包括:吸附器主体,包括:吸附空间;上封头,设有活性炭入口和气体出口;外伴管,环吸附空间的外壁设置;下封头,具有活性炭出口、多个开孔和多个待吸附气体入口;承插式套管组件,包括:主管,包括内主管和外主管,支管,包括内支管和外支管,内支管与内主管垂直连通,外支管与外主管垂直连通;长平直管,包括长平直管内套管和长平直管外套管,长平直管内套管与内支管采用承插结构垂直连通,长平直管外套管与外支管垂直连通;换热套管,包括换热内套管和换热外套管,换热内套管与长平直管内套管采用承插结构垂直连通,换热管外套管的一端与长平直管外套管垂直连通,换热套管插入吸附器主体内部。

    膏体充填仿真分析方法与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959807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496803.5

    申请日:2018-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luent的膏体充填输送仿真分析方法,涉及膏体充填料管道输送技术领域。膏体充填仿真分析方法包括:获取管道几何参数、充填材料参数以及求解参数;根据所述管道几何参数调整预设仿真模型的几何尺寸和监控点位置,根据所述充填材料参数调整所述预设仿真模型的材料物理参数;根据所述求解参数运行所述预设仿真模型,获得所述监控点位置的压力场变化数据和速度场变化数据;以图形形式显示所述压力场变化数据和所述速度场变化数据。本公开提供的膏体充填仿真分析方法代替实验,重复性好,能够虚拟验证设计方案,极大地简化了膏体充填仿真过程、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

    用于尾矿库的排洪和回水共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68711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296078.6

    申请日:2017-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6/00 E02B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尾矿库的排洪和回水共用装置,包括:井架、井座、排洪管和回水管,井架由立柱和圈梁组成,立柱和圈梁围成多个排洪进口,立柱内设有回水立管,回水立管设有多个回水进口;井座为井架的基础,井座内同时设有不连通的排洪通道和回水通道;排洪管与设在井座上的排洪通道连通,井架、排洪通道、排洪管构成连通的排洪系统;回水管与设在井座上的回水通道连通,回水立管、回水通道和回水管构成连通的回水系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尾矿库排洪和回水共用装置,将排洪设施和回水设施结构上合二为一,功能上又相互独立,实现排洪和回水两种功能,且建设工程量少、投资低、施工周期短、运行管理方便。

    基于数据驱动的超温监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93579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07246.7

    申请日:2024-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超温监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涉及工业过程监控及数据驱动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余热锅炉超温监测准确度较低的问题。主要包括获取余热锅炉内目标监测点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运行数据,及目标监测点的实时温度测量值;利用预训练的回归模型对运行数据进行预测处理,得到健康状态预测值,健康状态预测值用于表征余热锅炉在当前运行工况下的正常运行温度;依据健康状态预测值和所述实时温度测量值,计算得到回归模型残差,并依据回归模型残差计算得到目标监测点的劣化度;依据劣化度和预设监测条件的匹配结果,确定目标监测点的超温监测结果。主要用于提高垃圾焚烧发电余热锅炉超温监测的准确度。

    废水处理设备
    20.
    发明公开
    废水处理设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515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49113.2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设备。所述废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容器,处理容器内具有多个依次排布的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包括气室、蒸发室、集液室和凝液管,多个凝液管均贯穿蒸发室,并连通在气室和集液室之间,蒸发室内的废水与凝液管内的气态介质可换热,沿处理单元的排布方向,第一个处理单元的气室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设在处理容器的壁面上,前一处理单元蒸发室的蒸汽出口与后一处理单元的气室连通。本发明的废水处理设备的能源来自进气口获取的气态介质的热量,热量依次在多个处理单元传递,以使多个处理单元能够同时处理废水,因此热量的利用率较高,能耗较低,同时多个处理单元均对废水进行处理,具有较高的废水处理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