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8119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49790.2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硬岩结构面力学性能研究用三维直剪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上半剪切盒、下半剪切盒、拉压两用传力件、反力杆件、反力垫块、法向及剪切变形测量组件。方法为:在试验机底端作动器活塞杆上固装反力垫块和下半剪切盒,在下半剪切盒与试验机前端及右端作动器活塞杆之间连接反力杆件;在试样安装槽内表面涂抹耐油硅胶;将岩石试样放入下试样安装槽内并保证耐油硅胶均匀挤出;将上半剪切盒扣到下半剪切盒上,使岩石试样进入上试样安装槽内并保证耐油硅胶均匀挤出;在上半剪切盒与试验机顶端、左端及后端作动器活塞杆之间连接拉压两用传力件;在上下半剪切盒之间安装法向及剪切变形测量组件;依次对岩石试样施加法向拉/压应力和剪切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03093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52889.9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承载式抗液化排水桩,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桩体、托力盘、桩根,所述桩体表面一周均匀设有纵向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桩体顶部、底部留有一定距离,每个凹槽的外部设有透水网板、不锈钢扣板,所述凹槽外侧与透水网板、不锈钢扣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透水网板、不锈钢扣板交替设置,所述透水网板上设有透水孔,所述桩体顶部于凹槽对应位置上方设有与凹槽相连通的排水孔,所述桩体、托力盘、桩根一体浇筑成排水桩,所述排水桩内设有纵向钢筋。本发明实现承载上部建筑和基础的荷载和应力作用,又及时将可液化土层因循环荷载产生的超空隙水排出,防止液化现象发生的桩基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729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41628.0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真三轴的岩石拉伸剪切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试样拉伸剪切盒、法向变形测量单元、剪向变形测量单元及侧向变形测量单元,三个测量单元安装在试样拉伸剪切盒上;试样拉伸剪切盒由两个结构相同的试样拉伸剪切块组成,两者均采用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两条U型臂依次作为法向应力加载臂和试样拉伸剪切臂,试样拉伸剪切臂内侧设有试样安装槽;两个试样拉伸剪切块的试样拉伸剪切臂互插在对方的U型口内且试样安装槽正对,块间分别留有法向拉伸间隙和剪向剪切间隙。方法为:将岩石试样放入涂抹有粘结剂的试样安装槽内,制作密封组件并烘干,在试样拉伸剪切盒上完成三个测量单元的安装,将密封组件送入压力室中完成安装,封闭压力室进行真三轴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7888073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129877.0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全方位软开关的交直流混合能量路由器,包括三相双向整流单元、双有源全桥变换单元、全方位零电压软开关单元、交错并联Boost单元、四开关Buck-Boost单元、单相全桥双向逆变单元、高压直流母线、低压直流母线、霍尔电流采样、电压采样、DSP控制板、驱动电路、辅助电源。本装置中应用于双有源全桥变换器的全方位零电压软开关单元,一个周期分为7个模态,大大减少了双有源全桥变换的开关损耗。新型的结构提升了SST对配电网的支撑及改善电能质量的能力,抽出直流母线使得直流负载、储能装置、光伏设备等能够接入局域能源互联网中,实现区域内分布式设备与配电网间功率交换,同时解决了新能源就地消纳问题,为电力经济优化打下了硬件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716643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101482.4
申请日:2015-03-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14 , H02J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局部量测向量的节点电压稳定性评估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压稳定性评估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系统的局部节点进行同步向量数据的量测,依据戴维南定理,把系统简化成包含目标节点在内的等效两节点系统,提出一种新的电压稳定判据,整个过程中没有对负荷特性做任何的假设,当目标节点负荷过重时发出电压失稳信号;由于仅采集了电力系统部分节点的数据,减少了计算量;由于没有对符合特性做任何假设,保证了理论上的通用性及准确性;兼顾计算速度以及稳定性评估精度,为系统节点电压稳定的实时在线评估提供了可能,依据实时的判别结果,进而采取及时的稳定控制措施,为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提供很大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02181170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110103240.0
申请日:2011-04-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08L101/12 , C08K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脂基Ni-Co-Mn-In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树脂基Ni-Co-Mn-In合金复合材料,由弹性模量为0.45Gpa的树脂和Ni45Co5Mn36.6In13.4合金组成,其粒度为20~60μm。首先将Ni-Co-Mn-In合金材料球磨至粒度为20~60μm后与树脂混合均匀,使合金材料占复合材料的体积百分比为25%~50%,然后将混合后的材料在60℃的水浴中搅拌混合20~40分钟,制成混合物料料浆,再将料浆倒入模具,干燥,固化,最终获得树脂基Ni45Co5Mn36.6In13.4合金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140613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103385.0
申请日:2011-04-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i-Co-Mn-In合金的高温形变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首先将Ni-Co-Mn-In合金在900℃温度条件下,均匀化退火15小时,退火处理后晶粒大小为150~200微米,然后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800~900℃,形变速度小于4×10-3/s条件下对Ni-Co-Mn-In合金进行处理,直到应变量为20%结束。经过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Ni-Co-Mn-In合金室温组织为奥氏体结构,未发生马氏体相变,晶粒均匀细化,未见裂痕;处理后的Ni-Co-Mn-In合金有面心立方γ相析出物,此析出物具有较佳的形变性能,提高了Ni-Co-Mn-In合金的加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730203A
公开(公告)日:2006-02-08
申请号:CN200510047031.3
申请日:2005-08-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F3/12
Abstract: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电流直加热动态烧结热压制备方法及装置,装置为电流直加热动态烧结热压炉,由电路控制系统、感应调压器、干式变压器、动态烧结热压炉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构成。热压烧结模具由普碳钢外框、模具、陶瓷绝缘层构成,模具采用铁或高纯石墨制成,在模具内壁嵌有陶瓷绝缘层。采用电流直加热动态烧结热压炉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烧结工艺中,压力50~60MPa,输入电压为5~20V,烧结时间为5~20分钟。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可实现利用低电压、大电流在短时间内对产品高温烧结的效果,所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抗拉强度、硬度显著优于现有技术制备的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387350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1114896.2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桐 , 任帅 , 徐剑 , 王刚 , 宋进良 , 赵海 , 周小明 , 雷振江 , 王磊 , 李广翱 , 杨超 , 陈得丰 , 杨智斌 , 耿洪碧 , 李欢 , 张彬 , 范维 , 佟昊松 , 孙赫阳 , 孙茜 , 王琛 , 欧阳宇佳 , 姜力行 , 赵玲玲 , 李菁菁
IPC: H04W12/02 , H04W12/041 , H04W12/06 , H04W12/084 , H04W12/122 , H04L9/08 , H04L9/32
Abstract: 基于用户双公私钥的边缘计算双向认证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1,注册中心RC将公共参数和自己的公钥公开;2,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MEC向RC进行注册;3,移动用户U向RC进行注册;4,U将用户端第一令牌、第一中间变量以及用户端第一时间戳发送给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MEC;5,MEC将服务器端时间戳和服务器端令牌发送给移U;6,U验证MEC的身份,如果验证通过,生成用户端第二令牌β和用户端第二时间戳T3,并发送给MEC;7,MEC验证U的身份,如果验证通过,则表示移动边缘计算双向认证通过,否则表示认证失败。本发明提出的认证方法在认证过程中不需要引入额外的可信第三方实体,与同类协议相比,计算效率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723803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1001843.X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G06Q10/0631 , G06Q10/20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维修策略与任务调度的并行机系统加工优化方法,根据维纳过程对机器的退化进行描述,建立并行机系统加工完所有工件所需加工时间的数学模型,根据加工时间数学模型求解出所有工件在并行机系统上的最优加工位置,根据最优加工位置安排所有待加工工件的加工顺序;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事前维修,可以降低非计划的故障停机损失;修复性维修是一种事后维修的方式,对预防性维修没有维修的部件进行修复,将两种维修方式结合达到更好的维修效果;通过维修与任务调度联合优化,从而达到减少停机时间,节省维修费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