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50710C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200410044119.5
申请日:2004-12-13
IPC: C12N5/04
Abstract: 一种高效诱导喜树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由硝酸铵、硫酸钾、七水硫酸镁、磷酸二氢钾、二水氯化钙、四水硝酸钙、七水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硼酸、一水硫酸锰、七水硫酸锌、二水钼酸钠、五水硫酸铜、烟酸、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肌醇组成WPM培养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植物激素6-BA(6-苄基氨基腺嘌呤)、IBA(吲哚丁酸)、NAA(萘乙酸)及琼脂与蔗糖。本发明中的培养基使喜树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愈伤组织不定芽发生频率高,可达70%,而且每片叶片不定芽发生数目多,平均为11个。这种培养基使喜树离体叶片不定芽发生的再生系统具有高频性和可重复性,为喜树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687422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09937.6
申请日:2005-04-27
Abstract: 一种长春花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的基因序列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它涉及一种新的基因序列。其特征在于:该基因全长929bp,在56bp处具有起始密码子ATG,718bp处具有终止密码子TGA,在910bp处具有polyA附加信号。该序列无内含子,具有663bp完整的开放读码框,编码220个氨基酸。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与辣椒(Capsicum chinense)全长基因GST1同源性高达67.7%,以及大戟属植物(Euphorbia esula)全长基因GST同源性高达57.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快速得到全长胁迫基因的方法。首先使用适度的干旱处理条件,使植物抗旱基因表达富集;然后通过构建全长的cDNA文库及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抗干旱胁迫相关的全长基因。获得的抗旱基因直接构建在真核表达载体pCMV质粒上,可使用t3、t7通用引物进行测序。同时,可通过真核生物表达来直接进行筛选。本发明从植物cDNA中分离出了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全长基因,该基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在植物逆境胁迫过程中表达增加,起到去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该基因的克隆扩大了植物抗旱研究的基因资源,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抗干旱胁迫及品质改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优良候选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550552A
公开(公告)日:2004-12-01
申请号:CN03110970.5
申请日:2003-01-26
IPC: C12N15/29 , C12N15/63 , C07K14/415 , C07H21/04 , A01H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新的抗旱基因羊草HVA1基因,此DNA分子它包括编码据有LEA(晚期胚胎发生丰富蛋白)第三组的HVA1蛋白的功能区序列,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与基因库中大麦的该基因有90%的同源性,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核酸序列制备方法及分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902095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33313.8
申请日:2017-03-08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34 , A61K31/7048 , A61K39/39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5153 , A61K31/7048 , A61K39/39 , A61K2039/55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化疗与免疫疗法为一体的纳米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超声乳化法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得装载黄芩苷的聚乳酸纳米制剂;通过优化超声强度和时间,调节内水相和油相的比例,所制得的聚乳酸纳米制剂具有粒径小且均一,分散性好等优点。本发明所述的载黄芩苷聚乳酸纳米制剂具有活化抗原提呈细胞和杀伤黑色素肿瘤细胞的双重功能,为化疗与免疫疗法相结合的新型治疗肿瘤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1379940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0810137295.1
申请日:2008-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一种大穴改良原位修复盐碱地密植营造人工林方法,为密植营造人工林,首先在盐碱地上进行穴状整地,再将穴状整地挖出的淋溶土与事先用玉米秸秆和牛粪熟化成的人工生物基质混合,调制成人工改良土备用。在穴底部铺垫一层玉米秸秆,其上续施一层牛粪,再在其上续施一层玉米秸秆。然后,将人工改良土施于穴内,其上浇灌降盐碱剂。再将已选定的树苗密植于穴内后,用人工改良土固定根系,其上再浇水。最后,在种植穴上堆加人工改良土呈台状梯形,在其上施用表土成膜剂。在两穴之间挖掘贯通性觅食沟,其内填满人工改良土。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421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37272.0
申请日:2008-1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槽改良原位修复盐碱地种植植物的方法。为种植不同植物,首先对盐碱地进行浅槽带状整地,并在槽底部铺设一层玉米秸秆、一层牛粪、一层淋溶土,其上施加降盐碱剂,再加一层将整地挖出的淋溶土与事先用玉米秸秆和牛粪熟化成的人工生物基质混合成的人工改良土壤;最后将植物种子播撒于人工改良土壤内,浇水踏实并进行田间管理。在相邻的浅槽间铺一层玉米秸秆,并用淋溶土修成梯型的排水沟,连通集水池,排放雨季过量积水。
-
公开(公告)号:CN1687417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09938.0
申请日:2005-04-27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79 , C12Q1/68
Abstract: 一种长春花第三组晚期胚胎丰富蛋白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它涉及一种新的基因序列。其特征在于:该基因全长829bp,在127bp处具有起始密码子ATG,618bp处具有终止密码子TGA,在806bp处具有polyA附加信号。该序列无内含子,具有492bp完整的开放读码框,编码163个氨基酸。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与胡萝卜LEADC3的同源性达69%的,与鸡豆晚期胚胎丰富蛋白同源性达51%。它包含6个由1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基元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快速得到全长胁迫基因的方法。首先使用适度的干旱处理条件,使植物抗旱基因表达富集;然后通过构建全长的cDNA文库及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抗干旱胁迫相关的全长基因。获得的抗旱基因直接构建在真核表达载体pCMV质粒上,可使用t3、t7通用引物进行测序。同时,可通过真核生物表达来直接进行筛选。本发明从植物cDNA中分离出了第三组晚期胚胎丰富蛋白的全长基因,该基因具有较强的抗旱功能,同时,对植物耐寒、耐盐性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该基因的克隆扩大了植物抗旱研究的基因资源,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抗干旱胁迫及品质改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优良候选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04017822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310190956.8
申请日:2013-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木豆无菌苗叶片进行外植体转化,建立木豆毛状根培养体系方法。本发明采用叶片为外植体,建立毛状根培养体系:叶片在1/2MS+IBA0.2mg/L+蔗糖20g/L+琼脂8g/L的培养基上预培养两天后进行菌液侵染,菌液浓度OD600为0.6-0.8,侵染5-10min后转入1/2MS+IBA0.2mg/L+蔗糖20g/L+琼脂8g/L培养基上共培养3天,然后转入抑菌培养基1/2MS+IBA0.2mg/L+蔗糖20g/L+琼脂8g/L+400mg/L羧苄青霉素,约一周左右便可形成毛状根。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转入到木豆毛状根中,转化率为60%。转化后毛状根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生长速度非常快,一个月能增殖7-8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芹菜素和染料木素含量分别为0.58mg/g(DW)和1.32mg/g(DW),显著高于实生苗根中含量。本发明提供的培养简单、再生周期短、可持续获得木豆毛状根方法,可用于规模化培养木豆毛状根来提取有价值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383335A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10239703.5
申请日:2013-06-18
Abstract: 一种测定外生菌根真菌影响土壤胶体表面特征与组成的方法,首先制备真菌菌液和土壤胶体溶液,然后取4ml土壤胶体溶液与10μl真菌菌液反应,做成不同的样品,进行激光粒度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通过激光粒度仪观察土壤胶体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变化,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土壤胶体表面特征的变化,X射线衍射辨认土壤的矿物组成,并分析各矿物质晶粒尺寸和相对结晶度的变化,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来研究土壤官能团及有机元素组成的变化。通过以上分析方法探究真菌对土壤胶体表面结构特征、矿物组成和有机组成的影响,旨为揭示真菌影响土壤的深层机理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1406140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209534.X
申请日:2008-11-27
Abstract: 一种深槽改良盐碱地搭建简易双孢菇培养房的方法,为搭建双孢菇培养房,首先在盐碱地上深槽带状整地,用秸秆帐竖直铺在槽的四壁以及作业通道两侧。在槽底部铺垫两层玉米秸秆+牛粪+玉米秸秆+淋溶土层至地表,浇灌降盐碱剂。用墙体砌块构筑培养房的四壁。在长方形培养房的长边上建立间墙,间墙之间铺设棚架。培养房设有前、后门和两个侧门并用秸秆建造房顶。在相邻培养房间建立排水沟,槽边设蓄水池。将蘑菇培养料施于地床和棚架上并开始种植。当双孢菇种植周期结束后将废弃的墙体砌块、秸秆和蘑菇培养料混合回填地表,用以改良盐碱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