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2226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11843.1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以壳聚糖为碳源的铜‑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首先将壳聚糖溶解后进行水热反应,制备得到碳材料;然后将PVP溶液加入Cu(NO3)2·3H2O溶液中,然后加入碳材料,混匀后进行水热反应,后处理得到以壳聚糖为碳源的铜‑碳复合催化剂。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铜‑碳复合催化剂中Cu0作为活性组分,铜‑碳复合催化剂中高含量的Cu0可以增强*CO中间体的吸附稳定性,从而促进*CO中间体的质子化,抑制C‑C偶联,提升电催化CO2还原为甲烷的选择性。将本发明的铜‑碳复合催化剂进一步电催化CO2还原制甲烷时稳定性好、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解决了电催化CO2还原制备甲烷反应中稳定性差和选择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583698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826097.1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加氢合成碳烃化合物的方法,采用催化剂,催化剂为K‑M共同促进Fe基催化剂,由碳黑、Fe2O3NGr、过渡金属M和碱金属K组成,Fe2O3NGr为氮掺杂石墨烯半包覆Fe2O3颗粒;K‑M共同促进Fe基催化剂中,Fe元素的含量为1~40wt%,过渡金属M的含量为1~30wt%,碱金属K的含量为1~5wt%;过渡金属M为钯、镍、钴、铟和铬中的一种以上;碱金属K为碱金属钾;CO2加氢反应结束后,CO2转化率为22.73~40.62%,CH4选择性为15.26~37.12%,CO选择性为13.05~89.96%,碳原子数为2~4的碳烃选择性为12.22~43.99%,碳原子数大于等于5的碳烃选择性为22.64~72.51%。本发明的方法简单,采用K‑M共同促进Fe基催化剂作为CO2加氢合成碳烃化合物用催化剂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的CO2加氢合成碳烃化合物的方法存在的高碳烃选择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0553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87111.5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s修饰的铁酸钴分子筛多功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催化剂的组成为xCs‑CoyFez/H‑ZSM‑5(n),其中x为质量分数,y,z为钴和铁的摩尔量,n为两活性部分的质量比,x=0‑10,y:z=1:(1‑10),n=0‑4。本催化剂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浸渍法及物理混合的组合方式制得多功能型催化剂。将本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油品的反应中,CO2转化率高达62.1%,CO选择性低于3%,C2+碳氢化合物的选性大于90%,其中C5+选择性大于54%,且有稳定性好、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解决了CO2加氢制油品中转化率低和一氧化碳选择性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6884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18252.3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B01J23/02 , B01J23/58 , B01J35/00 , B01J37/03 , C07D48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能量密度材料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合成用关键中间体六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BIW)一步和二步氢解脱苄催化剂及其制备,制备方法:采用钛酸锶为载体,负载贵金属钯,钯负载量为0.1~10%(质量百分比)。本发明催化剂具有贵金属使用量低、活性高、选择性高及循环稳定性好等特点,采用一种新型载体,不仅提高贵金属钯的分散度,而且提高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催化剂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844383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74661.9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碳烟消除的纳米金属Au修饰的六边形纳米盘Mn3O4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柴油车排放碳烟颗粒物燃烧的氧化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组成主要是贵金属活性组分Au和氧化物载体Mn3O4。采用Au/Mn3O4复合催化剂,有利于提高碳烟燃烧的活性,能够使碳烟颗粒物的燃烧温度大幅度降低,使碳烟颗粒物燃烧为CO2的温度降低到柴油车尾气的排气温度范围内。本发明的工艺路线简便,对于碳烟消除的效果好,活性高,对CO2的选择性高,且具有长期稳定性,可以作为柴油机工况下高效且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的碳烟燃烧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4607241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535503.4
申请日:2013-11-04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复合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复合酸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为一种复合酸型离子液体,由超强酸Cs2.5H0.5PW12O40与硫酸化磺酸型离子液体(PSMIMHSO4-)组成,质量比为1∶0.2~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Cs2.5H0.5PW12O40制备方法简单,酸值高,比表面积大,与反应物接触充分,催化活性高;酸性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溶解多种溶剂,可携带催化剂进行相转移反应。同时,其酸性也可以提高酸催化性能。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没有腐蚀性,反应结束后进行简单的沉降分离即可以实现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140475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382420.0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8B37/08
Abstract: 一种季铵化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壳聚糖溶于有机酸中,在25~35℃条件下搅拌1~2小时;(2)将步骤(1)所得体系降温至0~5℃,然后加入三聚氯氰与四氢呋喃,搅拌反应8~12小时;(3)将步骤(2)所得体系升温至25~35℃,加入三乙胺,搅拌反应8~12小时;(4)将步骤(3)所得体系进行固液分离,用去离子水清洗固体3~5次,然后将固体在60~90℃真空干燥12~24小时,得到季铵化壳聚糖。本发明制备的季铵化壳聚糖具有高的电荷密度,杀菌性能强。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844383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0074661.9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碳烟消除的纳米金属Au修饰的六边形纳米盘Mn3O4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柴油车排放碳烟颗粒物燃烧的氧化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组成主要是贵金属活性组分Au和氧化物载体Mn3O4。采用Au/Mn3O4复合催化剂,有利于提高碳烟燃烧的活性,能够使碳烟颗粒物的燃烧温度大幅度降低,使碳烟颗粒物燃烧为CO2的温度降低到柴油车尾气的排气温度范围内。本发明的工艺路线简便,对于碳烟消除的效果好,活性高,对CO2的选择性高,且具有长期稳定性,可以作为柴油机工况下高效且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的碳烟燃烧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284443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87343.3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B01J27/24 , C07D48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TADBIW氢解脱苄用的氮掺杂二氧化钛负载钯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催化剂以氮掺杂二氧化钛为载体,以钯为活性组分,钯负载在载体上,氮的掺杂量为载体总量的0~10wt.%,但不为0,钯的负载量为催化剂总量的0.1~10wt.%。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取钛前驱体加入到溶剂中并搅拌,再加入氮源形成混合物,搅拌至完全水解,之后老化再经后处理得到氮掺杂二氧化钛载体;(b)将步骤(a)得到的氮掺杂二氧化钛载体加入到溶剂中并搅拌,再加入钯前体,搅拌后加入沉淀剂并调节pH至碱性,再经后处理得到氮掺杂二氧化钛负载钯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氢解脱苄反应活性高、产率高、选择性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799228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043340.6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醇重整制氢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催化剂的组成为Ptx·(In2O3)y·(CeO2)z·(MaOb)n,其中,M包括Fe、La、Zr、Al中的一种,x、y、z、n代表Pt、In2O3、CeO2和MaOb的质量分数,x:y=1:(0.5~10),x+y=(1~45),x+y+z+n=100,n≥0。通过活性组分调控,实现催化剂表面Pt、In和MaOb的合理分布,有较优的催化反应性能。本发明的工艺路线简便,使用前无需经过还原气氛预处理,甲醇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100%转化,低浓度的CO副产物,高H2产率,长期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
-
-
-
-
-
-
-
-