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3400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304785.5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00 , G06F17/5004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通基础设施的三维快速建模方法,因为将交通基础设施建模实体的各种构件拆分为多个拼装构件,获取每个拼装构件定位点参数、空间角度参数,通过对该参数的设定与调整,来实现各个构件的旋转和移动,建立三维模型,因此,本发明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三维快速建模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偏差,大大缩短建模时间,保证建模的快速可调整性,满足施工管理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52689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0884837.1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1B2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02
Abstract: 一种变形缝三向相对位移测量装置,包括位移测量模块(1)和靶标模块(2),所述移测量模块(1)和靶标模块(2)分别固定在变形缝(3)的两侧;所述位移测量模块(1)包含一个固定架(11)和三个位移传感器(12),所述三个位移传感器(12)平行并排设置在固定架(11)上;所述靶标模块(2)包含一块底座(21)和三个限位面(22),所述三个限位面(22)并排设置在底座(21)上。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十分灵活便捷,位移传感器都平行放置,使装置整体的体积较小,特别适用于对通行要求较高的测量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6679621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710050524.5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倾角测量的结构段差异沉降监测方法,由于将结构段的转角处均设置一个节点,在结构段的曲线边均设置至少一个除了位于该边两端点的节点,在结构段的转角处均设置一个测点,在结构段的曲线边均设置的测点的数量不少于节点的数量,每个测点处设置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能够测量该测点处相对于水平面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第一倾角和第二倾角,根据每个测点测量的第一倾角和第二倾角基于预定反演算法得到结构段内任一点的沉降量,因此,本发明的基于倾角测量的结构段差异沉降监测方法不仅能够监测结构段上任意点的沉降量,测量结果精确度高,而且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422177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510971485.3
申请日:2015-12-22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盾构法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及安全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远程传输网络、中心数据库子系统、安全评估子系统和用户界面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包含多类传感器和各类传感器对应的采集单元,传感器获取盾构法隧道的结构的监测信息,并通过远程传输网络将处理过的监测信息传输到中心数据库子系统,安全评估子系统根据获取的监测数据对盾构法隧道的结构状态进行评估,并通过用户界面子系统将各类数据向用户展示。本发明面向盾构法隧道长期结构安全需求,确保使用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可实现盾构法隧道的结构健康性能数据的长时间实时自动采集,判定盾构法隧道安全使用状态并实现自动安全报警。
-
公开(公告)号:CN108268985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1260790.2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 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涉及信息管理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及缩短工期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先根据越江隧道工程的结构特征,建立越江隧道工程的BIM模型,在越江隧道工程工过程中,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监管人员在BIM模型标注问题区域,在线填写或者上传问题清单,自动推送给相关工程人员在BIM模型上查看问题区域,及现场照片,进行回复与解决,监管人员根据回复及措施进行审核。
-
公开(公告)号:CN10748036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674258.3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的BIM模型动态组织方法,将BIM模型的各构件设定唯一的编号,并导出BIM模型各构件的属性表、以及包含各构件ID编号和各构件属性表名称的模型表,层次结构表中包含各构件的层次节点ID编号,制作将模型表和层次结构表关联的关联表,最后通过关联表实现BIM模型和层次结构表的关联,因此,本发明以模型为数据基础,在同一BIM模型应用于不同应用时,仅需对BIM模型存储一次,存储无冗余,同时降低了BIM模型的维护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75984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51310.X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0023 , E04C3/00 , H02G3/38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带有通讯供电线缆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预制混凝土构件,其中至少一个预制混凝土构件上设置有集线盒和线缆槽,集线盒包括外壳和集线模块,外壳通过预埋的方式镶嵌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表面,集线模块设置在外壳内部,集线模块包括多个供电接口和多个数据通讯接口,每个供电接口与任一其它供电接口之间均能导电,每个数据通讯接口与任一其它数据通讯接口之间均能实现数据通讯;外壳和线缆槽内部连通,且线缆槽内部铺设有线缆,线缆与供电接口和/或数据通讯接口连接。线缆通过无损伤的方式埋入预制预制混凝土构件上,避免在施工阶段或者施工后对预制混凝土构件实施破坏性固定措施,有效保护了构件混凝土保护层。
-
公开(公告)号:CN105422177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71485.3
申请日:2015-12-22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盾构法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及安全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远程传输网络、中心数据库子系统、安全评估子系统和用户界面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包含多类传感器和各类传感器对应的采集单元,传感器获取盾构法隧道的结构的监测信息,并通过远程传输网络将处理过的监测信息传输到中心数据库子系统,安全评估子系统根据获取的监测数据对盾构法隧道的结构状态进行评估,并通过用户界面子系统将各类数据向用户展示。本发明面向盾构法隧道长期结构安全需求,确保使用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可实现盾构法隧道的结构健康性能数据的长时间实时自动采集,判定盾构法隧道安全使用状态并实现自动安全报警。
-
公开(公告)号:CN108268986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1260805.5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 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BIM的越江隧道工程施工动态模拟系统,该方法包括利用BIM平台,集成勘测、设计成果,实时动态采集进度信息、安全监测数据,利用参数化建模技术,实现综合形象展现与动态模拟,动态展现施工进展形象、同步展现安全监测的状态,并以此为基础跟踪工程进度及质量安全情况,基于工程进度分析地下施工对安全监测状态的影响。本发明能够实现施工进度的动态可视化展现,反映任意时期的施工与质量安全监测形象,实现基于时间轴的过程动态模拟,对比分析安全监测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变化规律,辅助作出工程安全与稳定状态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0803891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444641.6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T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9/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MR或AR技术的目标观察方法及巡检系统,该方法对目标进行建模生成三维虚拟场景,并将三维虚拟场景中的所有子目标编制与数据库中各子目标信息对应的唯一的标识id;将三维虚拟场景通过MR或AR设备显示,并与实际场景重叠;将MR或AR设备指向现实场景中的子目标,得到三维虚拟场景中对应的子目标,根据三维虚拟场景中的子目标的标识id从数据库获取对应的子目标的信息,并将子目标的信息在三维虚拟场景中显示,通过本发明,人们能够直接看到目标的实际状态、正常状态及目标的信息,能够透过遮挡物观察被遮挡的设备,在巡检等应用场景,因为接收的信息更全面从而更容易发现潜在的问题或故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