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7120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59161.6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NG的燃气轮机-超临界CO2-ORC循环串联发电系统,包括有LNG的燃气轮机发电系统、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系统和ORC循环发电系统。本发明中LNG与ORC循环换热蒸发后,与空气混合燃烧,经燃气轮机系统做功,并为超临界CO2循环提供高温烟气热源,ORC循环与超临界CO2循环系统进行串联,充分吸收CO2冷却器的排热,然后利用LNG冷能吸收ORC循环的工质排热,增大了ORC的循环温差,提高了ORC的系统效率。本发明的循环发电系统以天然气燃烧形成的高温高压产物作为循环串联系统的热源,以LNG冷能作为循环串联系统的冷源,实现了LNG消费过程的温度对口、能源梯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98213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304575.2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余热驱动的S‑CO2动力循环系统的运行方法,属于余热利用和发电领域,包括如下步骤,CO2充注,通过注入管路向储罐充注系统工质;系统启动,变工况运行,环境温度低于正常工作温度,调节冷却水流量,冷却器输出口形成液态CO2分离至储罐,需要升负荷时,余热管路的余热阀门开大,增大CO2流量,降负荷时,余热管路的余热阀门开小,减小CO2流量,储罐伴冷保持第一压缩机进口压力恒定;环境温度较低时,调节冷却水流量,进而实现快速调节系统温度、压力和流量,从而有效防止压缩机进口CO2处于液态,实现变工况下系统的迅速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7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27066.1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F22B33/18 , F22B31/00 , F22B31/08 , F22G7/12 , F23J15/02 , B01D53/14 , C01B32/50 , F01K25/10 , F01K7/32 , F01K13/00 , F01K13/02 , F01D1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碳捕集的CO2自供应超临界CO2火力发电厂及运行方法,包括有燃料燃烧模块、超临界CO2动力循环模块、碳捕集模块和冷却水循环模块;利用超临界CO2动力循环代替传统的蒸汽朗肯循环进行发电,有效提高了系统发电效率;在超临界CO2动力循环中引入CO2液态储罐,不仅可以实现发电系统的变负荷调节,也可以有效排出循环工质中的杂质;利用醇胺法对火力发电厂中产生的烟气进行CO2捕集,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同时将得到的CO2直接用于超临界CO2动力循环中,可以补充泄露、检修等造成的CO2流失,有效实现系统CO2的自供应,减少火力发电厂购买及运输CO2的成本,除自身利用外,多余的CO2可以运送至其他需要CO2的行业,以参与整个碳市场交易,从而增加电厂的营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70639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0761014.0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膨胀比水平对置活塞式膨胀机及控制方法,包括一组水平对置活塞、缸体、缸盖、连杆、曲轴及曲轴箱、进排气管、进排气阀及润滑系统和控制系统。本膨胀机通过输入高压工质推动活塞往复运动,达到被动进气和膨胀做功的目的。本装置可以用于由有机朗肯循环构成的发动机排气废热回收系统,并将工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与现有活塞式膨胀机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将对置活塞与进排气管及进排气阀进行集成,从而减少结构件及由此产生的机械损失,具有膨胀比大、组件少、结构紧凑、热功转换效率高等优点,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8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70805.0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滑雪场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滑雪场的储能系统、造雪装置及能量管理系统,其中,一种滑雪场储能系统包括,服务站,包括设置在滑雪场地的高位站点和低位站点;储能与热质解耦设施,适于压缩空气并输出低温压缩空气和高温水;供能设施,包括质能耦合装置和透平发电设备,适于将储能与热质解耦设施的高温水与低温压缩空气耦合,并输出高温压缩空气和低温水,透平发电设备适于利用压缩空气做功发电;综合管廊,适于输送低温压缩空气、高温压缩空气、高温水和低温水,适于为其他滑雪场建筑供暖和供造雪装置使用;储存设施,适于存储高温水、低温水和低温压缩空气,本发明解决了柔性化用电设备造价高且不适用于滑雪场设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0100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1255483.6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惯性稳定的震荡抑制和发电系统及应用方法,它包括用于和需抑制本体相连的震动抑制增压机;震动抑制增压机通过高压管路与高压储罐相连;震动抑制增压机通过低压管路与低压储罐相连;高压储罐通过热水罐与补热器相连;高压储罐同时通过流量调节阀与补热器相连;补热器通过透平与低压储罐相连。通过一套可调阻尼‑能量通用转化装置,通过将此转化装置集群实现不同规模阻尼的设置和自动化调节;而且能够对震动阻尼回收,对震动能量再利用,借助发电系统将其转化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4617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256812.9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二氧化碳工艺和模块化设计的煤火治理利用系统及方法,它包括用于提供热源的热源系统,所述热源系统与用于发电的移动式发电系统相连;所述热源系统包括地下煤火核心区,地下煤火核心区位于煤层的内部,煤层的内部并与地下煤火核心区相连通的位置设置有气态二氧化碳收集井,气态二氧化碳收集井的侧边设置有二氧化碳输配管;所述移动式发电系统包括移动式膨胀部、移动式升压部、移动式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和移动式电储能部四个部分。该发明充分考虑到了地下煤火自燃过程温度小于500℃时二氧化碳介质的副反应,兼具地下煤火治理、二氧化碳捕集、模块化可移动、煤火余热利用等综合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2853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256805.9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光‑地热一体化发电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及方法,它包括开式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所述开式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与地热储系统和二氧化碳储罐相连;所述开式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与双罐储热系统相连;所述双罐储热系统与太阳能光热系统和温室大棚热能供应系统相连;还包括光伏系统和风电系统。本电站利用天然地热储层空间和加装的二氧化碳储罐,将传统二氧化碳热动力循环进行解耦,可以使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相互独立,实现了地热电站调节灵活性的极大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4001001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55483.6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惯性稳定的震荡抑制和发电系统及应用方法,它包括用于和需抑制本体相连的震动抑制增压机;震动抑制增压机通过高压管路与高压储罐相连;震动抑制增压机通过低压管路与低压储罐相连;高压储罐通过热水罐与补热器相连;高压储罐同时通过流量调节阀与补热器相连;补热器通过透平与低压储罐相连。通过一套可调阻尼‑能量通用转化装置,通过将此转化装置集群实现不同规模阻尼的设置和自动化调节;而且能够对震动阻尼回收,对震动能量再利用,借助发电系统将其转化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98271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89474.9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NG‑PEMFC‑压缩空气储能‑低温动力循环的综合发电系统,包括有PEMFC系统、LNG冷能利用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多个低温动力循环。本发明采用多个低温动力循环充分吸收LNG冷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的冷污染。本发明采用多个低温动力循环充分吸收压缩空气过程中的热能、燃料电池的余热和重整器的余热,完成了余热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采用ORC循环发电将其转化成电能,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本发明利用后燃室燃烧后的烟气将天然气和水进行了预热,利用了烟气的热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发电效率。本发明利用释放冷能之后的天然气作为供给重整器的燃料,形成了天然气的闭式循环,减少了供给燃料的工作量和设备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