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11086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587010.0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深孔岩心钻机,给进回拉机构包括固定在桅杆上的进给回拉伸缩油缸、用于连接钻柱的动力头回转组件,进给回拉伸缩油缸的伸缩杆连接有随其同步移动的第一滑轮,第一滑轮配套有第一绳索,第一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桅杆上,另一端由上绕过第一滑轮后与动力头回转组件相连接,第一滑轮同轴连接有第二滑轮,桅杆上还设有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二滑轮上方和下方的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第二滑轮配套有第二绳索,第二绳索一端固定在桅杆上,另一端依次由下绕过第二滑轮、由上绕过第三滑轮、由下绕过第四滑轮后与动力头回转组件相连接,有效提高整个装置的长行程主动给进回拉能力,在钻进、划眼、倒划眼、提大钻等工况时大大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0727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17716.9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孔纠斜、造斜领域,公开一种偏心楔,包括:楔体;配重结构,配重结构设置于楔体上;连接杆;转轴,转轴与楔体同轴设置,且转轴的第一端伸入楔体内部、并通过连接杆与楔体连接;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与转轴同轴设置,连接接头的第一端用于与钻杆连接,转轴的第二端自连接接头的第二端伸入连接接头内部;中间套,中间套设置于连接接头内部,且中间套与连接接头二者能够同步转动,中间套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上;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设置于转轴的第二端,且限位结构用于限制转轴自中间套内脱出。本发明提供的偏心楔能够自主定向、且定向钻进时无需更换换小一级的钻头和钻杆。
-
公开(公告)号:CN105350919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39348.4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 地质矿产廊坊聚力岩土工程科技开发公司
IPC: E21B15/00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护栏装置,包括护栏本体和副平台,护栏本体为框架结构,护栏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数个护栏架,副平台为框架结构,副平台包括数个平行设置的平台架,各护栏架分别对应各平台架,各平台架的一端分别铰接支撑座,各平台架的另一端分别固接连接座,各支撑座的侧面与主平台固接,各支撑座设有水平延伸的支撑臂,副平台处于水平位置时各平台架分别由各支撑臂支撑,各连接座分别经连接销轴与各护栏架的近端连接。本发明展开时可以拓宽主平台的面积,便于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等作业,同时可给操作人员做安全防护;折叠时可以减小主平台面积,在便于设备整体运输的同时,还对设备周边进行有效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023048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1910571182.0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IPC: E21B33/03
Abstract: 一种地质钻探孔口密封装置,包括上下安装的卡瓦座和密封座,密封座固定在井口,卡瓦座可相对密封座转动,卡瓦座上装配卡瓦移动机构,卡瓦移动机构设有卡瓦,卡瓦与钻杆匹配抱合,卡瓦可沿垂直于钻杆的方向水平移动。本发明采用多层可移动的卡瓦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抱紧钻杆,在钻进时始终有一副卡瓦抱紧钻杆或钻杆接头,从而确保密封效果不随钻杆直径变化而失效。所述密封装置可以安装在不同规格钻机的孔口上,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钻杆直径、钻杆类型的不同更换卡瓦,起到可靠密封的效果。采用本发明可保持孔口操作环境干净,方便孔口操作人员工作,避免孔内岩粉、杂质等直接排出孔口,降低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8578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75631.7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持机构,涉及管柱夹持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钳体、夹持臂、楔面凸轮架和动力装置,夹持臂相对设置两个,且均通过铰接轴与钳体铰接,铰接轴位于夹持臂的两端之间,夹持臂的一端夹持管柱,两夹持臂另一端通过复位装置连接,楔面凸轮架与夹持臂远离管柱的一端抵接,楔面凸轮架设置的开孔供复位装置穿过,动力装置与楔面凸轮架连接,驱动楔面凸轮架沿其轴线往复运动,以带动夹持臂沿对应的铰接轴转动;当动力装置驱动楔面凸轮架靠近夹持臂运动时,能够使楔面凸轮架与两个夹持臂同时与管柱抵接,实现三点夹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卸扣钳,包括如上所述的夹持机构。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管柱三点夹持,使卸扣钳对中性好,夹持管柱更加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5160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284070.9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IPC: B25B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更换领域,公开一种夹紧装置,包括主体、卡瓦组件以及复位组件,卡瓦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并均可转动地设置于主体上的卡瓦,复位组件包括两个复位装置,各复位装置均设置于主体上,两个复位装置分别与两个卡瓦相连接,卡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夹紧面,两个卡瓦之间间隙小于杆件连接接头的外径,处于送杆状态时,卡瓦发生转动,连接接头自卡瓦的第一端穿过两个卡瓦之间,两个第一夹紧面均与杆件外表面相贴合,处于拉杆状态时,卡瓦发生转动,连接接头自卡瓦的第二端穿过两个卡瓦之间,两个第二夹紧面均与杆件外表面相贴合。该夹紧装置能够实现杆件送入和拉出。
-
公开(公告)号:CN110529059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776250.7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钻杆提引器,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机械手、连接钢丝绳和钢杯,机械手由第一、第二卡瓦对合而成,各卡瓦分别设有弧形的卡瓦体,卡瓦体的外侧设有上凸台、下凸台,上凸台的一端设有锁定部位,机械手还设有铰接长销轴和锁定短销轴,铰接长销轴穿过两卡瓦的上凸台及下凸台将两卡瓦铰接,锁定短销轴穿过两卡瓦的卡瓦锁定部位将两卡瓦锁定;钢杯为桶状,钢杯设有杯柄,杯柄上设有扣环,连接钢丝绳两端分别连接机械手和钢杯,机械手的上承吊环连接卷扬机钢绳。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相比现有提引器无需使用蘑菇头,简化了操作过程;相比动力头抬头回转式加接钻杆成本可大幅度降低。本发明可减少现场配浆的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230481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71182.0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IPC: E21B33/03
Abstract: 一种地质钻探孔口密封装置,包括上下安装的卡瓦座和密封座,密封座固定在井口,卡瓦座可相对密封座转动,卡瓦座上装配卡瓦移动机构,卡瓦移动机构设有卡瓦,卡瓦与钻杆匹配抱合,卡瓦可沿垂直于钻杆的方向水平移动。本发明采用多层可移动的卡瓦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抱紧钻杆,在钻进时始终有一副卡瓦抱紧钻杆或钻杆接头,从而确保密封效果不随钻杆直径变化而失效。所述密封装置可以安装在不同规格钻机的孔口上,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钻杆直径、钻杆类型的不同更换卡瓦,起到可靠密封的效果。采用本发明可保持孔口操作环境干净,方便孔口操作人员工作,避免孔内岩粉、杂质等直接排出孔口,降低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52905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1910776250.7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钻杆提引器,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机械手、连接钢丝绳和钢杯,机械手由第一、第二卡瓦对合而成,各卡瓦分别设有弧形的卡瓦体,卡瓦体的外侧设有上凸台、下凸台,上凸台的一端设有锁定部位,机械手还设有铰接长销轴和锁定短销轴,铰接长销轴穿过两卡瓦的上凸台及下凸台将两卡瓦铰接,锁定短销轴穿过两卡瓦的卡瓦锁定部位将两卡瓦锁定;钢杯为桶状,钢杯设有杯柄,杯柄上设有扣环,连接钢丝绳两端分别连接机械手和钢杯,机械手的上承吊环连接卷扬机钢绳。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相比现有提引器无需使用蘑菇头,简化了操作过程;相比动力头抬头回转式加接钻杆成本可大幅度降低。本发明可减少现场配浆的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48822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1811551972.4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IPC: E21B19/14
Abstract: 一种移动摆放钻杆装置,包括侧梁、前后移动机构、左右移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钻杆夹持机构,前后移动机构设有横梁和双向位移箱,双向位移箱可沿横梁前后移动;两根侧梁分别固定在横梁两端,侧梁远端与钻塔固定;所述左右移动机构设有横向油缸和伸缩臂,横向油缸固接双向位移箱,横向油缸活塞杆固接伸缩臂;所述上下移动机构设有摆动套和竖向油缸,伸缩臂一端经转轴铰接摆动套,竖向油缸位于摆动套内;夹持机构设有夹持机械手和夹持油缸,夹持油缸驱动夹持机械手动作,竖向油缸活塞杆连接夹持机械手的安装架,竖向油缸底部与摆动套固定。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塔上无人操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消除操作不安全因素,减少辅助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