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水下焊接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67244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810246625.0

    申请日:2008-12-31

    Abstract: 一种全自动水下焊接方法及设备,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1)、气瓶(2)、焊接摄像机(3)、焊接试验舱(4)、排水装置(5)、液压驱动自动焊接平台(6)、水面(7)、焊接分析仪(8)、焊接电源(9)、监视电视柜(10)、控制系统柜(11)和手控盒(12)。焊接采用局部干法水下焊接方式,进行水下堆焊和坡口对接焊,焊接时采用一元化脉冲方式的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焊接排水气体同时用作焊接保护气,焊接前根据需要通过手控盒(12)设定包括焊接方式、焊接速度、摆动速度、摆动幅度及左右停滞时间等焊接参数,焊接过程中,这些参数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并通过摄像系统对焊接试验舱(4)内部全方位远程监控,焊接分析仪(8)对焊接电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统计分析。本发明可应用于深水以及辐射环境等人员不能进入的场合,既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全自动水下焊接作业,又能够保证焊缝成型良好,以获得高质量水下焊接的接头。

    水下摆心传感器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58342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810240971.8

    申请日:2008-12-25

    Abstract: 水下摆心传感器,由传感器密封壳(1)、顶盖密封圈(2)、水下电缆(3)、对射光藕(4)、遮光板(5)、传动杆密封组件(6)、传动杆密封端盖(7)、传动杆(8)传感器密封壳顶盖(9)和电缆密封组件(10)组成。其中:对射光藕(4)被安装在传感器密封壳(1)内,对射光藕的电源线和信号输出线与水下电缆(3)相连,水下电缆(3)通过电缆密封组件(10)穿出传感器密封壳(1),传动杆(8)穿过传动杆密封组件(6)和传动密封端盖(7)与遮光板(5)固定在一起。传感器利用对射光藕与遮光板之间相互位置的信息,对水下自动焊接平台摆动机构进行摆心位置的检测与定位。本发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和修理简易。

    水下焊接试验舱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58334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810240972.2

    申请日:2008-12-25

    Abstract: 一种水下焊接试验舱,主要筒体(1)、快开舱门装置(2)和卡箍转动锁紧装置(3)组成,其中筒体(1)的上边缘设置筒体法兰(15),沿筒体(1)周向设置若干小口径管口(11)、大口径管口(12)、高位视镜(13)和低位视镜(14),其底部设置滤网(16)、进排水管口(17)和支座(18);由卡箍转动油缸(34)驱动卡箍(31)相对筒体(1)的转动,实现外部卡扣(33)与内部卡扣彼此扣住锁紧,只有水下焊接试验完毕后卡箍(31)才能松开快开舱门(21),并通过开舱门油缸(25)打开快开舱门(21)。本发明用于水下焊接试验,可以简单可靠地实现内部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管缆连接与密封,试验压力可设定,试验操作安全方便轻松,试验效率高。

    聚乙烯管道热熔焊缝混合超声扫描缺陷智能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291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08907.6

    申请日:2020-08-12

    Abstract: 一种聚乙烯管道热熔焊缝混合超声扫描缺陷智能识别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超声波对被检测工件进行扫描,得到超声波信号A、扫描图像B和扫描图像C,并将超声波信号A、扫描图像B和扫描图像C输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被检测工件中的可能的缺陷进行目标检测;(2)对检测后的缺陷进行分割去噪,将分割缺陷后对应的超声波信号A、扫描图像B和扫描图像C的数据输入第2阶段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3)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置信度与阈值γ进行比较,超过阈值γ,则识别为缺陷,否则则识别为非缺陷;可使检测、成像、缺陷分析等过程一次性完成,检测效率高,操作简便,可对各种不规则形状工件进行智能无损检测,应用范围广,降低了成本。

    一种用于核电站一回路主设备的低合金钢氩弧焊焊丝

    公开(公告)号:CN11142126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30983.3

    申请日:2020-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电站一回路主设备的低合金钢氩弧焊焊丝,所述焊丝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为C:0.04~0.12%、Mn:1.3~1.6%、Si:0.30~0.50%、Ni:0.50~0.70%、Mo:0.40~0.50%、Cr≤0.08%、Cu≤0.05%、Ti≤0.010%、Co≤0.020%、V≤0.05%、Nb≤0.010%,余量为Fe;在现有Mn-Ni合金体系基础上,适当添加微量元素来提高和稳定焊缝金属低温冲击韧性,并通过添加少量的Mo元素以保证焊缝金属焊后热处理以后的强度;通过多批次焊丝成份调整,使焊缝金属性能满足SA-508Gr.3Cl.1钢板相关性能要求。通过C、Mn、Mo控制焊缝金属的强度,通过Ni及微量元素的控制来提高焊缝进行的冲击韧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