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0964376Y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520043596.X
申请日:2005-07-2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IPC: C02F1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厌氧反应装置,主要适用于城市污水污泥或者是化学一级强化污泥的厌氧反应。装置由电动机、减速机、导流筒、叶轮和反应器组成,通过改善搅拌效果,进而提高厌氧处理单元对有机物的降解率和沼气的产率,减少后续污泥处理量和处理费用。其特点是:采用中心导流筒和高速旋转叶轮,运行时导流筒内为下向流,上部是负压区,下部是压力区,很好地适应反应器内污泥不同比重的需要;进泥首先在导流筒的负压区同时把比重较轻的浮渣也吸入,浮渣在高速叶轮作用下打碎,可以有效防止污泥浮渣的形成,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污泥推出。整个厌氧反应器将形成比较理想的环流。
-
公开(公告)号:CN200964370Y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620039472.9
申请日:2006-02-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 华东师范大学 , 唐山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北郊污水处理厂
IPC: C02F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氧化沟活性污泥产生膨胀和泡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设置有导轨,沿导轨设有填料栅,在导轨的两端设有拉网。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氧化沟设置导轨,沿导轨在氧化沟设置填料栅,使得丝状细菌附着填料栅生长,避免了丝状细菌的悬浮生长;在导轨的两端系有拉网,将曝气池表面的泡沫及丝状细菌收集,及时清除到系统之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和缓解丝状细菌大量生长造成的污泥膨胀和泡沫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776968Y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200520040504.2
申请日:2005-03-2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27
Abstract: 双污泥回流生物除磷装置,包括生化池,其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的厌氧池、好氧池相连通;浓缩池,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二沉池相连通;该浓缩池通过管道与所述的生化池的厌氧池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在传统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二沉池污泥回流基础上,进水点处引入浓缩污泥回流,以更好地在厌氧/缺氧/好氧反应池中接种聚磷菌,提高反应池主体中的聚磷菌比例,缓解了延时曝气长泥龄工艺中生物脱氮与除磷之间的菌相比例矛盾,同时提高了生物除磷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773060Y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520040507.6
申请日:2005-03-2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IPC: C02F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分隔式一体化反应池,包括本体、搅拌器、微孔曝气器;本体为一个腔体结构,并由隔墙分隔成至少三个相互连通单元池;第一、三单元池内还设有中间隔墙,分别将第一、三单元池内再分隔形成2子单元池;微孔曝气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二、三单元池中;搅拌器,分别设置于第一、三单元池中;边池即第一、三单元池具有双重功能,既作反应池(可创造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也作沉淀池,采用固定堰出水装置或单边移动堰出水装置,中池即第二单元池始终作曝气池使用,通过底部微孔曝气器进行鼓风充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a)通过隔墙及搅拌器,使混合液形成交互循环推流,强化生物除磷;b)形成串连反应池,提高了反应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2793065Y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200520040506.1
申请日:2005-03-2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IPC: C02F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新型接触絮凝沉淀反应池,包括本体、出水装置;本体,其通过隔墙分隔形成一进水区与主反应区,并通过隔墙底部开孔相连通;出水装置,设置于本体主反应区的出水口处,出水装置为滗水器、固定堰出水装置或单边移动堰出水装置;所述的主反应区的长宽比不小于2,主反应区有效水深不小于4m;所述的进水区与主反应区的隔墙底部开孔比为断面的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①提高处理能力;②增强生物脱氮效果;③反应池利用率提高;④运行方式更加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2773063Y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520040505.7
申请日:2005-03-2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交互式内循环反应池,包括本体,为矩形结构,通过设置导流墙将反应池分为两个互通的单元格;搅拌器分别设置于反应池的单元格,呈对角设置;曝气装置,分别设置于反应池的单元格中,该曝气装置为微孔曝气器;出水装置,设置于反应池的单元格中的出水处;所述的出水装置为滗水器、固定堰出水装置或单边移动堰出水装置;所述的单元格中还设有剩余污泥进泥管、剩余污泥井及污泥泵。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高有效活性污泥比例;强化生物除磷,提高反应速率,增加厌氧时间比例,在运行周期中安排足够的搅拌时间来保证厌/缺氧时间,除磷效率显著提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