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7058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56886.X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法脱酸反应器及其干法脱酸方法,反应塔体包括供脱酸粉料呈流化状态的气动力流化床,气动力流化床底部开设有烟气入口,烟气入口连通有烟气入口管,烟气入口管与烟气入口之间连通有用于加快烟气流通的喷射通道,喷射通道连通有朝其内侧送入流化沙的流化沙管,流化沙管单位时间送入的流化沙其自身重力小于其受到的烟气流动力,那么可以保证在流化沙进入喷射通道后,在烟气带动下使得流化沙能够经过气体流化床的底部朝上喷射,使得流化沙颗粒能够充分与脱酸粉料颗粒充分摩擦,进而使得脱酸粉料颗粒表面已经与酸性气体反应过的部分去除,提高了对酸性气体处理的效率,且降低了脱酸粉料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342651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742445.X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3/34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酶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处理工业污水或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微生物酶复合制剂,包括EM菌剂、好氧菌蛋白酶和厌氧菌蛋白酶。本发明从活性污泥中提取出的好氧菌蛋白酶和厌氧菌蛋白酶可以为EM菌剂中的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提供大量的活性酶,提高其初始的反应速率,进而能够显著提高EM菌剂初始的COD去除率,快速将可能打破EM菌剂平衡的污水环境进行改善,因而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酶复合制剂可以适用于各种工业污水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42304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010396359.0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78 , C02F1/72 , C02F1/32 , C02F101/30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膜滤浓液的一体化处理装置,由位于装置上段的介质阻挡放电的等离子体发生段和位于装置下段的协同臭氧污染物反应段构成。装置上段设置氢气进气口,上段与下段之间插入绝缘隔板,并设置等离子体氢气进口导管。装置下段设置排气口、水样出口、进口、臭氧和氧气进气口。反应器内筒与外筒之间注入用于冷却和接地极的循环水。放电电极插入反应器内筒中。微孔曝气头设置在反应器内筒底部。垃圾膜滤浓缩液进入内筒,臭氧和氧气混合气通过微气泡曝气进入内筒,等离子氢气通过介质阻挡放电产生并通入垃圾膜滤浓缩液液面之下,同氧气反应原位产生过氧化氢,实现有机物的强化氧化处理,提高了降解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39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155416.X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垃圾渗滤液资源化处理的方法,属于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方法是将渗滤液依次通过膨胀颗粒污泥床厌氧反应器消化系统、同步碳化和氨吹脱系统、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消化系统、纳滤系统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充分结合厌氧EGSB高效去除COD和AnMBR最大能源转化、同步碳化除钙和氨吹脱的优势,使本发明具有不需外加碳源、曝气能耗低、温室气体排放少、系统运行稳定、剩余污泥产量少等优点,具有更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860302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111370799.X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B32/324 , C01B32/336 , C01B32/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件垃圾类废木自热式热解‑活化制备活性炭的工艺及系统,首先将大件垃圾类废木破碎,随后进行干燥,干燥颗粒给入热解炉,热解炉采用间接加热式回转窑,热解产品分为两路:气态的热解挥发分给入气体燃烧器,燃烧产生的热烟气通过小型蒸发器产生水蒸气后一路给入活化炉,一路给入热解炉;固态的热解焦给入活化炉,由水蒸气和空气耦合活化产生活性炭,活化后的尾气作为热解挥发分燃烧器再燃脱硝的燃料,其在燃烧器后段给入通过构筑还原性气氛实现NOx的还原,达到低氮燃烧的目的。整个工艺路线可实现能量平衡,无需外供热源,并且耦合活化过程与热解挥发分燃烧过程,实现绿色低氮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1171014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15409.8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D6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清洗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次采用酸性清洗剂和碱性清洗剂对待清洗膜组件进行清洗;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酸性清洗剂包括柠檬酸15~22%、二氯异氰尿酸钠0.3~0.5%、羟基乙叉二膦酸2~4%和水75~80%;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碱性清洗剂包括碳酸钠8~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12~20%、二氯异氰尿酸钠0.3~0.5%和水75~80%。发明提供的清洗方法能够有效的去除膜组件上的污染物,提高膜性能,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7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04975.6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反渗透过滤的增压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离心泵和第二离心泵,第二离心泵位于第一离心泵的扬程内,第一离心泵和第二离心泵的电机转向相反,第一离心泵和第二离心泵分别包括第一流道腔和第二流道腔,第一流道腔和第二流道腔反向设置,第一流道腔的出水口和第二流道腔的出水口沿同一水平线上正对设置,且两出水口之间连通有与两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连接直管,第一流道腔的进水口和第二流道腔的进水口沿同一水平线设置,且两进水口分别位于第一离心泵和第二离心泵远离对方的一侧,第二离心泵的流道腔耐压强度高于所需出水压力,采用常规离心泵串联加压满足膜组件的操作压力,同时提升运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59216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646497.X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向交叉换热的循环热风干化废液系统,其中废液喷淋系统中的废液喷淋头设置在热风干化蒸发室顶部,集液池设置在热风干化蒸发室下方,废液过滤器设置在集液池内,水泵连接废液过滤器和废液喷淋头。热风系统中的风机一端连接热风干化蒸发室一侧,另一端连接热风降温除湿器、热风加热器、热风干化蒸发室另一侧。热风经过热风布风孔板进入热风干化蒸发室,横向从一侧进入,从另一侧出,与废液喷淋头产生的向下流动的水雾横向交叉流动换热。本发明采用间接加热废液的方式,以热风作为介质,带走蒸发的湿气,通过降低温度,热风中的含水量降低,热风冷凝出的冷凝水达标排放,环保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592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010646497.X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向交叉换热的循环热风干化废液系统,其中废液喷淋系统中的废液喷淋头设置在热风干化蒸发室顶部,集液池设置在热风干化蒸发室下方,废液过滤器设置在集液池内,水泵连接废液过滤器和废液喷淋头。热风系统中的风机一端连接热风干化蒸发室一侧,另一端连接热风降温除湿器、热风加热器、热风干化蒸发室另一侧。热风经过热风布风孔板进入热风干化蒸发室,横向从一侧进入,从另一侧出,与废液喷淋头产生的向下流动的水雾横向交叉流动换热。本发明采用间接加热废液的方式,以热风作为介质,带走蒸发的湿气,通过降低温度,热风中的含水量降低,热风冷凝出的冷凝水达标排放,环保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79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604975.6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反渗透过滤的增压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离心泵和第二离心泵,第二离心泵位于第一离心泵的扬程内,第一离心泵和第二离心泵的电机转向相反,第一离心泵和第二离心泵分别包括第一流道腔和第二流道腔,第一流道腔和第二流道腔反向设置,第一流道腔的出水口和第二流道腔的出水口沿同一水平线上正对设置,且两出水口之间连通有与两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连接直管,第一流道腔的进水口和第二流道腔的进水口沿同一水平线设置,且两进水口分别位于第一离心泵和第二离心泵远离对方的一侧,第二离心泵的流道腔耐压强度高于所需出水压力,采用常规离心泵串联加压满足膜组件的操作压力,同时提升运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