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6486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653481.7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时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热管道内介质温度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以预设频率在预设时间段内所检测的供热管道内介质的第一温度变化曲线以及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供热管道壁面的第二温度变化曲线;判断获取的温度变化曲线是否合理,若均合理,则根据第一温度变化曲线和第二温度变化曲线计算在预设时间段内各时间点的温度误差,对各时间点的温度误差求均值,得到校正值;基于校正值,校正直至下一校正时间点所获取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基于校正后的温度,对供热管道内介质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本发明通过自动温度校正代替人工校正方案,实现更高效率、更准确的供热管道内介质温度测量,保障温度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0987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56195.9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能工业供汽领域,为解决多机组母管制抽汽方案普遍存在因母管压力的波动等因素可能影响各机组的安全运行的问题,提供一种压水堆核能联合供汽系统及供汽多机组协同控制方法。其中,压水堆核能联合供汽系统中的每台核电机组连接一个主蒸汽抽汽管道,主蒸汽抽汽管道与主蒸汽抽汽母管连通;每个主蒸汽抽汽管道上均布设有机组主蒸汽抽汽调节阀;机组主蒸汽抽汽调节阀的开度随着外部热网的蒸汽负荷变化而变化;每个蒸汽转换模块均设有进汽端口、出汽端口、供水端口及回水端口。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有利于提升多机组抽汽供汽调节分配的灵活性及保证多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0190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87838.6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D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水泵的流量及功率预测方法以及装置,预测方法用于开式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流量及功率预测,循环水系统具有多个循环水泵且各循环水泵并联连接,预测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开式循环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H=H0+kQ2,H0=H1‑H2;建立海水潮位预测模型获取H1和H2;S2、确定循环水泵在不同转速下的H‑Q性能曲线;S3、确定并联运行的若干台循环水泵的各自的工况点[Hi,Qi];S4、计算第i台循环水泵在S3确定的工况点[Hi,Qi]下的泵效率;S5、计算第i台循环水泵的功率;S6、重复执行S4和S5,依次确定循环水系统中各循环水泵在并联运行时的效率和功率。本发明能够在取水口潮位频繁变化的前提下快速获取多台变频泵或变频泵与定频泵组合的循环水系统各泵的流量和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46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09118.1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机组循环水系统节能优化方法以及循环水系统,以水冷的汽轮机发电机组净输出功率最大为优化目标,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循环水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获取循环水泵在各运行方式下的工作点,计算循环水泵耗功Pp;S2、根据循环水入口温度、循环水量、凝汽器热负荷及凝汽器传热性能参数计算凝汽器饱和蒸汽温度,进而计算凝汽器背压:pc=f(tw1Dwqk);S3、根据排汽压力对汽轮机发电功率的修正曲线,计算当前的汽轮机发电功率:PT=f(pc);S4、计算当前汽轮机进汽量和进汽参数条件及环境温度下,改变循环水量的机组功率净收益:ΔP=PT‑Pp。本发明减少了不必要的循环泵电耗,提高了核电机组的净发电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29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69819.7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农耦合供热监测方法及系统,监测方法包括:建立核电厂和农业系统的自动化监测系统;核电厂、农业系统以及介于核电厂和农业系统之间的输配系统共同组成核农供热系统;构建核电厂和农业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基于自动化监测系统采集目标数据,并将目标数据作为数字孪生模型的输入进行仿真,以实时监控核农供热系统的状态变化。上述监测方法,根据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采集关于核电厂和农业系统之间关于设备和管道的各种运行参数,该参数可以输入至数字孪生模型中可以进行供热全流程的仿真计算,获得全流程的软测量值,进而提高核农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增强核农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从而促进农业系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0665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47749.X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跨季节余热供暖系统及方法,供暖系统包括核电机组、储热机构、热泵以及取热机构,核电机组提供温排水;温排水流入储热机构,储热机构用于存储温排水中的热量;热泵与储热机构相连接,储热机构内的储热介质输送至热泵,热泵对其热量提取后再返回储热机构;取热机构与热泵相连接,热泵用于将储热机构内的热量转变为供暖热水并将供暖热水输送至取热机构。上述核电站跨季节余热供暖系统,利用储热机构可以将核电机组的温排水热量进行收集,并利用热泵将热量的品质进行提升,进而温排水热量转变为便于取热机构直接应用的供暖热水,满足了取热机构的供暖需求,减少了原本供暖所需的抽汽量和电量,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95153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438630.6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D18/00 , G21D9/00 , F01D17/10 , F24D19/10 , F24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压水堆核能热电联产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供热蒸汽控制、汽轮机控制和反应堆功率控制;供热蒸汽控制计算额定供热抽汽流量与实际供热抽汽流量的供热偏差,将供热偏差作为反馈调节量调节实际供热抽汽流量;汽轮机控制计算额定电功率与实际电功率的功率偏差,将功率偏差作为汽轮机控制的反馈调节量,结合热负荷偏差控制主蒸汽调节阀开度以调节汽轮机的实际功率;反应堆功率控制根据蒸汽发生端平均温度信号、供热偏差、压力信号以及反应堆功率信号调节反应堆功率。本发明增加了供热蒸汽控制以控制供热蒸汽流量,并且在汽轮机控制统与反应堆功率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前馈调节,使压水堆核能热电联产机组可以更快更好地满足热电负荷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96657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06009.4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力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两组热处理机构,每一组热处理机构包括串联的蒸发器模块和过热器模块,热处理机构上游连接给水管,经热处理机构产生的过热蒸汽进行热电联产;经热电联产后的蒸汽汇流至冷凝器并经给水管返回至热处理机构的入口端;其中,蒸发器模块包括第一反应堆和蒸发器,过热器模块包括第二反应堆和过热器。上述热力发电系统,对老旧火电厂进行改造,利用老旧火电厂原有的热力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反应堆,如此可以将老旧火电厂改造为基于热管反应堆的热力发电系统,且可以实现热电联产,不仅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无需完全新建核电厂,降低了改造成本,提高环保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968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47750.2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热泵、第一循环系统和第二循环系统,设备冷却水流经热泵后流回设备冷却水系统;第一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管路和冷水机组,热泵的输出端与冷水机组的输入端连通,冷水机组的输出端与热泵的输入端连通,冷水机组用于接收已加热的循环水,并在吸收热量后将降温后的循环水返回至热泵,第一循环管路在热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第一切换阀;第二循环系统包括第二循环管路和至少一个用户端,第二循环管路流经热泵,并用于将已加热后的循环水输送至用户端,然后将由用户端流出已降温的循环水返回至热泵,第二循环管路在热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第二切换阀。由此提升核电机组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61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867661.X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A01G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核电供能的农业系统及农业供能方法,农业系统包括核电站循环水系统、传输机构及农业系统,核电站循环水系统用于产生余热;传输机构用于将余热进行传输;农业系统包括换热机构和至少一个待供热单元,换热机构用于与余热进行换热并将换热后得到的热量传输至待供热单元。本发明基于核电供能的农业系统,利用核电站循环水系统产生的余热作为热源,可以满足对农业系统的持续供热,减少了热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且稳定性更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