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反应堆用换热器及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9140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384105.6

    申请日:2022-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反应堆用换热器及支撑结构,换热器涉及反应堆用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高温热管和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两端均安装有换热器端板;热管反应堆用换热器支撑结构,包括换热器支座和支撑底板,所述换热器端板通过换热器壳体支撑在支撑底板上。本发明能够实现高温热管与气体的热量传输,并通过支撑结构允许换热器壳体因轴向膨胀而轴向移动;在热管反应堆正常运行期间,本发明可实现将反应堆的热量通过高温热管和热管换热器传递给热动转换系统的工作介质;在事故情况下能够将热量以自然对流的方式传输到环境空气,从而带出堆芯衰变热,以非能动形式实现余热排出,确保反应堆安全。

    反应堆的余热排出系统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193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434913.X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的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循环回路,与所述反应堆连通,所述循环回路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隔离阀;熔盐储能回路,包括熔盐冷罐、熔盐热罐、熔盐换热器和控制阀,所述熔盐换热器接入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熔盐冷罐和熔盐热罐与所述熔盐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熔盐冷罐的高度高于所述熔盐热罐,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熔盐冷罐与所述熔盐换热器;气体排热回路,接入所述第二支路。本申请提供的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即能够保证堆芯运行正常时余热的回收利用,又能保证在极端工况下安全排出堆芯余热,保障了反应堆的安全性。

    一种碱金属反应堆电源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6560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011422901.1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金属反应堆电源,反应堆容器底部设置有液态碱金属,反应堆堆芯有一定数量的燃料棒,在堆芯中心安装有控制棒,堆芯外围有径向反射层,径向反射层内有一定数量的控制鼓,所述液态碱金属在燃料棒表面吸液芯表面吸收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后汽化,进入燃料棒之间的空隙,并向上流动到高压蒸汽腔,随后进入碱金属热电转换器;所述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位于堆芯径向反射层外侧,所述碱金属热电转换器沿所述堆芯径向反射层周向布置,高压的碱金属蒸汽直接通过所述碱金属热电转换器进行发电。本发明利用碱金属相变传热,采用吸液芯提供液态碱金属循环动力,结构简单,布置灵活、发电效率高。

    一种可用于三种流体同时换热的高效紧凑式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395924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15214.X

    申请日:2021-0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三种流体同时换热的高效紧凑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外管、内管、下封头、上封头,所述壳体为中空的柱形结构,外管、内管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下封头、上封头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并与壳体通过焊接固定,壳体、下封头、上封头形成密封闭合的空间;所述下封头上设置有内管出口,在上封头上设置有内管进口;所述外管套在内管外侧,在壳体内设置有内管管板和外管管板;所述内管与内管管板相互胀接,外管与外管管板相互胀接;所述内管管板和外管管板均设置有两块,且内管管板设置在外管管板的外侧;在同一端的内管管板、外管管板之间的壳体上设置有环形通道进口,另一端对应设置有环形通道出口。

    用于核反应堆的多样化专设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95656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210050505.X

    申请日:2012-0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的多样化专设安全系统,其包括一回路非能动余热排出子系统、依靠重力注入给水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子系统、全压的能动余热排出子系统、低压非能动安注子系统、水淹和风冷结合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子系统。各个子系统能独立运行或相互配合,在堆芯与最终热阱之间建立并列、冗余、原理多样的完整余热排出渠道,快速、高效的对反应堆主系统和堆芯进行冷却,使反应堆在事故初期能够较快进入安全状态。即使某一子系统出现故障,其他子系统仍能够提供完整有效的余热排出功能,保证反应堆得到有效冷却。

    用于核反应堆的多样化专设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95656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210050505.X

    申请日:2012-0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的多样化专设安全系统,其包括一回路非能动余热排出子系统、依靠重力注入给水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子系统、全压的能动余热排出子系统、低压非能动安注子系统、水淹和风冷结合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子系统。各个子系统能独立运行或相互配合,在堆芯与最终热阱之间建立并列、冗余、原理多样的完整余热排出渠道,快速、高效的对反应堆主系统和堆芯进行冷却,使反应堆在事故初期能够较快进入安全状态。即使某一子系统出现故障,其他子系统仍能够提供完整有效的余热排出功能,保证反应堆得到有效冷却。

    一种一体化反应堆蒸汽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03177783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12331.2

    申请日:2013-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反应堆的蒸汽发生器,其在内壁筒体和外壁筒体之间设有几字型结构的管束套筒,传热管束布置在管束套筒和内壁筒体之间;管束套筒包括管束套筒的外筒和管束套筒的内筒,管束套筒的外筒和管束套筒的内筒在顶端封闭连接;在外壁筒体的下段开设蒸汽接管,在外壁筒体的上段开设给水接管,并且给水接管延伸至管束套筒的外筒;管束套筒的外筒在底部与外壁筒体连接形成连接段,并且连接段位于蒸汽接管以下。本发明结构一方面平衡了管束与外壁筒体之间的热膨胀,另一方面使给水接管位于较高位置,从而在接管破裂时具有较高的蓄水和事故缓解能力。管束套筒结构实现给水和蒸汽的实体隔离,提供给水分配空间和蒸汽缓冲空间。

    一种反应堆的衰变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165200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12011.7

    申请日:2013-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应堆的衰变热排出系统,其包含一个置于压力容器内并且位于反应堆堆芯上方的堆内热交换器,以及一套连接堆内热交换器并提供循环水的二次回路系统;所述的二次回路系统设置在压力容器外,包括一个与堆内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串联的堆外热交换器;所述的堆内热交换器为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侧走反应堆冷却剂,管侧的出口和入口分别通过出口管线和入口管线与堆外热交换器的入口和出口连接构成二次回路。本发明提出的衰变热排出系统,能够在正常停堆时和事故下有效导出堆芯衰变热;能够在冷却剂系统完整时和冷却剂系统破口时有效导出堆芯衰变热。堆内热交换器能极大地利用压力容器内空间,且流动阻力小,支撑结构简单。

    一种碱金属反应堆电源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6560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422901.1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金属反应堆电源,反应堆容器(1)底部设置有液态碱金属(2),所述液态碱金属(2)在燃料棒表面吸液芯(5)表面吸收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后汽化,进入燃料棒(3)之间的空隙,并向上流动到高压蒸汽腔(6),随后进入碱金属热电转换器(7);高压的碱金属蒸汽直接通过所述碱金属热电转换器(7)进行发电;所述低压蒸汽腔(8)内安装有冷凝器(9),并将高压碱金属蒸汽冷凝为液态,所述液态碱金属(2)汇集到反应堆容器底部,所述液态碱金属(2)通过堆芯底部吸液芯(4)泵送至所述燃料棒(3)表面。本发明利用碱金属相变传热,采用吸液芯提供液态碱金属循环动力,结构简单,布置灵活、发电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