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4491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36760.X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深圳市微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鼠鼻内镜及大鼠鼻腔内定向给药方法,包括内部设有容置腔的手柄,手柄的前端安装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插入管;手柄内还转动设有部分裸露在手柄外的转轮;插入管内的前端安装有探头;插入管内还活动安装有能与转轮周向侧壁活动连接的并能插入鼻腔嗅觉黏膜区的注液管,注液管在转轮的转动带动下其前端能相对插入管伸出或缩回;注液管的尾端经过容置腔从手柄穿出;同时还公开了利用该鼻内镜进行鼻腔给药的方法。该发明能利用注液管定向的将药液注射至大鼠鼻腔的嗅觉黏膜区,能精准地将药物递送至鼻腔中指定位置,实现由鼻至脑的靶向精准给药。
-
公开(公告)号:CN11718739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94454.2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6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普卡霉素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以染色质开放性为切入点研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利用ATAC‑seq技术绘制了其开放染色质图谱,揭示了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与瘤旁组织在染色质开放性的显著差异,探究了开放染色质对于RNA表达的影响,进而发现转录因子Sp1调控基因及染色质开放程度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中显著升高。进一步,通过细胞抑制实验证明:Sp1抑制剂普卡霉素是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治疗的潜在药物。本发明拓展了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在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新领域,为寻找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639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1604335.0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6 , C12Q1/6869 , G01N33/574 , A61K45/00 , A61K31/44 , A61K31/454 , A61K31/4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EC和/或CAF细胞在制备诊断垂体腺瘤的产品中的应用。EC和CAF相关marker在垂体腺瘤硬肿瘤中表达显著升高,可以作为肿瘤硬度鉴定的标志物。通过数据库预测和验证实验证明了VEGFR和PDGFR的抑制剂在治疗硬肿瘤中的作用,有望作为临床治疗药物,为解决硬肿瘤切除率低的难题提供了解决办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316032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545834.4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6K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00288 , G06K9/00228 , G06K9/002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人脸图像识别器方法,包括:获取多个人脸原图像,所述人脸原图像是人脸正面的彩色摄影图像;根据每个所述人脸原图像生成一个训练图像,每个所述训练图像是具有相同像素数量、相同图像基点的图像,所述训练图像保留眼眉以下的人脸轮廓内的图像,将多个训练图像输入分类器,分类器根据训练图像进行学习后,生成能够对人脸图像进行分类处理的所述人脸图像识别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原始人脸摄影照片进行统一的规格化处理,并生成更多的衍生图像,为分类器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训练图片,使分类器能够建立起高效能的人脸图像识别器,满足人脸特征的分类识别要求,可应用于医学领域或其它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561300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77787.1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8/39 , A61K35/30 , A61K38/185 , C07K14/4756 , C07K14/71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促进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含胶原、含CBD的神经营养因子、以及表达Trk受体的神经干细胞的组合物。该组合物极大改善了神经干细胞的微环境,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对外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7613836U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720316222.3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B17/3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更换刀头的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刀,包括刀柄、刀杆和刀头,所述刀杆设有弯折段,所述刀柄设置在所述刀杆的尾端,在所述刀杆的前端设有活动接头,所述刀头通过所述活动接头安装在所述刀杆上。所述刀头包括勾形刀头和直刀头。所述活动接头是可调整刀刃方向的接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手术刀可更换刀头,能够低手术成本;可采用一次性刀头,避免交叉感染;刀刃方向可调整,更有利于医师的手术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204951922U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20430080.4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M3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蛛网膜下腔长期置入装置,包括向蛛网膜下腔送药的导管,所述导管具有接收药物的接收端,所述接收端通过与注射器械连通而接收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期置入装置还包括连接部件和橡胶穿刺部件,所述橡胶穿刺部件设置为堵住所述接收端的端口,且注射器械能够穿过所述橡胶穿刺部件而与所述接收端连通,所述连接部件设置为在所述导管与所述橡胶穿刺部件之间挤紧,以使二者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置入装置能够合适地容置导管的接收端,这种容置不仅有利于多次反复试验注药,而不增加感染风险,并且还可以使得导管的接收端在不进行手术时稳定地处于密封状态,从而顺利地进行手术。
-
公开(公告)号:CN204698751U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20328267.3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D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颅内立体定向注射的微量注射装置,其包括:微量注射器,其尖端直径为500μm;玻璃针,其尖端直径为30μm,长度为5~6μm;头皮套管针,其针尖部经过切削之后套接微量注射器的尖端,该头皮套管针的软管端部套接玻璃针。优选地,所述玻璃针的长度为5.5μm。所述微量注射器的推杆与微量注射泵的输出端连接。由于玻璃材质较金属对组织和细胞的影响均较小,利于细胞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术后动物死亡率,提高了模型成功率;促进移植细胞在宿主内存活生长分化,持续发挥治疗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