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径材青冈栎的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72241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610843604.1

    申请日:2016-09-22

    Inventor: 肖化顺 杨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造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径材青冈栎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取株行距2~3m*2~3m栽植青冈栎一年生实生苗,每公顷青冈栎1259~2517株;(2)然后在青冈栎林的株间或/和行间均种植杉木,杉木为一年生杉木苗;(3)待林分郁闭后,定期检查郁闭度,若林分郁闭度超过0.77,则对杉木进行间伐或截杆;(4)重复(3),待青冈栎林分平均直径12~2424cm时,即可皆伐出材。本发明的林分生长快,郁闭早,生产过程容易控制,并且间伐成本较低。

    应用于林火热点判别的AVHRR传感器多时相红外辐射归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341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51158.6

    申请日:2018-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火热点判别的AVHRR传感器多时相红外辐射归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剔除云体影响像元;计算NDVI值,提取植被面积;将AVHRR传感器红外数据进行辐射定标;选择参考的红外影像数据与待归一的红外影像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获取红外辐射归一化参数,确定红外辐射归一化模型,形成新的红外辐射归一化影像图。通过本发明的归一化方法,解决AVHRR传感器红外通道不同时相的辐射差异问题,建立辐射标准,构建AVHRR传感器多时相红外辐射归一化模型。本发明建立的红外辐射归一化模型能较好地消除辐射差异影响,弥补卫星传感器的时间差异性,提高AVHRR传感器红外辐射对地物变化监测的准确度。

    一种天然异龄林年龄测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018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266669.3

    申请日:2018-0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森林精准计量研究,具体涉及一种天然异龄林年龄测计方法,其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对各树种第一期胸径最小的林木设置不同初始年龄,采集该林木的多期胸径与年龄坐标信息,进一步采集各树种所有林木的多期胸径与年龄坐标信息;(2)对采集的各树种多期胸径与年龄坐标信息进行生长模拟,构建各树种的初始生长模型;(3)依据树高生长至1.3m时的准确年龄T0,筛选出各树种的最终生长模型;(4)将步骤(3)确定的模型进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转换,依据转换后的模型计算天然异龄林的径阶年龄与林分平均年龄。本发明为我国在研究异龄林年龄结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异龄林林分生长演替和生长模拟提供依据。

    一种大径材青冈栎的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1373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41708.9

    申请日:2016-09-22

    Inventor: 肖化顺 杨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造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径材青冈栎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取株行距2~3m*2~3m栽植青冈栎一年生实生苗,每公顷青冈栎888~1259株;(2)然后在青冈栎林的株间或/和行间均种植杉木,杉木为一年生杉木苗;(3)待林分郁闭后,定期检查郁闭度,若林分郁闭度超过0.77,则对杉木进行间伐或截杆;(4)重复(3),待青冈栎林分平均直径≥24cm时,即可皆伐出材。本发明的林分生长快,郁闭早,生产过程容易控制,并且间伐成本较低。

    一种基于中等立地青冈栎针叶混交林的采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32730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841727.1

    申请日:2016-09-22

    Inventor: 肖化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次生林的采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中等立地青冈栎针叶混交林的采伐方法。本发明的方案包括如下步骤:(1)对择伐林分进行调查,确定林分有胸径18cm以上,达到采伐目标直径的林木,可进行择伐作业,(2)统计待伐林分中胸径5cm以上的林木,并计算平均胸径;(3)对达到采伐目标胸径的林木进行初步标注;(4)统计保留木的株数并计算保留木的平均胸径;径按下表选择进行:(6)按步骤(3),对待采伐目标胸径的林木进行调整,使保留株数符合上表的标准,然后采伐。本发明应用于中等立地青冈栎针叶混交林的采伐,操作简易,准确,可减少大量的林木资源浪费。(5)采伐后的合理保留株数根据保留木的平均胸

    针对杉木人工林的防火林带营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88757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252007.2

    申请日:2014-06-09

    Inventor: 肖化顺 刘发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对杉木人工林的防火林带营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沿以山脊线的正中线为中心线,向两侧各扩展1~2m,开设2~4m宽的防火道,分别在防火通道中心线两侧再各营造1行纯木荷林、1行按1:1混交的木荷与杉木混交林,纯木荷林与混交林之间行距为2~4m;(2)然后沿山基线或平地在沿杉木林林地一侧营造3行2m*3m的木荷,林内第4行营造1:1混交的木荷与杉木混交林,杉木与相邻木荷混交林的行距2m,杉木林的株行距均为2m;(3)将步骤(1)和(2)营造完成后,这块山区杉木人工林的一个坡面其外围就被木荷林所包围,形成防火林带的闭合圈。本发明改变了凭经验营造防火林带的局面,具有良好的防火效果。

    适用于自然保护区人工杉木林的防火林带营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9737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252181.7

    申请日:2014-06-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自然保护区人工杉木林的防火林带营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在山脊上营造木荷防火林带:沿山脊线正中营造1行株距为1.8~2.2m的木荷,分别在山脊线两侧再营造2行,行距为2.5~3.0m的木荷,共营造木荷5行;(2)然后在山基线或平地上营造防火林带:山基线或平地在沿杉木林林地一侧营造4行常绿阔叶树,直至与步骤(1)所造的木荷相连;(3)防火林带闭合圈的形成:将步骤(1)和(2)营造完成后,这块山区杉木人工林的一个坡面其外围就被木荷林所包围,形成防火林带的闭合圈。本发明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防火林带营造时,林带宽度控制难的问题,改变了凭经验营造防火林带的局面。该技术方法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在杉木人工林营造防火林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2365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252207.8

    申请日:2014-06-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杉木人工林营造防火林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沿山脊线中心线种植1行杨梅树,分别在山脊线两侧再各营造2行木荷,共营造木荷4行;(2)在杉木人工林中游道或以山基线作为游道的,设游道3米宽,距游道中心线2.5m两侧起,分别营造2行有抗火能力强的景观树种:如马褂木、厚朴、青冈栎、银杏或女贞、夹竹桃等,直至与步骤(1)所造的木荷相连;(3)防火林带闭合圈的形成:将步骤(1)和(2)营造完成后,这块山区杉木人工林的一个坡面其外围就被木荷林所包围,形成防火林带的闭合圈。本发明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防火林带营造时,林带宽度控制难的问题,改变了凭经验营造防火林带的局面。该技术方法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走向困难地段的测高测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39425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910042441.7

    申请日:2009-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走向困难地段的测高测距方法,本方法通过4点倾角测量,2点水平夹角测量,即可得出走向困难地段中物体的高度值及物体至观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本方法其优点在于为数字化仪器亦即能利用倾角传感器与角位移传感器自动测量各倾角与水平夹角以及利用单片机数模编程提供新型的测量方法,本方法弥补了现无有效方法来对走向困难地段中物体的高度值及物体至观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进行测量的技术不足。

    一种天然异龄林年龄测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018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810266669.3

    申请日:2018-0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森林精准计量研究,具体涉及一种天然异龄林年龄测计方法,其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对各树种第一期胸径最小的林木设置不同初始年龄,采集该林木的多期胸径与年龄坐标信息,进一步采集各树种所有林木的多期胸径与年龄坐标信息;(2)对采集的各树种多期胸径与年龄坐标信息进行生长模拟,构建各树种的初始生长模型;(3)依据树高生长至1.3m时的准确年龄T0,筛选出各树种的最终生长模型;(4)将步骤(3)确定的模型进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转换,依据转换后的模型计算天然异龄林的径阶年龄与林分平均年龄。本发明为我国在研究异龄林年龄结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异龄林林分生长演替和生长模拟提供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